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服饰禁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服饰禁令

服饰禁令

历代王朝为维护封建等级、禁止奢糜风气、实现民族征服而颁布的一些服饰上的禁令。汉代“重农抑商”,中央政府明令,严禁商人及家属穿用锦、绣、谷、絺、紵、罽等质料的服装和鞋履,不许佩剑。百姓也不准穿杂彩衣,而只能穿本色的麻衣。曹魏时因 “天下凶荒”,因此严禁后宫美人穿锦绣。曹植的妻子因身穿华丽的绣衣,而被赐死。两晋也崇尚俭约,严禁奢华。南朝时期更是如此。刘宋规定二品以上官员禁用金银器,六品以下禁用金镂绫饰,金钗银铒等等。齐延光元年(122~125) 规定,凡织成、金薄、采花、锦绣履等俱禁止使用。陈后主曾下令禁王公以下贱妾使用织成、绵绣、金玉、珠玑,奴婢不准以金银为钗带。北魏的孝文帝为提倡汉化,禁止臣属百姓穿胡服。从隋唐开始,天子用赤黄袍衫作为常服,禁止臣民穿用赤黄色。据说是因为赤黄色与太阳的颜色接近的缘故。黄袍遂成为 “帝位” 的代称。宋太祖登极称帝,在历史上即被称作 “黄袍加身”,历代沿用一直到清朝灭亡。宋代庶人、商人、伎术、伶人只能穿皂衣、白衣,束铁、角等装饰的革带。普通妇女不能用高髻高冠,不能用金翠珠玉做首饰。明代官员不准穿用蟒龙、飞鱼、斗牛、大鹏等图案。百姓不能穿大红、黑、黄、紫、绿、鸦青等色服装,不能用金绣、锦绮、紵丝、绫罗的衣料。民间妇女不能用金玉珠翠、玛瑙、玳瑁制成的首饰。清代的服饰禁令是历代最为严格的。作为民族征服的手段,清初朝廷强迫汉族臣民剃发留辫,改易服饰,以至有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的说法,手段极为严酷。《清朝野史大观》 和《满清稗史》记载:“……乃下薙发之令,其略曰: ‘……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辨,决不轻贷。’ ……令薙发匠负担游行于市,见蓄发者执而剃之,稍一抵抗,即杀而悬其头于担之竿上,以示众。” 福建地区还传有 “留发不留人,留棺不留户” 的顺口溜。后清王朝接纳明朝遗老 “十不从” 的建议,这种情形才有所缓和。清王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入关后,没有像其他少数民族那样改易汉服,而坚持服用满族在长期骑射生活中形成的冠、袍、褂、靴等服饰。这是出于满族服饰式样较为窄紧,便利于骑射。清太宗就认为: “若废骑射,宽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与尚左手之人何异耶! 朕发此言,实为子孙万世之计也,在朕身岂有变更之理,恐后世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人俗,故常切此虑耳。” 因此禁用汉服,沿袭祖宗 “衣冠”未加改易。清代服饰,尤其是男子服饰,直到清朝末年都保持了满族的特点。此外,清代服饰的禁例极为严格,无论高官、奴仆、戏子、衣裳的纹饰、用料、样式,以及冠帽的装饰、颜色,都有着极为详尽的规定,不得越制服用。

☚ 内命妇服   尚色 ☛
000021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