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望云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望云楼郑勋,字书常、简香,望云楼为藏书室名,清浙江慈溪人。乾隆二十八年生,道光六年卒。 《望云楼》![]()
文 同 巴山楼之东, 秦岭楼之北。 楼上卷帘时, 满楼云一色。 此诗原总题为《守居园池杂题》,原诗共三十首,此为第十二首,是作者熙宁八年(1075)秋冬之间至熙宁九年春初在洋州(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任知州时作。望云楼是作者居宅内的一座楼,诗写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 开头两句并不仅仅是写望云楼的位置,主要还是写楼头所见之景: 向东望去,可见巍峨的巴山;向北望去,可见雄伟的秦岭。“巴山”即大巴山,为陕西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的界山。“秦岭”在今陕西省南部。在望云楼可以同时望见两山,可见其楼之高,及其位置之佳。两山均极高峻,望见其山,自然可以望见山间飘荡的云彩。看去只写了山,实际也写了云。登楼远望,巴山、秦岭,峰峦起伏,连绵不绝,朵朵云彩,缭绕山间,景象非常壮丽。 上面两句是由楼中望秦岭、巴山,三四两句又把目光收回到楼中来;上两句写云、写楼高是暗写,三四两句则转为明写。诗意是说,因为望云楼飞檐凌空,所以楼上卷帘之时,萦绕在高楼四周的云彩即飞入楼中,呈现出“满楼云一色”的奇观,写出了晴空万里、云海浩茫、危楼隐现于云彩之中的奇丽景象。这两句紧承上文,仍是写楼中卷帘所见之景,如果是从下面远望楼中,就看不到“满楼”的景象了。这样一座高峻的望云楼,晴日登临,大有“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之概,自然使人视野开阔,神清目爽,难怪作者要写诗赞美它了。 文同是北宋大画家。此诗全用画笔,意境瑰奇,情致缥渺,俨若一首题画诗。用语极淡雅朴素,画面却极奇伟动人。每句用一“楼”字,显系作者有意安排,然而读来却如脱口而出,丝毫不显得重复,堪称宋诗中的佳作。苏轼有和诗云:“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和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望云楼》)一为画家之笔,一为感慨身世之诗,对照读来,颇有意味。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樓閣部 > 樓名 > 望雲樓 望雲樓 wàngyúnlóu 樓名。故址座落於陝西洋縣北。樓極高峻,巴山秦嶺,南北在目。故稱。唐德宗嘗登此樓,御題一字於梁上,及還京,鑿取以歸。宋·文同《望雲樓》詩:“巴山樓之東,秦嶺樓之北,樓上捲簾時,滿樓雲一色。”參閲《嘉慶重修一統志·漢中府·古蹟》。 望云楼 望云楼宋文同的五言绝句:“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望云楼在宋洋州(今陕西洋县)。宋神宗时,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曾任洋州知州,此诗写于他在洋州任职时。巴山即大巴山脉,在洋州东南,秦岭山脉在洋州之北,洋州在两山夹峙的汉水之滨。这首诗没有写望云楼之高,但通过楼上卷帘时,巴山云与秦岭云涌入楼中融为一体这一细节的描写,衬托出望云楼高耸云霄竟可与巴山秦岭相比。全诗看似平淡,实乃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 ☚ 喜迁莺(霜天清晓) 闻种谔米脂川大捷 ☛ 望云楼 望云楼宋文同的五言绝句:“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望云楼在宋洋州(今陕西洋县)。宋神宗时,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曾任洋州知州,此诗写于他在洋州任职时。巴山即大巴山脉,在洋州东南,秦岭山脉在洋州之北,洋州在两山夹峙的汉水之滨。这首诗没有写望云楼之高,但通过楼上卷帘时,巴山云与秦岭云涌入楼中融为一体这一细节的描写,衬托出望云楼高耸云霄竟可与巴山秦岭相比。全诗看似平淡,实乃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 ☚ 喜迁莺(霜天清晓) 闻种谔米脂川大捷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