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东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东阳1447—1516

明大臣、诗人。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八年(1464年)举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时擢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入内阁专典诰敕。后进位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武宗即位,宦官刘瑾专权,他依附周旋,然亦弥缝其间,多所补救,杨一清等皆得他保全,但气节之士多予非议。诗文典雅流丽。诗多咏史、应酬之作,因他官至宰臣,学士大夫多出其门,成为茶陵诗派领袖。有《怀麓堂集》。

1

(词)明·李东阳

洛阳花入长安早。

似天风吹到。

绛罗高捲对罗郎,画与诗俱好。

一阳生处春先报。

报先生知道。

年年画里看花来,看花老、人方老。


1

(曲)明·李东阳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不足数。

身著岑牟前击鼓,祢生狂呼老瞒沮。

我辱衡,衡辱我,我欲杀之犹雀鼠。

一投荆,再送楚,黄鹤矶头赋鹦鹉。

鹦鹉才多为舌误谢云偶托一物意自可人,举世何人不相妒。

生莫逢,仇主簿。


2

(词)明·李东阳

孤亭落照。一片青山宜晚眺。

枉渚回波。短棹何人载酒过。

秪愁归去。蔓草寒蹊无觅处。

他日重游。记取前溪双树头。

(词)明·李东阳

危峰欲堕。岩背老翁方稳坐。

落叶无声。树底风来了不惊。

秪缘诗癖。纵有閒心閒未得。

刚道忙来。世事何曾一挂怀。


4

(词)明·李东阳

庭下桂花如绣。

门外月华如昼。

云母屏开,水精帘卷,照见姮娥瘦。

记得中秋风雨后。

今夜清光依旧。

怕犀箸风高,玉杯露冷,空把仙裙绉。

(词)明·李东阳

何处玉楼朱户。

如隔煖烟香雾。

荷芰池中,蔷薇架底,风落花无数。

三十年华容易度。

薄命任他分付。

恨承露盘空,茂陵人老,谁献长门赋。

(词)明·李东阳

三十六宫台殿。

一夜雪华飞遍。

旋扑罘罳,更窥疏绮,还绕流苏转。

人世几回惊岁晏。

天上春光应先。

想白雪歌成,冰颜醉也,谁见春风面。

(词)明·李东阳

正爱月来云破。

那更柳眠花卧。

帘幕风微,鞦韆人静,酒尽春无那。

迢递高楼孤寂坐。

缥缈笛声飞堕。

恨烛短宵长,院深墙迥,凭仗风吹过。

李东阳/成斋箴

☚ 谨疾箴   李东阳 ☛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湘南)人。明天顺八年(1646),年十八,成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因依附宦官刘谨,颇为时人所不满。在文学上很有影响,形成以他为首的茶陵派。有《怀麓堂集》。

☚ 李东阳   成斋箴 ☛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四岁举神童。明天顺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成化元年授编修。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卒谥文正。成化、弘治间主持诗坛,颇有声望,为茶陵诗派之首。其诗宗法杜甫,亦学刘长卿、白居易、苏轼、虞集等人,而能自成风格。但因“历官馆阁,四十年不出国门”,内容不免贫乏。亦能文,以典雅见长。有《怀麓堂集》。

☚ 马中锡   祝允明 ☛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正。武宗朝宦官刘瑾专权,东阳应对周旋,曾保护或设法营救被刘瑾迫害之人,但为当时气节之士所非议。《明史》有传。为文典雅流丽,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诗为明代一大家,追随者极多,史称“茶陵诗派”。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西涯乐府》等。《全明散曲》辑录其套数二套,皆写闺怨,笔调典丽婉转。

☚ 杨杰   谢迁 ☛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少聪颖,四岁能作径尺书。天顺八年(1464)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弘治八年(1505),进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多所匡正。受顾命,辅翼武宗。刘瑾用事时,东阳潜移默御,保全善类。立朝五十年,清节不渝,以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致仕。年七十卒。谥文正。为文始主平正典雅,后以沈博伟丽为宗。工篆隶书。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之后,东阳一人而已。有《怀麓堂集》一百卷,《怀麓堂诗话》一卷及《燕对录》、《东祀录》等并行于世。词集名《怀麓堂词》。有《惜阴堂汇刻明词》本。

