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有效积温法则law of effe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生物发育的一种规律,即物种完成其发育阶段所需发育起点以上温度的总和为一常数。 简史 1735年法国雷奥米尔(R. A. F. de Reau-mer)根据谷类和果实在不同年份或不同地带发育期间平均温度的累加都相等的事实,提出积温的概念,即植物需从外界摄取一定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且各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是一常数。即:N·T=K'’(N为发育历期,T为发育期平均温度,K’为积温常数)。昆虫和其他变温动物一样,发育不是从0℃开始,而是在某一温度阈值以上才开始,这个阈值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或最低有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常以C表示。法国加斯帕林(C. de A. E. Gasparin) 1844年据此提出有效积温法则,即:

式中 V=1/N,称为发育速率;K为有效积温,单位为“日度”或“时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从(2)、(3)式可见:温度与发育历期成双曲线关系,与发育速率成直线关系。 测算方法 将所研究的对象昆虫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记录各温度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若只有两个温度处理T1和T2,相应的发育历期为N1和N2,则

若处理温度为n个,可利用最小自乘法公式求得:

以粘虫卵期的发育积温(见下表)为例,可得K=45.3日度,C=13.1℃,V=(T-13.1)/45.3。 资料表 重要农业昆虫的C、K资料见下表。 重要农业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昆虫名称 | 发育阶段 | 发育起点 温 度 (℃) | 有效积温 (日度) | 备 注 | 三化螟 | 卵 幼虫 蛹 合计 | 16.0 12.0 15.0 — | 81.1 507.2 103.7 692.0 | 据林郁 (1959) 实测值 (南京) | 二化螟 | 卵 幼虫 | 9.9±0.5 14.9±1.2 | 88.2±2.6 476.0±36.6 | 据陈常铭 (1956) |
(续)
昆虫名称 | 发育阶段 | 发育起点 温 度 (℃) | 有效积温 (日度) | 备 注 | 二化螟 | 蛹 成虫(雌) (羽化~性 成熟) | 10.8±0.6 16.2±0.5 | 126.9±4.6 79.3±1.4 | 恒温测定 (长沙) | 成虫(雄) (羽化~性 成熟) | 16.1±0.5 | 83.2±0.3 | | 全世代雌 全世代雄 | —— —— | 770.9±44 774.8±46.9 | | 小地老虎 | 卵 幼虫 蛹 成虫(羽化 ~性成熟) | 7.98 10.98±0.38 11.21±0.31 12.40±0.85 | 68.85 257.90 193.93 48.93 | 据南京农学 院昆虫教研 组(1960) 自然变温 (南京) | 全世代 | — | 504.47 | | 东方粘虫 | 卵 幼虫 蛹 成虫(羽化 ~性成熟) | 13.1±1.1 7.7±1.3 12.6±0.5 9.0±0.3 | 45.3 402.1 121.0 111.0 | 据林昌善等 (1958) 恒温 | 全世代 | | 685.2 | | 直 纹 稻弄蝶 | 卵 幼虫 蛹 成虫(羽化 ~性成熟) | 12.6 9.3 14.9 15.9 | 55.9±7.9 332.9±32.4 70.0±8.7 27.2±10.3 | 据阳惠霖等 (1959) 自然变温 | 全世代 | — | 501.4±46.1 | | 欧 洲 玉米螟 | 全世代 | 9.0 | 710 | 引自丁岩钦 (1980) | 棉铃虫 | 1龄幼虫 2龄幼虫 3龄幼虫 4龄幼虫 5龄幼虫 6龄幼虫 幼虫期 蛹 | 12.8 12.58 9.8 9.72 14.17 13.17 — — | 35.98 28.9 38.9 37.56 30.95 33.04 302.8 100.05 | 引自北京农 业大学 (1981) 变温 | 鼎 点 金刚钻 | 全世代 | 12.7 | 375.3 | 据赵世纯等 (1965) 实测气温 | 绿盲蝽 | | | | 据丁岩钦 (1963) | 卵 若虫 若虫 | 3.0±1.3 4.6±1.7 5.2 | 188 340 305 | 恒温 恒温 变温 |
(续)
昆虫名称 | 发育阶段 | 发育起点 温 度 (℃) | 有效积温 (日度) | 备 注 | 苜蓿盲蝽 | | | | 据丁岩钦 (1963) | 卵 若虫 若虫 | 5.2±0.91 6.7±1.3 6.3 | 213 490 343 | 恒温 恒温 变温 | 三点盲蝽 | | | | 据丁岩钦 (1963) | 卵 若虫 若虫 | 7.8±1.7 7.0±1.5 7.1 | 186 373 329 | 恒温 恒温 变温 | 中黑盲蝽 | 卵 若虫 | 5.4 9 | 217 329 | 据丁岩钦 (1963) 恒温 | 东亚飞蝗 | 卵 | 17 | 210 | 据丁岩钦 (1980) | 蝗蝻 | 18 | 356~405.3 | 恒温 | 斜纹夜蛾 | 卵 幼虫期 蛹期 成虫期 全世代 | 11.5 12.8 12.0 5.6 12.1 | 46.1 207.6 141.4 115.9 452.9 | 据蒲蛰龙等 (1961) 恒温 | 稻瘿蚊 | 卵 幼虫 蛹 全世代 | 14.5 16.7 17.5 16.4 | 39.9 115.2 63.0 266.8 | 据广东从化 (1977) 恒温 | 红铃虫 | 卵 幼虫 蛹 | 15.9 14.1 13.9 | 64.25 160.9 123.4 | 据傅胜发等 (1963) 恒温 | 稻 纵 卷叶螟 | 卵 幼虫 蛹 全世代 | 11.76 12.87 14.55 12.53 | 67.2 216.56 91.15 438.77 | 据吴进才、 张孝羲 (1983) 恒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