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即月暈。明·馮應京《月令廣義·八月令》:“月之有華常出現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見於十三、十七、十八夜。月華之狀如錦雲捧珠,五色鮮熒,磊落匝月,如刺繡無異。華盛之時,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時始散。蓋常見之而非異端,小説誤以月暈爲華,蓋未見也。”清·錢泳《履園叢話·祥異·天不可測》:“嘉慶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華,人人可見。”
指代月亮。華,月光、月色。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詩:“舟子夜離家,開舲望月華。”前蜀·韋莊《搗練篇》:“月華吐艷明燭燭,青樓婦唱擣衣曲。”清·納蘭性德《臺城路·上元》詞:“不解相思,月華今夜滿。”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