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Pushkin城市名。 在今苏联列宁格勒市西南。公元1708年彼得一世从芬兰获得,后作为行宫。据载,最早名称为萨斯科耶,后命名为沙皇村。十月革命以前为历代沙皇的离宫。1937年,为纪念著名诗人普希金改称今名。普希金于此度过其童年,并于1817年毕业于沙皇村学校。沙皇村公园有18~19世纪的壮丽建筑群。 普希金Pǔxījīn俄罗斯族姓氏。由父名而改。《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 收载。未详其他。 普希金1799—1837Aleksander Sergeevich Pushkin俄国诗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的贵族家庭。在皇村学校读书时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家和十二月党人的影响。1817年毕业后在外交部供职。1820年因写反对暴政、歌颂自由的政治诗被流放于南俄。1826年遇赦回莫斯科。1836年创办《现代人》杂志。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一生写有八百多首抒情诗以及许多小说、历史著作等。作品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歌颂农民运动,揭露沙皇专制的虚伪和残暴,反对农奴制度,反映进步贵族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们的阶级局限性。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社会心理小说,受到马克思、列宁、别林斯基、高尔基等的高度评价。此外,《普加乔夫》、《杜布罗夫斯基》、《上尉的女儿》、《皇帝亚历山大一世》、《部长阿拉克切耶夫》等均系名作。其作品对发展现代俄罗斯文学语言起了巨大作用。 普希金俄国作家。生于1799年6月6日,出身贵族家庭。中学就开始写诗。短暂的一生创作了800多首抒情诗、10余首叙事诗、多部小说、童话和论文。出众的才华使他的名声响遍俄罗斯。38岁因决斗受伤去世(1837年2月10日)后,报纸所用的标题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了”。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百科全书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俄罗斯小说的典范《上尉的女儿》、《驿站长》和优美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一直广泛流传,享誉世界。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Puxijin, 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Нушкин俄国诗人。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出生于莫斯科附近的一个贵族地主家庭,从小由农奴出身的奶妈照料,经常听她讲民间故事和传说,受到口头文学的感染,同时接受法国家庭教师的教育,8岁便能用法文写诗,1811年进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逐渐接受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并和一些十二月革命党人接近,这些都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普希金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一生共创作诗歌800多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青年时代的作品,饱含爱国激情和反对专制暴政、歌颂自由民主的政治理想,《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致普柳斯科娃》(1818)、《乡村》(1819)都是这一时期的名篇。“我只愿意歌颂自由,/只向自由奉献诗篇;/我诞生到世上,而不是为了/用羞怯的竖琴讨取帝王的欢心。”(《致普柳斯科娃》);“你专制独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宝座!/我以严峻和欢乐的眼光,/看待你的覆灭,你儿孙的死亡。”(《自由颂》)。诗人这些充满理想和革命精神的诗行在俄国青年中广为流传,引起了沙皇的惊恐,于是在1820年把他流放到南俄。在4年的流放生活中,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他结识了彼斯杰尔、达维多夫、拉耶夫斯基等十二月党人的领袖,参加他们的秘密集会,写出了反对农奴制,号召人民起来杀死暴君的著名诗篇《短剑》(1821)。此外,还写出了不少浪漫主义的抒情短章,表达渴望自由,仇恨上流社会、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囚徒》(1822)、《致大海》(1824)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普希金的主要作品是叙事长诗:《高加索俘虏》(1822)、《强盗兄弟》(1822)、《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1824)、《茨冈》(1824),《叶甫盖尼·奥涅金》(1830)、《青铜骑士》(1833)等;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历史剧《鲍利斯·戈都诺夫》(1825);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7)、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1830)和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3)等。 《茨冈》是普希金的创作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一部典型作品。诗的前半部以浪漫主义手法把茨冈人的生活理想化,来对照并批判城市文明的虚伪。后半部揭露和批判贵族社会的现实主义精神不断增强,通篇以主人公的经历和复杂、矛盾的性格为主线,写贵族青年厌恶上层生活,力图在劳动者自然纯朴的生活中寻觅出路,但由于强烈的利己主义本性作梗而无法实现的矛盾。《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诗人称这部作品为“诗体小说”。