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晚游六桥待月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晚游六桥待月记》
明·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2。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3:“傅金吾园中梅4,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5,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6。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7,多于湖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8。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9,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六桥:杭州市西湖景点之一。2夕岚:黄昏的云气。3石篑(kui):作者友人陶石篑,名望龄。4傅金吾:姓傅的金吾官。金吾:主管京城治安的官。5张功甫:名鎡,宋朝人,曾在西湖建梅园。6去:离。7罗纨:精细的丝织品,借指穿着华丽的人。8午未申三时:即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五点之间。9夕春:夕阳。 【析点】 在作者看来,西湖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春天和月夜,那么春天之月夜定是“盛”中之“盛”了,所以他才于春 日“游六桥”而“待月”。但是春日之月夜的迷人景色却没有出现在这篇游记中,作者只是对这迷人之景作了层层铺垫。 名贵的傅金吾园中梅没有能引动作者离开湖上,这梅对春日西湖之美是第一层铺垫。作者以鲜艳的色彩、绮丽的辞藻、奇颖的比喻绘出“断桥至苏堤一带”的春景,笔力极为工致,但这对于月夜来说,也不过仅仅是一层铺垫。接写的“湖光染翠”“山岚设色”的“朝日”“夕春”之景,以神话般的“浓媚”早已远远超过了日景,然而,这对于月夜,仍然又是一层铺垫。有这层层铺垫,把西湖春夜之美已推向了一个最高的起点,可是偏偏此时,作者惜墨如金,对月景以“尤不可言”四字一笔带过,其“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的说法,似也有些空泛。是作者才尽辞穷呢? 还是他重宾轻主的败笔呢? 都不是。这正是用诗笔写散文,它唤起人们对西湖春夜的期待之情,它给人们提供了对月景进行想象与品味的基础与余地,正是不尽之情与无尽之景都在未言之中,浓郁的诗情,隽永的意趣也正尽于其中了;更何况,文题不也正是“待月”么! 晚游六桥待月记 《晚游六桥待月记》明袁宏道撰。是春游西湖时所写的游记小品,文章的开头,先总写西湖景致最盛时是春天,而每一天的最佳景致是朝烟和夕岚。接着又写今年春天的奇观,是梅花因“为寒所勒”,而“与杏桃相次开发”。由此而下,作者以凝炼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春游西湖的盛况。“彩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一幅万人游湖图,在读者面前豁然展开。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指出西湖景色真正秀丽所在,乃是朝日始出,夕春未下之时。尤其月景中的花态柳情,更是别有趣味,然而这种景致,非一般俗人所能享受,只有山僧游客才可受用。这文末突兀的一笔,又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更高境界之中。这篇游记小品,隽秀生动,行文恍若行云流水,语言流利浅近。写景中渗透进作者的性灵,韵味深远,情致盎然。 ☚ 叙小修诗 识张幼于箴铭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