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曹子建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曹子建集

曹子建集

诗文别集。二国魏曹植作。植字子建,故名。因封陈王,谥思,又作《陈思王集》。原集久佚。今本十卷乃宋人所辑,凡赋四卷,诗一卷,乐府一卷,文四卷。有影宋大字本和明活字本。别有明舒贞刻十卷本,薛应旂刻四卷本,张溥刻二卷本,均名《陈思王集》。清丁晏撰《曹集诠评》十卷,附逸文一卷,搜集较富,评校兼备,有同治间金陵书局刻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本。近人黄节作《曹子建诗注》二卷,征引翔实,考订谨严。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

☚ 诸葛亮集   阮嗣宗集 ☛
曹子建集

曹子建集

十卷。有《四库全书》本。乾隆时《汇刻建安七子集》本。《四部丛刊》影双鑑楼藏明活字本。

☚ 陈思王集   曹集铨评 ☛

曹子建集

别集。十卷,逸文一卷。三国时魏曹植撰。曹植(192—232),字子建。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封陈王,死后谥曰思,世称陈思王。自幼颖慧,以才学为曹操所赏识,几次想立他为太子,后来由于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曹操改变了主意。曹操死后,曹丕父子相继即位,对他严加监视、打击和迫害,屡次将他贬爵徒封,他名为王侯,实则囚徒,终于在忧愤中死去。《曹子建集》计有诗八十余首,完整和残缺的散文和辞赋约四十余篇。

曹植一生,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形成前后两个时期,前后期的诗歌内容,也有显著的差异。前期曹植生活优裕,情调乐观开朗。生活于战乱频繁的时代,又深受曹操影响,有建功立业的抱负,然而限于生活经验较少,其诗歌主要是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见长。《白马篇》写立功沙场的“幽并游侠儿”武艺高强,勇于报国立功,诗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句,读来令人觉得富有生气。此诗实际上是作者本人的政治理想的体现和豪情壮志的自白。《送应氏》着重描写东汉皇都洛阳“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的残破荒凉景象以及诗人的愤激,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社会大破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前期诗歌中还有一些表现他贵公子的优游生活的作品,如《斗鸡》、《公宴》、《侍太子坐》等,描写游乐宴享之事,内容比较空虚浮泛。

曹植后期的诗歌是他痛苦生活的产物。更多地表现在压制下的抑郁哀怨和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慨不平,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的现实。《赠白马王彪》是他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当时诗人和任城王曹彰、白马王曹彪同到洛阳朝会,曹彰到洛阳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得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交织着哀伤、愤慨和恐怖之情的赠诗。诗中怒斥监国使者是“鸱枭”、“豺狼”、“苍蝇”,实际上矛头指向了曹丕。诗人由悲悼任城王的暴死而引起人生无常的感叹,最后强颜欢笑地宽慰曹彪,实际上流露出更深的悲愤。《野田黄雀行》以黄雀上遇鹞鹰,下逢罗网,来比喻好友丁仪、丁廙被曹丕所杀,寄托自己无力营救的愤恨心情。《七哀诗》以夫妇比君臣的手法,诉说自己被长时期弃置勿用的愁思。《杂诗》六首非一时一地之作,多抒写时光流逝而自己无所作为的悲哀。第五首“仆夫早严驾”则跳出了感叹个人命运的圈子,把注意力转向国家大事,对当时政局表示关切,显示了身处逆境而意志不衰的精神状态。诗人在流离颠沛中更清醒地正视现实,《泰山梁甫行》直接为民生疾苦而呼吁,对人民的悲惨生活寄于深切的同情。

《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这是比较全面中肯的评价。曹植的诗,一方面感情挚着强烈,笔力雄健,体现了“雅好慷慨”的建安诗风,另一方面,追求词采的整练与华丽,呈现着色泽丰富,文采斐然的面貌。在这一点上,曹植是度越前人的,在所有建安作家中,也是突出的。在中国诗歌史上,他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曹植的散文和辞赋也颇有佳作。前期的《与杨德祖书》文笔锋利,意气纵横,陈述自己希望“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宏大志向,表现出他的卓荦不群的性格。后期的《求自试表》和《求通亲亲表》两篇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愤愤不平和渴望自由的心情,前者的内容是要求曹睿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后者则有力地反对朝廷对藩王们的迫害政策,写得慷慨激昂,情绪强烈,几乎是声泪俱下。《与司马仲达书》指责司马懿拥兵自强,作战不力的行为。他的杂文《籍田说》用种地作比喻,主张除去权臣,已经预见到司马氏的阴谋。这说明他在政治上也具有一定见地。曹植也善于写赋,其《洛神赋》以传说中的洛水之神宓妃为题材,通过幻想,塑造出洛神这个美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爱慕以及因神人殊隔不能如愿的惆怅,充满抒情的气氛。赋中描写细腻生动,形象鲜明,成为文学史上的名篇。