全诗8章,以所谓“奥涅金体”的十四行诗形式写成,以贵族青年奥涅金和地主女儿达吉亚娜、诗人连斯金和达吉亚娜的妹妹奥丽加的恋爱为主线,穿插着奥涅金和连斯基的争吵、决斗和后者的被杀,广泛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生活风貌,被别林斯基称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作品的主人公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远离人民,精神空虚,毫无生活能力和目的的“多余人”的典型形象。《上尉的女儿》取材于历史上的普加乔夫起义,塑造了体现人民力量和智慧的农民起义领袖形象。《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的《驿站长》是千古流传的名篇。作品以极其深厚的同情描写了一个小小驿站长悲惨的生活和命运,开创了写“小人物”形象的先河。 ☚ 莱蒙托夫 法捷耶夫 ☛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Puxijin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还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生在一个古老的贵族地主家庭。学生时代开始从事写作。一生写有800多首抒情诗,其中有不少是反对沙皇专制暴政、歌颂自由、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如《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等,这些诗篇以手抄本流传甚广,影响很大,他也因此而被放逐南俄。他没有气馁,没有丧志,继续写诗,号召反对农奴制、用革命行动杀死暴君的著名诗篇是《短剑》,还有《囚徒》、《强盗兄弟》、《茨冈》等浪漫主义抒情诗和叙事长诗都写于在流放的日子里,这些诗表现了诗人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进步的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情绪。他被放逐四年,又过了两年幽禁生活,此期间,他钻研俄国历史,搜集民歌、故事、童话,深入接触民间创作,这不仅大大丰富了他的创作内容和民族特点,也从而形成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被称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写于1823—1831年,1833年出版。全诗以青年贵族奥涅金和地主的长女达吉雅娜、诗人连斯基和达吉雅娜的妹妹奥尔加的恋爱故事为主线,穿插着奥涅金和连斯基的争吵、决斗及至决斗中连斯基被杀等情节,直写到奥涅金漫游归来狂热地向已成为社交界明星的达吉雅娜求爱而遭到拒绝为止。奥涅金的形象体现了19世纪初俄国进步贵族青年的特点:一方面,他们接受了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启蒙,不满社会现实,鄙视贵族的庸碌,一方面又因其贵族的生活环境的影响而远离人民,缺乏起来行动的勇气和毅力,精神空虚,无所作为,成了社会上的“多余人”。普希金具有多方面才华,创作过许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的童话诗,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金雄鸡的故事》,至今为大人和孩子们所喜爱。他写过几部诗剧,其中以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成就最高。他也写小说, 《别尔金小说集》成为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等都享有盛名。屠格涅夫、果戈里、别林斯基、冈察洛夫、普列汉诺夫、高尔基等著名作家和评论家都给予普希金很高评价,赞誉他 “是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 
☚ 克雷洛夫寓言 果戈里 ☛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小说家及剧作家,俄罗斯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者。1799年生于莫斯科。普希金少年时在彼得堡皇村中学读书,因写作《自由颂》等诗被沙皇当局流放,后又到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禁居。1826年得到赦免。婚后迁居彼得堡。1837年在决斗中死去。 普希金在流放中写作了一些散失的剧本。在1824—1825年间,他写出了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剧作取材于沙皇戈都诺夫暗害太子季米持里、伪太子季米特里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争夺王位的故事。这部剧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从人物塑造与形式选择,都开创了俄罗斯戏剧的一代先河。23个场景,80多个人物,持续了6年的等待出版,长达45年的禁演,使这部作品意义非凡。 普希金的戏剧评论也同样鞭辟入里。 普希金一生中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叙事诗,他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都是俄罗斯历史上的文学杰作。他是俄罗斯民族伟大文学的开创者,是18世纪初至20世纪初,近200年俄罗斯文学辉煌时代的第一个强音。  普希金
☚ 5.俄、前苏 果戈理 ☛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44俄国诗人、作家,俄国新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自幼受浓厚的文学气氛熏陶,很早便开始写诗。 在彼得堡皇村学校就读时,《皇村回忆》一诗令普希金名扬校内外。1814年他首次公开发表诗作《致友人》。皇村毕业后,十二月党人运动令诗人心潮澎湃,创作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一系列表现十二月党人社会政治纲领和生活理想的政治抒情诗。诗篇广为流传,他由此成为十二月党人的歌手,从而也引起沙皇政府的惊慌。1820年诗人被流放南俄。 流放中,除了大量抒情诗外,他还写了《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契萨拉伊泪泉》和《茨冈》等四篇叙事长诗。诗篇中充满对现实的强烈的否定精神,歌颂个性自由。 1824年普希金又被流放。诗人努力接近农民生活,同时在创作风格上也转向现实主义。在这里他完成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第一部现实主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前6章。 1830年“波尔金诺之秋”是普希金创作的丰收期。《奥涅金》最终完成。《别尔金小说集》、《石客》等作品及30首抒情诗相继问世。30年代普希金的创作日益深沉,对现实矛盾认识愈加透彻,《上尉的女儿》等作品体现了他的思想变化。同时,他的创作也日趋民主化,出现了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样接近民族歌谣和童话故事的作品。 1844年2月10日,普希金在一场早有预谋的决斗中被杀,但从此,俄罗斯文学中耸立起一座永恒的精神纪念碑。 