☚ 罗玘   林俊 ☛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祖籍茶陵(今湖南茶陵县),曾祖起移居北京。明代诗人。“茶陵诗派”领袖。天顺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东宫讲官、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等。孝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武宗即位后,宦官刘瑾专权,东阳依附周旋,为当时气节之士所非。正德七年辞官。卒赠太师,谥文正。著有《怀麓堂集》一百卷、《怀麓堂诗话》一卷。
索引:李东阳,宾之,西涯,文正;怀麓堂、鹪林书巢。

李东阳

 明代诗人。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湖南茶陵)人。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门生众多。其诗典雅工丽,力宗杜甫,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有《怀麓堂集》。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八年进士。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宦官刘谨专权时,曾依附周旋,颇遭时人非议。正德七年致仕。他在朝五十年,以宰臣主持文坛,诗为天下所宗,是茶陵诗派的领袖。著有《怀麓堂集》一百卷,诗论有《怀麓堂诗话》。
李东阳论诗,祖述严羽,提倡宗唐法杜,强调诗的法度音调。他说:“唐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惟杜子美顿挫起伏,变化不测,可骇可愕,盖其音响与格律正相称,回视诸作,皆在下风。”(《怀麓堂诗话》)他非常重视诗的音乐属性,往往以乐论诗,求诗之调,认为李、杜之诗风格壮阔而丰富,即正调,故比之为宫。韩愈之诗“横空盘硬语,”以奇险、高亢为特征,故比之为角。刘长卿之诗“凄婉清切,……譬之琴有商调,自成一格。”不过他也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称赞杜甫“以一布衣,衣不盖两肘,食不饱一腹,不愁朝夕冻饿,死填沟壑,乃嘐嘐然开口长叹,为天下苍生计。”(《题赵子昂茅屋秋风诗后》)对唐代其他名家亦多有精确之评:“唐诗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诘足称大家。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侩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则孟为胜。”(《怀麓堂诗话》下同)白居易“失之浅俗”;李商隐失之“涩僻”;“韦应物稍失之平易,柳子厚则过于精刻”;李长吉“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李东阳诗论对明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有直接影响。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

明代重要文学家,辞赋家。《明史》有传。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迁侍讲学士、东宫讲读官。弘治(1488—1505)时,升太常寺少卿,礼部右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入直内阁,参与机务。弘治末被誉为贤相。正德(1506—1521)时,阉宦刘瑾专权,李东阳委曲周旋,保护、营救了 一批朝臣免遭杀害。刘瑾伏诛,朝政依然腐败,遂以老病辞归。李东阳为一代文坛领袖,写诗宗法杜甫,形成颇有影响的茶陵诗派;为文典雅浑穆,仍未摆脱台阁气息。杨一清称:“其诗文深厚浑雄,不为倔奇可骇之辞,而法度森严,思味隽永。”(《怀麓堂集序》)存赋10篇,骚辞6篇,多为奉诏或应人而作、文辞典雅,但内容贫乏,罕有切近现实人生的作品;沿承楚骚、汉赋体制,赋风与其文章一致,而理胜于情。其《拟恨赋》、《忠爱祠赋》、《思南轩赋》,志忠臣孝子之恨,赞忠廉惠民之吏,咏物我无间之乐,情志真实。有《怀麓堂集》。岳麓书社于1984年将其与《怀麓堂诗话》合刊为《李东阳集》。

☚ 李渔   李光地 ☛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Li Dongyang

明代诗人。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属湖南),本人长期生活在北京。英宗天顺八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成化、弘治年间,他以台阁大臣地位主持诗坛,颇有声望,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李东阳论诗主张宗法杜甫,但更多的是从音调、法度着眼。有《拟古乐府》百首,以乐府诗体作史论,充满道学气味,已开前、后七子创作趋向的先河。他的散文,追求典雅流丽,未能超出台阁体的圈子。
著有《怀麓堂集》。

☚ 马中锡   王磐 ☛

李东阳1447—1516

明诗人。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进士,历仕英、宪、孝、武4朝,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宦官刘瑾专权时,他依附周旋,颇为时人所讥。其诗追求典雅工丽,内容多应酬题赠,论诗推崇严羽,为茶陵诗派领袖。有《怀麓堂集》一百卷、《怀麓堂诗话》一卷。

