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望丛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望丛祠古建筑。全称望帝丛帝祠。在郫县郫筒镇。祭祀古蜀国君王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最初在都江堰市玉垒山麓,南北朝齐明帝 (494年~498年) 时迁至郫县。现所见望丛祠是清道光十四年 (1834年) 扩建的,1985年郫县人民政府又修复扩建,将原祠规模由1.33万平方米扩大到5.4万平方米。陵、祠、林、水、楼、阁、台、亭浑然一体。祠内正中有二帝塑像,殿旁有二陵。两陵相对屹立,状若山丘,陵前各立石碑1座,一曰 “古望帝之陵”,一曰 “古丛帝之陵”。祠内古柏200余株,为清道光十五年 (1835年) 所植,大者围长3米。祠内主要景点有鳖灵湖、观稼亭、回澜阁、襟江桥、百花园、赛歌台、隋唐井、盆景园、春信亭等。人们每年端午在望丛祠 “朝会”,上香怀念造福川西的蜀王,民间歌手汇聚祠内竞唱山歌,逐渐形成望丛赛歌盛会。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望丛祠 望丛祠位于郫筒镇望丛街。古蜀国望帝杜宇、丛帝开明的祀祠。望帝陵原在灌县玉垒山麓,南朝齐明帝时(494—498)迁至郫县,与丛帝合祀。郫县古为蜀都。相传蜀主杜宇“教民务农”,开明善于治水,“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后杜宇死,禅位给开明,魂化为杜鹃,每年三月,昼夜啼鸣,催促农民春耕播种。二帝遗爱在民,后人修祠祭祀。现存祠宇系清道光十四年(1834)扩建。1985年,当地政府将占地20多亩的原祠址扩大到81亩。望、丛二帝陵墓,高十多米,占地逾十亩,一前一后,状若丘山。墓上古柏207株,系清道光十五年(1835)植。祠内置二帝塑像,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有听鹃楼、高船舫、风雨轩、小桥凉亭回澜阁、博浪亭、丛帝亭、水榭等。 ☚ 扬雄墓 10. 崇州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