普希金像 ☚ 1.前苏联与俄罗斯文学作家 果戈理 ☛ 普希金1799—1837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俄国诗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华,一生写过800多首抒情诗、14首长诗和许多小说、戏剧、散文和文论。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囚徒》、《致大海》、《茨冈》、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等。其创作反映当时贵族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强烈追求。艺术上具有独创性、民族性和典范性。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 普希金普希金 (1799—1837),俄国诗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1813年开始创作,次年以 《皇村回忆》 引起广泛注目,从1814—1824年,由于同十二月党人交往,普希金创作了一系列歌颂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的激情的浪漫主义诗篇: 《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茨冈》、《强盗兄弟》,突出地刻画叛逆现实的非凡的性格,描写主人公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谴责了个人主义。这些叙事诗既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典范,又最早地预示了诗人的创作向现实主义过渡。 1823年,他开始创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的前两章。这部诗体小说是俄国第一部以现实社会为主题的作品,展示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全貌,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俄国文学中 “多余人” 系列形象的先河。1828—1936年间,普希金的创作才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艺术境界也焕然一新,这时期所写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在俄国文学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1830年秋,完成了 《叶甫盖尼·奥涅金》 创作,写出叙事诗 《波尔塔瓦》、《青铜骑士》、《别尔金小说集》 (包括 《射击》、《暴风雪》、《棺材匠》、《驿站长》 和 《村姑小姐》) 以及4部小悲剧和许多抒情诗。其中 《驿站长》 被公认为俄国 “小人物” 文学的开山之作。 1836年发表 《上尉的女儿》,再现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普加乔夫农民起义。同年创办 《现代人》 杂志,发表政论和文艺批评。在创作活动上普希金备受沙皇政府的迫害,最后死于决斗中。普希金的创作富有崇高的思想,强调公民的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气势,深信理智必定会战胜偏见,光明必定能战胜黑暗,人类的博爱必然能战胜奴役和压迫。他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被誉为 “俄国诗歌的太阳”。 ☚ 巴尔扎克 果戈理 ☛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生于莫斯科一贵族家庭。入皇村学校时开始文学写作,并接近十二月党人。1817年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这时创作了 《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起了十二月党文学代言人的作用。并有浓厚的浪漫色彩。1820年流放南俄,创作了一组有名的浪漫主义诗歌“南方组诗”,包括《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和《茨冈》等。后者写俄国贵族青年阿乐哥与茨冈 (即俄国吉卜赛人)少女真妃相爱,情愿随她过着浪游生活,后因真妃爱上另一茨冈青年,他将她杀死。长诗表现了文明与自然、情欲与现实的悲剧性冲突。此时开始创作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标志着创作方法的变化。1823年再度流放至其父母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创作了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表现出他对人民历史作用的重视。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被沙皇尼古拉一世召回首都。他对新沙皇抱着幻想,又同情被迫害的十二月党人,写了《致西伯利亚囚徒》、《阿里昂》等有关十二月党人的诗,也写了长诗《波尔塔瓦》 (1828)歌颂彼得一世的功业。翌年曾前往高加索,写成《阿尔兹鲁姆旅行记》和一些描写高加索的抒情诗。1830年回到莫斯科,参加《文学报》的工作,并与冈察罗娃订婚。同年秋天去父亲领地诺夫哥罗德的波尔金诺村,适遇瘟疫阻隔,被迫滞留于当地三个月,完成《奥涅金》最后两章,写成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其中《驿站长》成为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悲剧传统的开端;写完《莫扎特和萨列里》、《石客》等四部小悲剧、童话诗《神父与长工包尔达的故事》及许多抒情诗。这三个月内创作成果丰盛,史称“波尔金诺的秋天”。次年结婚,迁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任职。