怀麓堂集/李东阳集

☚ 匏翁家藏集   怀麓堂集 ☛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李东阳的文论不多,其基本出发点是儒家的教化说,强调文以载道。他在《邵孝子诗序》中说:“古者,国有美政,乡有善俗,必播诸诗歌以风励天下,薰陶诱掖。盖有深于教令者,吾党则有不得而辞焉。”还说:“文之见于世者,唯经与史。经立道,史立事。载道之文,《易》、《诗》、《书》、《春秋》《礼》、《乐》备矣。”(《篁士敦文集序》)据此,他在评论别家作品时,每每以教化为度。他还从体制上,把文与诗特别区分开来,探寻各自的特征,认为“诗与文各有体,而每病于不能相通”(《春雨堂稿序》),指出“诗与文不同体,近见各家大手,以文章自命者,至其为诗,则毫厘千里,终其身而不悟”(《诗话》),这些认识比之前人看法更前进了一步。此外,他对当时的诗文并不满意,认为“求其浑雅正大,可追古作者,殆未之见”(《诗话》),于是提倡复古,主张以古代国家强盛时那种雄健壮阔的格调来代替时下格卑调俗的文风。
明代永乐、成化年间,文坛流行“台阁体”。李东阳 一方面因袭之,一方面又倡导复古,起了明代正统诗文从一种形式主义(台阁体)向另一种形式主义(七子的拟古)过渡的承前启后作用,实为明代中叶文学复古思潮的发起者。

☚ 方孝孺   李梦阳 ☛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编修,后升侍讲学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武宗时,宦官刘瑾入司礼监,他与刘健、谢迁都上表辞职,谕旨却去刘、谢而独留东阳,后人对此毁誉不一。东阳身居相位,以诗文奖掖后进,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其诗论推崇盛唐而反对摹拟,颇受严羽的影响;而创作未脱台阁体的气息,形式典雅工丽,内容多应酬题赠。在他的影响下,明代诗坛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散文长于记述,开阖自如,富于层次,但颇多应酬之作,田尚未摆脱台阁体的影响。其创作中的拟古倾向,又为后起的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后七子”拟古派开了门户。有《怀麓堂集》。

☚ 桑悦   马中锡 ☛
李东阳

李东阳1441~1516

字宾之,原籍茶陵。因生于北京西涯,世称西涯先生。少聪颖。天顺八年(1464)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孝宗弘治中,历任太常寺少卿、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先后参与修撰《英宗实录》、《宪宗实录》,多所润饰。弘治十一年(1498),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武宗立,东阳受顾命,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上疏论朝政之弊,与宦官刘瑾周旋,得以保护善人。后辞官。卒,赠太师,谥文正。以台阁大臣主持文坛数十年,其诗文典雅工丽,为首形成“茶陵诗派”。兼善书法,于篆隶造诣尤高。著有《怀麓堂集》100卷传世。

☚ 李郃   李充嗣 ☛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人。曾祖以戍籍留居京师。因出生于北京西涯,故世称西涯先生。幼即颖悟,四岁能作径尺书,八岁被召入宫试讲《尚书》义理。天顺八年 (1464) 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孝宗时,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拜受顾命,辅翼武宗,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为内阁之首辅。立朝五十年,入阁十八载,不仅是明代前期政坛领袖人物,而且是领一代风骚的文学家。其诗歌独树一帜,为一代之宗,号称茶陵诗派。文亦典雅博丽,益以书法精妙,篆隶兼长,朝廷典章宏文,多出其手。卒谥文正。著有 《怀麓堂集》一百卷、《怀麓堂诗话》一卷,《燕对录》、《东记录》各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

☚ 刘大夏   许潮 ☛

李东阳1447~1516Li Dongyang

court official,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the core figure of Chaling school.Works: Complete Collection of Huailu Hall,Archaistic Ballads,etc.

李东阳1447—1516

明诗人。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进士,孝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宦官刘瑾专权时,依附周旋,颇为时人所不满。其诗追求典雅工丽,但内容空虚。因其政治地位显要,对当时很有影响,形成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有《怀麓堂集》、《诗话》、《燕对集》。

李东阳1447—1515

明朝大臣。文学家。茶陵(今属湖南)人,字宾之,号西涯。天顺进士。弘治四年(1491)入阁专典诰敕。八年,以本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十八年,与刘健、谢迁同受顾命。武宗立,刘瑾入司礼监,他与刘健、谢迁即日辞位。及瑾败,张永、谷大用等用事,屡上疏极谏,不听。后江彬引边兵入豹房,乃辞职。后卒于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