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曲辕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曲辕犁 唐代农民发明的耕犁。由铁质的犁鑱、犁壁和木质的犁底、压鑱、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犁槃等11个部件构成。其特征有三:一是变直辕为曲辕,旧式犁长一般为3米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2米左右,只及牛后。轻便,由二牛抬扛变为一牛牵引;灵活,转弯幅度小,占地面积少。二是增装了犁评,是个长方形木框,套在犁箭上,下有犁辕相依,上有深建管制,它前高后低,可以前后迁动,推进犁评、犁鑱就向下可深犁;拉回犁评,犁鑱就向上可浅耕。三是犁壁呈弧形,能把起出的土块翻过来,使土块上面的杂草埋在地下。曲辕犁的发明,使中国耕犁基本定型,在中国犁耕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曲辕犁crankshaft plough唐代出现的一种新式犁。这种犁采用窜垡原理,犁壁竖立在犁镵之上,两者不构成连续曲面,犁壁侧向扭角很小,耕时土垡被犁壁向上向前推挤到一定程度后折断,向右前方翻转倒下,翻土覆草性能较好。这种犁耕深受耕宽的限制较少,在不少情况下耕深还可超过耕宽,且在低速的牛耕条件下,碎土作用也较好,能保证耕地质量。同时,由于将直辕改成曲辕,比以前二牛抬杠式的长辕、直辕犁灵活轻便,一头牛就能牵引,并能更好地调节深度。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45窟中就有唐代曲辕犁的画像,著名的江东犁也是一种曲辕犁。曲辕犁在中国犁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对欧洲耕犁的改进也有重要影响。 曲辕犁 曲辕犁quyuanli又称江东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唐朝末年著名文学家陆龟蒙《耒耜经》记载, 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鑱、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 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 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 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 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 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 可使犁箭向下, 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 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 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 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历经宋、元、明、清各代, 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曲辕犁工作原理示意图 ☚ 唐均田制和租庸调 含嘉仓遗址 ☛ 曲辕犁 曲辕犁其辕曲, 因以名, 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 又称为江东犁。据唐代陆龟蒙《耒耜经》的记载, 曲辕犁由铁制的犁鑱、犁壁, 木制的犁底、压鑱、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槃等十一个部件组成。优点是可以调节深浅。犁评“进之则箭下, 入土也深; 退之则箭上, 入土也浅。”又可据犁梢摆动的幅度, 调节耕垈的宽窄。同时具有轻巧、方便碎土等优点, 提高了江南水田耕作效率。 ☚ 厩肥堆制 筒车 ☛ 曲辕犁亦称江东犁。唐代普遍使用的耕犁。唐以前,主要使用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根据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构成,铁制部件有犁镵(又名犁铧)和犁壁,木制部件有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犁槃同。这种犁,结构较完善,有调整入土深浅和耕地宽窄的装置,犁辕较短并且弯曲,灵便省力,镵和壁都以铁制,提高耕地效率,可由单牛牵引。我国封建时代的耕犁,发展到曲辕犁便基本定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