《曹子建集》原集久佚,现传十卷本乃宋人所辑、包括赋四卷、诗一卷、乐府一卷、文四卷。有影印宋大字本及明活字本。别有明舒贞刻十卷本、薛应旂刻四卷本、张溥刻二卷本,均名《陈思王集》。清丁晏撰《曹集诠评》十卷,附逸文一卷,搜辑较为完备。有同治间金陵书局刻本。近人黄节撰《曹子建诗注》二卷,收诗七十一篇,余冠英选注的《三曹诗选》选曹植诗五十一篇,注释引征极富,取舍严谨,是较好的选注本。

曹子建集

曹子建集

10卷,魏曹植撰。据魏志植本传记载,植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载《陈思王集》30卷,《新唐书·艺文志》作20卷,而注其下曰,又30卷。盖30卷者,隋时旧本,20卷者,为后来合并重编。郑樵作《通志略》并载二本。焦竑作《国史经籍志》遂合二本卷数为一,称植集为50卷,谬之甚矣。《直斋书录解题》亦作20卷,已非唐时20卷之旧。《文献通考》作10卷,又并非陈氏著录之旧。此《四库全书》本,为从宋宁宗时本翻雕之,盖即《通考》所载之本也。该集收赋44篇,如《东征赋》、《游观赋》、《幽思赋》、《临观赋》、《闲居赋》、《九愁赋》、《洛神赋》等。其中《洛神赋》最能体现其辞赋创作水平。
该集为《四库全书》所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收其文集《陈思王集》2卷。此书有明嘉靖郭万程仿宋刊本、明活字本、汪士贤刻本、明万历戊寅周氏重刊郭本、李桢10卷本、闵齐贤评点本、张炎小字7卷本、张燮陈思王集2卷本、《四部丛刊》本、《密韵楼丛书》本等。

☚ 魏文帝集   阮籍集 ☛

曹子建集

诗文集。三国时魏曹植(192—232)撰。十卷。植字子建,曹操三子,封为陈王,谥日思,世称陈思王,谯(今安徽亳县)人。为汉建安时著名诗人。曹植诗文集,隋唐时传本有三十卷、二十卷本,其说不一,《文献通考》著录十卷,非隋唐旧本。是书后有“嘉定六年癸酉”(1213)字,断为南宋时刻本。凡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共二百一十篇。残篇断句,错出其间,植以诗歌成就显著,多为五言。前期作品主要抒发个人壮志,反映社会动乱,后期因受魏文帝曹丕迫害,郁郁不得志,诗多忧愤之情,对下层人民痛苦深表同情,有的诗篇能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倾轧,反映社会现实,如《泰山梁甫行》。善用比兴、夸张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语言精炼,词采华茂,继承了《诗经》、《楚辞》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较大影响。文以《洛神赋》而驰名。是集有宋大字本和明活字本,收入《四库全书》。别有明舒贞刻十卷本,薛应旗刻四卷本,张溥刻二卷本,均题《陈思王集》。清有丁晏《曹集铨评》,近世人黄节《曹子建诗注》等书皆为搜集整理注释较赅备之本。

