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钟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钟惺1574—1624明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授行人,迁工部主事,历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与谭元春编选的《古诗归》、《唐诗归》曾风行一时,两人同为“竟陵派”的创始人。在文学主张上,他反对复古派机械摹拟古人词句,倡言写“性灵”,和公安派有共同之处,但反对公安派的平易近人之风,以为其作品轻率,提倡幽深峭拔的风格,作品流于冷涩,其诗文往往佶屈聱牙,意义费解。有《隐秀轩集》。曾有题名钟惺所作之演述上古史事的小说多种,系后人伪托。 钟惺/扇箧铭 ☚ 座右二箴 钟惺 ☛ 钟惺 钟惺钟惺(1574—1625),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皂市(今湖北天门县皂市镇)人。明文学家,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与谭元春并为竟陵派的创始者。有《隐秀轩集》。 ☚ 钟惺 扇箧铭 ☛ 钟惺 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进士,授行人,迁南京礼部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至福建提学佥事。丁忧归,卒于家。既反对拟古主义,主张“独抒性灵”,又不满于“公安派”末流俚陋轻率之弊,遂另立幽深孤峭之宗。同里谭元春与之应和,并共同编选《古诗归》、《唐诗归》以广声气。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谓之“竟陵体”,又称“钟谭体”。作品多失于苦涩、冷僻,有“诗妖”之讥。与谭元春同为“竟陵派”创始者。有《隐秀轩集》。 ☚ 谢肇淛 宋懋澄 ☛ 钟惺 钟惺钟惺 (1574—1624) 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官至福建提学佥事。早年即有文名,与同邑谭元春编选 《唐诗归》、《古诗归》 二书,提倡诗文描写“幽情单绪”、“孤行静寄”,追求生冷峻峭之风格,欲以矫正前后七子复古派余波陈腐熟烂及公安派末流浅薄轻佻之弊,而不免流入晦涩怪奇。其诗文风格风靡一时,号称“钟谭体”,又名“竟陵派”。有《隐秀轩集》行世。 ☚ 游百泉 集净业寺水次再过十方庵看荷花因宿其中 ☛ 钟惺 钟惺1574—1625字伯敬,号退谷,又号止公居士、晚知居士,临终受戒,自号断残。祖籍吉安(今属江西),高祖始移居竟陵(今湖北天门),遂占籍焉。少时体弱多病而努力向学,笃好诗文,十八岁补诸生,困于诸生十二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次年,与谭元春订交。万历三十六年,遭丧子之痛,狂走南京,与林古度兄弟游。万历三十八年,登进士第,授行人,曾使蜀及典试黔中,稍迁工部主事,后改南京礼部主事,迁郎中,出为福建提学佥事。熹宗天启二年(1622),丁父忧去职,由闽经武夷、杭州、吴门还乡。惺倾心学佛,乡居注《楞严经》,草《家传》,注《楞严经如是说》十卷。天启五年,病亟,为《告佛文》,发愿受五戒,卒。惺论诗,注重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强调独创性,为矫公安派的俚俗轻率之弊,“思别出手眼,另立深幽孤峭之宗”(《列朝诗集小传》),其所求的“真诗”是:“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诗归序》)这一对诗境的理解,则不免过于狭窄,是认为只有表现“幽情单绪”、“孤行”、“独往”的作品才可称为“真诗”。故其所作诗也多运瘦硬雄健之笔刻画奇山异水、幽谷险境,以抒发其落落寡合、孤芳自赏之情。其中有些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表现其不肯趋附权贵的耿介性格。其代表作品有《红叶》、《坠蝉》、《桃花涧古藤歌》、《邺中歌》、《江行俳体》、《邸报》等。诗的取境大多幽深孤峭,构思巧妙奇特,用语避熟就生,喜用险韵。惺开创了竟陵派,其作品则成为该派作者模仿的对象,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又与谭元春编选《古今诗归》五十一卷,其目的在于“引古人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求古人真诗所在”(见《古今诗归序》),作为开宗立派之经典。但钱谦益谓其“所撰《古今诗归》盛行于世,承学之士,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删定。而寡陋无稽,错谬叠出,稍知古学者咸能挟荚以攻其短。《诗归》出,而钟、谭之底蕴毕露,沟浍之盈于是乎涸然无馀地矣。当其创获之初,亦尝覃思苦心,寻味古人之微言奥旨,少有一知半见,掠影希光,以求绝出于时俗。久之,见日益僻,胆日益粗,举古人之高文大篇铺陈排比者,以为繁芜熟烂,胥欲扫而刊之,而惟其僻,见之是师,其所谓深幽孤峭者,如木客之清吟,如幽独君之冥语,如梦而入鼠穴,如幻而之鬼国,浸淫三十馀年,风移俗易,滔滔不返“(《列朝诗集小传》)。于此可见钱氏对竟陵派之评价,在明末清初,此论颇有代表性。惺著有《史怀》二十卷、《诗经图史合考》二十卷、《禹贡合图纂注》一卷,编选、批注了《诗经》、《左传》、《汉书》等,另编有《古今诗归》、《周文归》、《秦汉文归》、《唐宋八大家文选》、《宋文归》、《名媛诗归》等。其诗文收入《隐秀轩集》。谭元春为撰《墓志铭》,今人李先耕、崔重庆为撰年表。《明史》卷二八八、《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有传。 ☚ 刘荣嗣 冯小青 ☛ 钟惺1574—1624字伯敬,一作景伯,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明代文学家。“竟陵派”创始人之一。与谭元春并称“钟谭”。