分别于1833和1836年完成《普加乔夫起义史》及以此为基础的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后者通过贵族青年军官格利尼约夫与上尉女儿玛莎的爱情遭遇,描写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功地塑造了普加乔夫的形象。在此前后,还写成长篇历史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黑桃皇后》、《杜布罗夫斯基》和一些童话诗。1836年4月创办《现代人》杂志。次年在决斗中受伤致死。他一生反对专制暴政,热爱人民,创作异常丰富,被誉为“俄罗斯诗歌之父”,也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奠基人,他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方向扩展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洪流。 ☚ 格里鲍耶陀夫 果戈理 ☛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Пушкин Алсксандр Сергссвич俄国诗人,作家。俄罗斯近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贵族家庭。早期受典型的贵族教育,家中藏书丰富,经常有名人雅士来此聚会,这些对他后来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 1911年入彼得堡贵族子弟的皇村学校,并在法国文化熏陶下开始最初的模仿写作。他与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恰达耶夫等人的交往对他思想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学校生活后期参加过具有先进倾向的“阿尔扎马斯社”的活动。1815年在学校的公开考试中当众朗诵古典风格的《皇村回忆》,受到宫廷诗人杰尔查文的青睐。 1817年学校毕业后到外交部任职,后来曾参加过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幸福同盟”的外围组织“绿灯社”。根据民间故事和传说写成的童话体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17—1820)使他一举成名。这一时期他写下一些流传很广的反专制倾向的政治抒情诗,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等,触怒了当局,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将其调离京都流放南俄。 1820年至1824年的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创作中浪漫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他的作品受到拜伦诗歌艺术的影响。主要作品包括长诗《高加索的俘虏》(1820—1821),《强盗兄弟》(1821—1822),《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1821—1823),以及后来在米哈依洛夫斯克完成的《茨冈》(1824)。《茨冈》描写厌弃现代文明的贵族青年阿乐哥在茨冈人部落中一段悲剧性的爱情经历,对于个性自由及其现实可能性做了深刻探索。这一时他创作了《囚徒》(1820)、《致大海》(1824)等优秀抒情诗。还有一些诗作反映了诗人身陷囹圄、渴望自由而不可得所带来的抑郁复杂的心境。 1824年7月,普希金被押解到父母领地普斯科夫的米哈依洛夫斯克村,交地方当局及教会监管达两年之久。这一时期他写下《冬天的黄昏》(1825)、《酒神祭歌》(1825)以及爱与美的颂歌《致凯伦》(1825)等许多抒情诗。历史诗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在描写王位更迭的同时,对社会群体、人民大众的历史作用予以充分肯定。诗体小说《努林伯爵》也完成于1825年。这一时期是他转向现实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年年底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他的许多好友或被处死,或被流放。次年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出于政治目的将他召到莫斯科。普希金一方面应召,另一方面在《致西伯利亚》(1827)、《阿里昂》(1827)等诗中仍然保持对以往信念的忠诚。1828年写成颂扬彼得大帝的叙事史诗《波尔塔瓦》。1830年参加主编《文学报》,同年与莫斯科第一美人龚察洛娃订婚,并前往领地波罗金诺处理地产。由于当时瘟疫流行,交通断绝,他在此度过著名的“波罗金诺的秋天”。 这是他的创作高潮时期。他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别尔金小说集》、《石客》等四部小悲剧、以及《秋天》、《我又造访了》等一些抒情诗。《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是俄国文学史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怀疑、冷漠,精神空虚,他与女主人公达吉雅娜的爱情悲剧与此有直接关系。这部作品被别林斯基称作是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开“小人物”文学之先河。 1831年与龚察洛娃结婚并迁居彼得堡,后来又接受了屈辱性的“宫廷近侍”的职位。在彼得堡度过的最后时期中,他创作了谴责金钱欲望的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3)、反映农民暴动的《杜布罗夫斯基》、思考个体与历史冲突问题的叙事诗《青铜骑士》、以布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1836年创办《现代人》杂志。在《纪念碑》(1836)一诗中对自己一生文学创作的意义做了概括性的总结。 1837年因不断受到流言蜚语的侮辱,向纠缠其妻的法国流亡分子丹特斯男爵提出决斗,并在决斗中受重伤,不久死去。沙皇害怕引起骚动,下令将其秘密安葬。 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享有“诗歌的太阳”的美名,他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也是现实主义的开创人之一。他的创作具有崇高的思想性,强调作家的公民责任感。他的抒情诗充满对生活的肯定,深信理智、光明、人性将最终获胜。他的作品自然流畅,风格简朴,情感充沛,情调明快,对俄罗斯文学规范语言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 克雷洛夫 果戈理 ☛ 00000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