曹子建集

曹子建集

别集。十卷,逸文一卷。三国时魏曹植撰。曹植(192—232),字子建。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封陈王,死后谥曰思,世称陈思王。自幼颖慧,以才学为曹操所赏识,几次想立他为太子,后来由于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曹操改变了主意。曹操死后,曹丕父子相继即位,对他严加监视、打击和迫害,屡次将他贬爵徒封,他名为王侯,实则囚徒,终于在忧愤中死去。《曹子建集》计有诗八十余首,完整和残缺的散文和辞赋约四十余篇。
曹植一生,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形成前后两个时期,前后期的诗歌内容,也有显著的差异。前期曹植生活优裕,情调乐观开朗。生活于战乱频繁的时代,又深受曹操影响,有建功立业的抱负,然而限于生活经验较少,其诗歌主要是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见长。《白马篇》写立功沙场的“幽并游侠儿”武艺高强,勇于报国立功,诗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句,读来令人觉得富有生气。此诗实际上是作者本人的政治理想的体现和豪情壮志的自白。《送应氏》着重描写东汉皇都洛阳“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的残破荒凉景象以及诗人的愤激,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社会大破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前期诗歌中还有一些表现他贵公子的优游生活的作品,如《斗鸡》、《公宴》、《侍太子坐》等,描写游乐宴享之事,内容比较空虚浮泛。
曹植后期的诗歌是他痛苦生活的产物。更多地表现在压制下的抑郁哀怨和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慨不平,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的现实。《赠白马王彪》是他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当时诗人和任城王曹彰、白马王曹彪同到洛阳朝会,曹彰到洛阳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得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交织着哀伤、愤慨和恐怖之情的赠诗。诗中怒斥监国使者是“鸱枭”、“豺狼”、“苍蝇”,实际上矛头指向了曹丕。诗人由悲悼任城王的暴死而引起人生无常的感叹,最后强颜欢笑地宽慰曹彪,实际上流露出更深的悲愤。《野田黄雀行》以黄雀上遇鹞鹰,下逢罗网,来比喻好友丁仪、丁廙被曹丕所杀,寄托自己无力营救的愤恨心情。《七哀诗》以夫妇比君臣的手法,诉说自己被长时期弃置勿用的愁思。《杂诗》六首非一时一地之作,多抒写时光流逝而自己无所作为的悲哀。第五首“仆夫早严驾”则跳出了感叹个人命运的圈子,把注意力转向国家大事,对当时政局表示关切,显示了身处逆境而意志不衰的精神状态。诗人在流离颠沛中更清醒地正视现实,《泰山梁甫行》直接为民生疾苦而呼吁,对人民的悲惨生活寄于深切的同情。
《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这是比较全面中肯的评价。曹植的诗,一方面感情挚着强烈,笔力雄健,体现了“雅好慷慨”的建安诗风,另一方面,追求词采的整练与华丽,呈现着色泽丰富,文采斐然的面貌。在这一点上,曹植是度越前人的,在所有建安作家中,也是突出的。在中国诗歌史上,他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曹植的散文和辞赋也颇有佳作。前期的《与杨德祖书》文笔锋利,意气纵横,陈述自己希望“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宏大志向,表现出他的卓荦不群的性格。后期的《求自试表》和《求通亲亲表》两篇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愤愤不平和渴望自由的心情,前者的内容是要求曹睿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后者则有力地反对朝廷对藩王们的迫害政策,写得慷慨激昂,情绪强烈,几乎是声泪俱下。《与司马仲达书》指责司马懿拥兵自强,作战不力的行为。他的杂文《籍田说》用种地作比喻,主张除去权臣,已经预见到司马氏的阴谋。这说明他在政治上也具有一定见地。曹植也善于写赋,其《洛神赋》以传说中的洛水之神宓妃为题材,通过幻想,塑造出洛神这个美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爱慕以及因神人殊隔不能如愿的惆怅,充满抒情的气氛。赋中描写细腻生动,形象鲜明,成为文学史上的名篇。
《曹子建集》原集久佚,现传十卷本乃宋人所辑、包括赋四卷、诗一卷、乐府一卷、文四卷。有影印宋大字本及明活字本。别有明舒贞刻十卷本、薛应旂刻四卷本、张溥刻二卷本,均名《陈思王集》。清丁晏撰《曹集诠评》十卷,附逸文一卷,搜辑较为完备。有同治间金陵书局刻本。近人黄节撰《曹子建诗注》二卷,收诗七十一篇,余冠英选注的《三曹诗选》选曹植诗五十一篇,注释引征极富,取舍严谨,是较好的选注本。

☚ 毛诗笺   阮嗣宗集 ☛
曹子建集

《曹子建集》

别集名。三国魏曹植撰。曹植字子建,生前封陈王,死后溢 “思”,世称陈思王,故又称《曹植集》或 《陈思王集》。据 《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植生前曾自编作品选 《前录》,收集早年赋体作品78篇。他去世后,魏明帝曹睿诏令集录他的诗、赋、杂论等100多篇。《隋书·经籍志》著录《陈思王曹植集》30卷。两 《唐书》均著录 《陈思王集》 20集和30卷两种。宋郑樵 《通志·艺文略》著录30卷和2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曹植集》 10卷,收有诗文200篇。此本子不是隋唐时的原集,是宋人辑的,流传较广。明代有多种刻本,汪士贤的 《二十二家集》 中有 《曹子建集》 10卷,清丁晏撰 《曹集诠译》 10卷,附逸文1卷。近人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有 《曹子建集》10卷,逸文1卷,录诗80余首,散文和辞赋等40余篇。黄节撰 《曹子建集注》2卷。今人赵幼文撰《曹植集校注》,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校勘、注释颇为详尽,很有参考价值。

