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诗篇名。七绝。杨万里作。见《诚斋集》卷二三。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六月。净慈寺为西湖南山区的著名佛寺。林子方是与诗人同年中进士又同时为官的好友。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写景即兴,表现诗人送客、面临西湖而生的感受。前二句劈头发出一声充满深情的赞叹,虚写西湖风光的独特。“四时”,当泛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月份。后二句再以对句状摹,实写莲叶稠叠,满眼绿色,一望无际。并托出荷花在阳光照耀下特有的红艳。此诗不表青山,不状绿水,而是浓墨重彩地表现西湖盛夏的莲荷,兼有阴柔阳刚之美。不袭前人,不落窠臼,独具神姿奇彩。 ☚ 闲居初夏午睡起 初入淮河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杨万里在南宋时诗名颇盛,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非常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稍纵即逝的诗的形象和诗的感觉,并以新鲜、活泼的笔法加以生动的再现。这首诗便是诗人敏捷地抓住一瞬间的独特感受,以素描之笔画出的一幅写生图。 这首诗是诗人清晨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出来送朋友时,路经西湖边,不经意间发现满湖的莲叶和荷花在晨光的映照下,非常好看,美丽的景色一下子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脱口吟出的。诗的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原应该和“不与四时同”连为一句,将它提到第一句之首,除了绝句诗平仄规律的需要外,主要是借以强调诗人此时瞬间强烈的内心感受。本来六月也在四时之中,将“六月”从一年四季之中专门剔出来,似乎六月并不属于四季,是诗人“有意”犯的一个常识性的错误,目的只是在强调西湖的六月特别迷人,这种迷人程度,是任何地方(包括西湖在内)的四季景色都比不上的。前两句在构思上连设两处虚玄,虽然没有明确的形象,但字里行间饱含激情,直抒胸臆,深深地感染着读者的情绪,使人们急切地想知道六月的西湖风景到底特殊在什么地方。这样的艺术处理,很有情趣,也很巧妙。 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即是回答前两句所设下的虚玄。接天,形容极目远望满湖碧绿的莲叶与蓝天相接的景致。别样,犹言特别地、不同一般地。这是以较抽象的词语强调朝日中的荷花特有的红色,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来描绘实景,准确地表达出对眼前景色的感受。接天的莲叶只有在晨光映照下,方能葱绿滴翠。红花也只有在朝阳的辉映下,才格外艳丽,红得特别。这是诗人使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互文”修辞格产生的意境。在色彩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点染法,“无穷碧”为染,“别样红”为点,在这两种色彩上再辅以朝霞的映衬,一幅活泼、生机盎然的美丽图画便如从画师彩绘淋漓的画笔下脱手而出了。到此,我们不得不为诗人精湛的诗艺叫绝。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虚代实,以实解虚,共生其妙。前两句是虚,先声夺人,给读者一个“悬空”的印象;后两句是实,给读者一个满意的解答,让读者在心驰神往之中,和诗人一起领略了西湖六月特异的景色。若无前两句的虚,只是一路实写,难免有凝滞之感;若无后两句的实,则前两句只是故作惊人之笔罢了。在语言上,用词朴素,几近口语化,如“毕竟”“不与四时同”“别样”等。这种清新活泼的语言正体现出杨万里的风格特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作者工于写景,以白描见长,这首诗仅用了28个字就写出了西湖六月特异的风光,而且境界阔大,令古今作手叹为观止。净慈寺在西湖南岸,林子方是作者友人,官居直阁秘书。 【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生平见前江苏《过淮阴县题韩信庙》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净慈寺在西湖西南。一个夏天早上,杨万里宿寺起来,送别官居直阁秘书的朋友林子方。盛夏六月虽然暑热,清晨却是较凉爽的。旭日东升,照临湖上,荷叶长得十分茂密,几乎布满了湖面,而朵朵荷花盛开,鲜艳地点缀在绿底上,形成有气派的怡红快绿场面,与一般荷塘景色大为不同,便成为西湖四季景色中最为迷人的一段。“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是脱口而出的即兴的两句,其语序都是诗化的。按习惯的语法,应该说:“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与四时不同。”“毕竟”二字提前,是诗词创作中常见的腾挪以协于诗律的手法:“毕竟不同”四字虽然拆散,但两句依然保持着口语中一气贯注的语气;而又使“毕竟”这个副词得到强调,使诗句具有欣赏夸耀的意味。夏天本是四时之一,说“风光不与四时同”,意谓在四时中风光尤具特色。 如果诗的前两句只是说一说,后两句则是画一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人说这两句是互文,其实是分写莲叶与荷花,在措辞上是极有分对的。湖面如画,莲叶便是绿色的底,荷花则是点缀在底上的图。因为莲叶密布湖面,方可用“接天”形容,而荷花特别鲜妍,方才用“映日”描画。二句之妙并不在具体入微地描绘形象,而在于写景的概括和抽象,“无穷”是空间上的夸张,“别样”是程度上的形容,都具有模糊性,然而它们却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别样”乃口语,犹言特别,或异常。李后主有“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名句,妙在说明而不说尽。此诗中的“别样红”虽属写景而非抒情,依稀亦有同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诗篇名。杨万里作。《千家诗》署苏轼作,题为《西湖》。清恒仁说:“此杨诚斋《晚出净慈送林子方》诗,亦犹东坡《赠刘景文》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之意。坊刻《千家诗》误以为东坡作。二如堂《群芳谱》亦沿其谬,《广群芳谱》亦未改正。又按《月令辑要》亦载此首,题曰 ‘苏轼湖上诗’。” (《月山诗话》)这首诗借荷叶荷花的描写,展现西湖夏日媚人美景。境界开阔,画面优美,令人赏心悦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