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望尘不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望尘不及

比喻远远落后,难以赶上。孙中山《建国方略·心理建设》: “而中国人之饮食习尚,暗合于科学卫生,尤为各国一般人所望尘不及也。”
○ 望尘莫及

望尘不及

孔子学生颜回故事。《庄子·田子方》:“颜回问于仲尼曰:‘ ……夫子奔逸绝尘,而 (颜) 回瞠若乎其后矣”。比喻别人进步快,自己赶不上。《后汉书·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侯,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望尘不及wàng chén bù jí

及,赶上。只望见前面人马急行所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追及。《庄子·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矣?’”,《后汉书·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后用“望尘不及”比喻远远落在他人或他事物之后。孙中山《建国方略·心里建设》:“而中国人之饮食习尚,暗合于科学卫生,尤为各国一般人所望尘不及也。”也作“望尘莫及”。茅盾《归途杂拾》:“墙上没有窗已成天经地义,可是大小枪眼之多,层层密布,平常的小城,实望尘莫及。”

瞠乎其后、踌躇不前、望尘莫及[望尘不及];奋起直追[急起直追]、迎头赶上

○瞠乎其后chēng hū qí hòu

形容远远落在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孔子奔逸绝尘,颜回~|这位新科状元使几位饱学之儒也~了。

○踌躇不前chóu chú bù qián

迟疑不决,不敢大踏步地前进:我们不能~,应该迎头赶上|畏首畏尾,~。

○望尘莫及wàng chén mò jí

远望着前面人马的行尘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他这两年的进步使我~|你真聪明,一般人~。也说〖望尘不及〗。

●奋起直追fèn qǐ zhí zhuī

振作起来,紧赶上去:先进单位已经遥遥领先,我们必须~|时代的节奏不允许我们踌躇不前,而要赶紧~。也说【急起直追】。

●迎头赶上yíng tóu gǎn shàng

加紧地追上并超过最前面的:快马加鞭,~| 我们不甘落后,决心~。

落后

落后

落(~人后) 掉
在他人之后:后尘 余尘 末尘
在别人后面走:步人后尘 步其后尘
落在时代和形势的后面:落伍 掉队
贫穷落后、基础差、底子薄等:一穷二白
倒退落后:退落 退黜 退步
自甘落后,不求进取:自弃
闲散自弃:散弃
自甘堕落,不求进取:自暴弃 自暴自弃 自弃自暴
因循守旧,不求进取:故步自封 故步不离 故步自画 固步自封 固步自画
苟安一地,不求进取:安于一隅
偏安一隅,不求进取:因狭就寡
远远落后:望尘莫及 望尘靡及 望尘不及 马尘不及
不敢落后于别人:不敢后人
(落在他人后面:落后)

☚ 后   F 程度 ☛

望尘不及

望见前面人马的行尘而追赶不上。比喻水平、能力远远落在他人之后。有时也用作谦词。及:赶上。 《庄子·田子方》: “颜渊问于仲尼曰: ‘……夫子奔逸绝尘,而回膛若乎其后矣!’”孙中山《建国方略·心理建设》: “而中国人之饮食习尚,暗合于科学卫生,尤为各国一般人所望尘不及也。”

望尘不及wàng chén bù jí

远望前面人马急行扬起的飞尘,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后汉书·赵咨传》:“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南史·吴庆之传》:“王琨为吴兴太守,欲召吴庆之为功曹,答曰:‘走素无人世情,直以明府见接有礼,所以奔走岁时,若欲见吏,则是蓄鱼于树,栖鸟于泉耳。’不辞而退。琨追谢之,望尘不及矣。”唐·无名氏《大章车赋》:“望尘不及,初非千里而遥。”

远远落后,或用作对人敬佩的谦词望尘莫及;望尘不及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莫:不能。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跑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出处 《后汉书·赵咨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举例 他的考试成绩遥遥领先,叫人~。

望尘不及wànɡ chén bù jí

见“望尘莫及”。

望尘不及wànɡ chén bù jí

见“望尘莫及”。

望尘不及wàngchén-bùjí

〔连动〕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扬起的尘土,却怎么也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语出《后汉书·赵咨传》:“道路谒侯,咨不为留。暠送至序次,望尘不及。”孙中山《建国方略·心理建设》:“而中国人之饮食习尚,暗合于科学卫生,尤为各国一般人所~也。”
△ 褒义。常用作对人表示敬佩的谦辞。
【近义】瞠乎其后 不可企及
〖反义〗迎头赶上后来居上。
也作“望尘莫及”、“望尘靡及”、“马尘不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