☚ 魏武帝集   陶渊明集 ☛

曹子建集

别集。三国魏曹植(字子建)作。原集早佚。宋人辑有十卷,录诗、赋、文共206篇。明郭云鹏、汪士贤、张溥均有刻本,名《陈思王集》(植封陈王,谥思)。清丁晏《曹集诠评》、朱绪曾《曹集考异》为较精全的校订增补本。近人黄节作《曹子建诗注》,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该社1984年又有赵幼文《曹植集校注》。

曹子建集

《曹子建集》

10卷。收诗歌、散文、辞赋。其文感情洋溢,格调悲慨。是建安时期代表作家。有《汉魏诸名家集》本。《汇刻建安七子》本。

☚ 曹植   曹植集校注 ☛

曹子建集cáo zǐ jiàn jí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1)。别集名。三国魏曹植作。原集久佚,今本10卷乃宋人辑。凡赋4卷,诗1卷,乐府1卷,文4卷。又作《陈思王集》。

曹子建集

十卷。魏曹植(192—232)撰。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世称陈思王。少有文才,援笔成文,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曹丕、曹睿相继称帝,植备受猜忌。兄长欲加害于他,令作诗限七步成。后郁郁而死。诗以五言为主,多写社会动乱和个人抱负及受压者的苦闷心情。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也善辞赋,《洛神赋》尤有名。著有《曹子建集》。此集凡又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合计共得二百一十篇。较魏志所称百余篇者,其数转溢。然残篇断句,错出其间。如《鹞雀》、《蝙蝠》二赋均采自《艺文类聚》。《艺文类聚》之例,皆标某人某文曰,编此集者遂以曰字为正文,连于赋之首句,殊为失考。又《七哀诗》晋人采以入乐,增减其词,以就音律,见《宋书乐志》中。此不载其本词,而载其入乐之词,亦为舛谬。今有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刻《曹子建集》十卷本,明嘉靖间郭万程仿宋刻本,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明活字本皆自宋本出。《四部丛刊》影印江安傅氏藏明活字本《曹子建集》是目前较好的通行本。又明人张燮辑《七十家集》、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收《陈思王集》二卷,大率据十卷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人丁晏的《曹集诠评》、朱绪曾的《曹集考异》以及近人黄节的《曹子建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则是曹植集的较好的校注本。1984年版《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乃在《曹集诠评》基础上重新依据创作时期分为建安、黄初、太和三卷,另设时期未定者专为一卷,并附录逸文,版本序跋,诗文评语,曹植年表及校注者论述曹植文学成就的专论。

曹子建集

曹子建集

别集名。三国魏曹植(字子建)作。原有集,久佚。今本10卷乃宋人所辑。计诗、赋6卷,铭、赞、表、章、书、序、诔、哀辞、论说等4卷。有影印宋大字活本及明活字本。别有明舒贞刻10卷本,薛应旗刻4卷本、张溥刻2卷本,均名《陈思王集》。清丁晏撰《曹集诠评》10卷,附逸文1卷,搜辑较为完备。有同治间金陵书局刻本。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2卷,考订较详。集中计存诗80余首,以五言诗为主,前期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情调开朗乐观,如《白马王》、《薤露篇》等。少量诗作描写乱离社会的残衰现象,如《送应氏》等。同时也有一些反映贵族生活和情趣的无聊之作,如《斗鸡》、《公宴》等。后期诗作由于作者生活境况的变化,多以愤激心情反映遭受迫害的痛苦及自己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杂诗》等。植之诗作,大都内容充实,形式完美,笔力雄健,慷慨悲壮,辞藻秀丽。钟嵘《诗品》称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集中存赋40余篇,多为述志、咏物之作,取材广泛,体制短小,有强烈抒情色采,代表作有《洛神赋》、《鹞雀赋》、《蝙蝠赋》等。集中还另存散文较完整者近百篇,内容广泛,品种丰富多采,艺术上同其诗一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点,自然流畅,情文并茂,著名的有《与杨德祖书》、《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求亲亲表》等。

☚ 曹贞吉   聊斋志异 ☛
000016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