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月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月蚀 月蚀短篇小说。李国文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3期。一个小八路出身的记者伊汝,在抗战时期与烈属郭大娘的女儿相恋,婚后三天便与妻子作别。从此夫妻俩天各一方,杳无音信。新中国成立后伊汝与一个凶狠的女人何茹结了婚,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后,何与他离婚。22年后,伊汝在平反落实政策后回到阔别多年的太行山老根据地,在一个发生月蚀的晚上,在曾经救他的郭大娘坟头,他与妻子妞妞、女儿团聚了。小说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爱情、人民与子弟兵的鱼水之情。作品借月蚀象征极“左”路线横行的年代,寓意深长,含蓄隽永。小说运用心理结构手法,以伊汝的意识流构架故事,具有激越昂扬的抒情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 美与丑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 月蚀 月蚀散文。郭沫若著。作于1923年8月,发表于同年《创造周报》第17号,收于《沫若文集》第7卷。写“我”带着妻儿去黄浦公园看月蚀,由于公园挂着“禁止狗与华人入内”的牌子,只好忍气“披件学西洋人的鬼皮”,假充东洋人。在江边,他总觉得故乡四川的山灵水伯在远远地招呼,遐想找一个“未经斧钺的森林”,在“荒山古木之中自己去建筑一椽小屋”,过脱离尘世的隐居生活,造出一个理想世界。当看到江上的船只击鼓救月时,想到帝国主义正像狼一样吞食着祖国,那“白骨做成”的“垩白砖红的华屋”正是贫富对立的黑暗社会的写照,而自己一家在这个社会里却“瘦削得如像尸骸一样”。最后,他听到儿子们要求他天天晚上引他们到黄浦公园来时,几乎流下了眼泪。作品借天狗食月的传说,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罪恶,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爱国激情。语言流畅,写景优美,富于浓郁的诗情画意。 ☚ 哭声 没有秋虫的地方 ☛ 月蚀 月蚀郭沫若作。初载1923年9月2日《创造周报》第17号和9月9日《创造周报》第18号。后收入1923年10月上海泰东书局版《星空》,本文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散文,以观月蚀为线索,写了其中的曲折,亦将眼前所见与往昔回忆,记事与记人融为一体,写得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在欲赴吴淞而不得,改上黄浦滩公园还得换上洋服等细节的描写中,处处可见作者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诅咒,在由天狗吞月而及地上“灵长”对生民的涂炭的联想中,一腔愤慨油然而生;对故乡四川山水的美好回忆,所反衬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日本宇多姑娘的回忆一节写出了她的天真、善良、可爱,倾注了作者对真挚情谊的怀念。全文将叙事与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感情炽烈,直抒袒露,且流贯全文,依然可见《女神》作者的浪漫主义本色。 ☚ 还乡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其他 > 月食 > 月蝕 月蝕 yuèshí 同“月食”。 日蚀←→月蚀rì shí ← → yuè shí日蚀: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太阳的光被月球挡住,不能射到地球上来,产生日蚀。 日月亏缺的现象 日月亏缺的现象食(食相;偏~;全~) ☚ 自然现象 怪异现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