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刻有宗教題材人物之單件碑形石雕作品。常爲中下層信徒一人或多人出資雕造。形狀多爲扁體形或四面體柱形。大體有三種形式,一爲通碑,四面雕爲排列整齊的小型佛像,通稱“千佛碑”或“萬佛碑”。二是在碑前後兩面各雕二或三層佛龕,龕内雕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楣雕飛天伎樂及天幕等。三爲全碑僅雕一龕,龕内雕一佛二菩薩,菩薩脚邊雕護法獅子,龕下層常雕供養人和供物,左右多有文字題記,刻有發願文、造像者姓名、時間等。造像碑多見於南北朝、隋唐。現存實物以北魏最早,北朝數量最多,以河南、陝西、山西、甘肅等省出土爲盛。造像碑爲古代宗教雕塑藝術類别之一,多用於佛教,道教較少,題材與風格近於同期石窟造像。手法爲淺浮雕或高浮雕,雕工精細,時代特色鮮明,是研究古代宗教藝術與宗教史之重要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