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普乐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普樂寺
普樂寺  pǔlèsì

座落於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武烈河之東。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以平定準噶爾,天下安樂,故稱。主要建築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宗印殿、闍城等。闍城上有旭光閣,形制仿北京天壇祈年殿。寺存乾隆御製《普樂寺碑記》。參見本類“外八廟”。參閱《嘉慶重修一統志·承德府三·寺觀》、《畿輔通志·古蹟略·寺觀三》。

普乐寺

中国佛教寺院。位于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始建于1766年。建筑由2个部分组成。前部宗印殿面阔7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后部是一座巨大的阇城(坊城)。城有墙三重,最外层4面正中辟门,墙内有围廊1周。第2层墙上有雉堞,台上4角和4面正中各有琉璃喇嘛塔1个。再上为约7m高的正方形平台,圆座上筑旭光阁24间,阁顶内有2龙戏珠,制作精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乐寺

普乐寺

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采纳西藏活佛章嘉的建议,在距承德避暑山庄2公里的山冈上,修建喇嘛寺院,取名“普乐寺”,意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寺院坐东朝西,前面遥对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后面可望磬锤山。寺内建筑由前至后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配殿、宗印殿、群房、都城、旭光阁以宗印殿为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汉族传统的寺庙建筑风格,后半部分为喇嘛教寺庙特有建筑。
宗印殿为前部的主要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高大宏伟,为重檐绿剪边黄琉璃瓦歇山顶式建筑。正脊之上数条黄琉璃瓦件组成的蛟龙贯穿起来,正中嵌置着一座大型琉璃喇嘛塔,两侧是八宝法器。殿内正中供奉三世佛,两边山墙置十八罗汉坐像。普乐寺后半部分的主要建筑是都城和旭光阁。都城是一座石砌的方台,即坛城,为喇嘛教传授佛法的地方,其造型设计非常独特,为国内仅有,在宗教及建筑史上均占重要地位。另一主体建筑旭光阁,踞于都城正中,仿北京天坛祈年殿之形制而建,阁高23米,直径约22米,内外各有两圈为数12棵的柱子,外圈外装有隔扇,四周有门,重檐攒尖圆顶,上覆黄色琉璃瓦。阁内正中供奉一尊高1米多的“欢喜佛”,并有造型精美的藻井。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普乐寺管理处 邮编:067000
电话:86-314-2058209

☚ 普宁寺   普陀宗乘之庙 ☛
普乐寺

普乐寺

藏传佛寺。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平岗上。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据乾隆御撰《普乐寺碑记》所载,建寺缘起是为了满足每年参与避暑山庄秋狝的蒙藏少数民族首领的宗教信仰,团结一心,普天同乐之意。遂采纳章嘉活佛建议,正对磬锤峰建普乐寺。俗称圆亭子。寺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风格汉藏结合,前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一如汉族佛寺,但宗印殿有所变化,殿脊正中饰琉璃塔,殿内装饰用喇嘛教六字真言图案等。后部主体建筑阇城 (即坛城) 形制独特。下为三层方形高台,中层四周有雉堞,四角和四边正中建琉璃喇嘛塔。上层围以石栏,中央圆座上建形似天坛祈年殿的重檐圆顶旭光阁。整个坛城上圆下方,象征天地。旭光阁中央圆形石制须弥座上,建有大型立体曼陀罗模型,中间供奉上乐王佛铜像。阁顶为大圆形斗八藻井,内雕二龙戏珠,造型生动,雕刻细腻,金碧辉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普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普宁寺   安远庙 ☛
普乐寺

普乐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外八庙景区武烈河东,安远庙和溥仁寺之间。俗称圆亭子,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是清政府为西北地区蒙古、维吾尔、哈萨克、布鲁特(柯尔克孜)族上层人士来避暑山庄朝见而建。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全寺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汉式寺庙建筑,有庙前广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配殿、宗印殿等。后部为藏式阇城,高3.36米金刚墙围砌而成的高台上,建有四门与72间围房(已无存)。正门西向,内置乾隆题刻《普乐寺碑记》碑。围房正中为44.4米见方的石砌方台。台顶正中为32.8米见方的石台。这两层方台称“阁城”,即坛城,为喇嘛教密宗修炼、传授密法之地。阇城正中建有旭光阁,为普乐寺后部主体建筑。阁平面呈圆形,直径21米,高24米,有檐柱、金柱各12根,类似北京祈年殿,重檐黄琉璃瓦攒尖顶。阁内英武石雕砌圆形须弥座上,建有中国最大的立体曼陀罗,中供乐王佛。阁顶部饰龙凤天花,藻井雕刻精美,中悬鎏金二龙戏珠雕像,溜金斗栱逐层上收,藻井构件满敷金叶,为中国古建藻井之冠。

☚ 溥仁寺   安远庙 ☛

普乐寺

藏传佛教寺庙。俗名圆亭子。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武烈河东。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接待杜尔伯特部、哈萨克及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各部至承德朝觐瞻礼而建。全寺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依汉式寺庙建筑,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南北配殿、正殿等组成。供奉弥勒、韦驮、四大天王、金刚、三世佛、文殊、金刚手、观世音、地藏王、普贤等8大菩萨。东部主体建筑为藏式阇城(经坛)。第二层平台上布列八座琉璃塔。第三层平台正中置有“旭光阁”,上建曼荼罗,内供铜质药王佛。阁内天花藻井雕工精细,金碧辉煌,有龙凤呈祥图案。是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象征,也是清代西北各少数民族王公至承德瞻礼时的重要活动中心。

普乐寺

清代寺庙。又称圆亭子。在河北承德安远庙南。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因西北少数民族与清中央的密切交往,生活在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哈萨克族和葱岭以北的布鲁特族(即柯尔克孜族),不断派代表来朝觐见,故建。占地面积达二万四千平方米,山门前立有乾隆御制普乐寺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