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行人,迁工部主事,累官南京礼部郎中。出为福建提学佥事,以父忧归。晚逃于禅以卒。著有《隐秀轩集》八卷,与谭元春共同评选《古诗归》、《唐诗归》等。 钟惺钟惺(1574—1624),明代文学家,竟陵派代表人物。字敬伯,一作景伯,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进士,曾任南礼部仪制司主事、祠祭司郎中、福建提学佥事等职。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诗为《唐诗归》,隋以前诗为《古诗归》,一时间,“承家之士,家置一编”,十分风行。于是名满天下,谓之“竟陵体”。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相近,提倡抒写“性灵”,文随时变,反对当时风靡一时的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但又以为公安派作品俚俗、轻佻,提出以“幽深孤峭”补救,并且身体力行,抒写孤僻的情怀与感受,追求形式上的险僻,用怪字,押险韵,有一定特色,但也出现了结屈聱牙、冷僻苦涩的弊病。有《隐秀轩集》。 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湖北竟陵(今天门县)人。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与同里谭献一起反拟古,倡性灵,为诗幽深孤峭,号竟陵体。同选有《古诗归》、《唐诗归》。 钟惺 钟惺1572—1624明代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事迹略见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行人,迁工部主事,改南京礼部祠祭主事,进郎中,调福建提学佥事,以父忧归,卒于家。为人严冷,不喜交接俗客。及第后,诗文创作反对摹古,主张抒写性灵,别出手眼,力矫文弊,倡立幽深孤峭之风。同里谭元春与之应和,名满天下,遂创成“竟陵派”,或谓之“钟谭体”,海内靡然从之。然伤于追求形式的险怪、新奇,流于冷僻,为人所讥。《历代赋汇》存其赋3篇,皆短小活泼,文辞秀洁,清新可诵,犹以《灯花赋》为最。著有《隐秀轩集》,未见。 ☚ 赵孟頫 俞允文 ☛ 钟惺 钟惺1574—1624Zhong Xing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曾任工部主事、礼部郎中、福建提学佥事等职。后辞官归家,晚年入寺院。 ☚ 袁中道 谭元春 ☛ 钟惺1574—1624明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与谭元春同为“竞陵派”的创始人。倡导抒写“性灵”,反对七子的摹拟与公安派的“俚俗”,纠之以“幽深孤峭”,但作品失之晦涩。有《隐秀轩集》八卷。 钟惺 钟惺1574—1624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初授行人,后改任工部主事,又升南京礼部郎中,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他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喜欢游山水,晚年入寺院。他的文学主张是既反对前、后“七子”复古、拟古之风,又不满“公安派”的作品俚俗轻率,主张抒写性灵,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其诗作因其追求幽情孤行,故大多情思狭窄,题材局限性大,缺乏深厚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但有些五古游览诗作写得相当好,如《经观音岩》、《舟晚》。他与同乡谭元春为“竟陵派”创始人,他们合选的《古诗归》和《唐诗归》,当时名声很高并风行一时。另外,他的小品文构思立意较为新奇,对明末小品文的大量出现有一定促进作用。清代曾将“公安”、“竟陵”之作列为禁书,攻击诋毁很激烈。著作有《隐秀轩集》、《如面潭》、《诗经图史合考》、《毛诗解》、《钟评左传》、《五经纂注》、《史怀》,与谭元春合编《古诗归》、《唐诗归》、《明诗归》,又有《合刻五家言》、《名媛诗归》、《周文归》、《宋文归》等。 ☚ 袁宏道 谭元春 ☛ 钟伯敬合集 ☚ 娑罗馆逸稿 钟伯敬合集 ☛ 钟惺 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后宫至福建提学佥事。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古诗归》,名重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其著作有《隐秀轩集》。集中散文作品多新奇隽永之作。其游记文写景寄情多生动细腻,议论文也立意新奇,体现了“竟陵派”的“孤行静寄”的情怀和个性,以及“幽深孤峭”的风格。他的创作主张反拟古,主性灵,提倡求新求奇的文风,对传统散文有所突破,与“公安派”一样,对晚明小品文的繁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公安派”末流矫枉过正,代之以艰涩幽冷的语言文字,狭窄的题材,束缚了其散文创作取得更大成就。 ☚ 袁中道 王思任 ☛ 静心研史/创钟谭体 ☚ 西游求实 静心研史 ☛ 钟惺1547~1624Zhong Xing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 Works: Homecoming to Ancient Verse,Homecoming to Tang Poetry,etc. 钟惺1574—1625明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与谭元春同为竟陵派的创始者。于诗文反对复古,但又倡导幽深峭拔,追求形式上的险僻,作品因而流于冷涩,也给当时文坛带来不良影响。著有《隐秀轩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