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晋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晋阳

唐瑞,字均良,号晋阳,江苏常熟人,世居县南街。清同治十一年生,民国19年卒。邑庠生。博学不遇,转而为医。从疡科名医周企棠(马培之弟子)学,尽得师传,遂悬壶于世。兼精内、外科,处方深得王士雄、叶桂之轻灵。治病不分贫富,遇疑难症,归家检阅方书,必令痊愈,而后安。生前手录《医案》数十册,门人张汝伟辑为《晋阳医案》六册,惜抗日战争期间散佚。子唐瘦红,继承父业,早卒。

晋阳jìn yáng

(字)陈汾,号墨泉,清代人,工书。

晋阳

古邑名。故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春秋晋邑,赵简子家臣董安于筑城。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晋赵鞅入晋阳叛乱。其后知伯联合韩、魏攻赵,围晋阳,魏、韩转而与赵联合,攻灭知氏,遂奠定三家分晋局面。战国时仍属赵,后被秦攻取。

晋阳

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西。周初,周成王“相叶封侯”,叔虞受封于唐,即今太原附近。叔虞死后,子燮因国都傍于晋水,改国号为晋,都晋阳。据 《竹书纪年》载,此时的晋国已有华丽的宫室,但晋阳城规模不详。春秋战国时,赵简子家臣董安主持修筑晋阳城,宫殿以铜为主,以狄蒿苫楚为墙,坚固结实。赵简子死后,子赵襄子仍居晋阳。当时,晋国中知、赵、韩、魏四家并立,以知伯最强,强索属赵之蔡地,襄子不允,知伯联合韩、魏伐赵。晋阳城被困,三日不下,又放晋水灌城。围困了三年,晋阳城危在旦夕,襄子以 “唇亡齿寒” 之理游说韩、魏,韩、魏被说服,反击知伯,知伯大败。晋阳一役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赵孝成王十八年(前248),秦攻占晋阳,建太原郡,晋阳为郡治。从此,晋阳又称太原。太原逐渐成为北方军事重镇。十六国时,晋孝武帝太元十年 (385),前秦苻登在晋阳建都,一年后,迁都雍 (今陕西凤翔县南)。南北朝时,晋阳为北齐、东魏陪都。北齐曾大力经营晋阳,修建了晋阳宫、大明宫、晋祠等建筑,其迹今已无存。隋代,因晋阳是隋炀帝的 “龙兴之地”,故对晋阳城更是大兴土木。隋在北齐晋阳宫外筑城,名曰“新城”; 又在新城之西造 “仓城”,并重新修建了晋阳宫。唐朝,升晋阳为太原府,定为北都,又称 “北京”。唐晋阳城分为都城、中城、东城三部分。都城位于晋水与汾水之间,又名西城,城中又有大明城、宫城 (新城)、仓城三城。晋阳宫在都城西北,周长2520步,墙高4丈8尺,宫南是北齐故宫。东城在汾水之东,为唐贞观十一年 (637) 修建。中城在都城、东城之间,跨汾河而建,又名连城,为武则天时修造。三城连为一体,合称“太原三城”,其范围已超出今日太原。五代时,后唐、后晋、北汉先后占据晋阳,后晋、北汉以此为都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979),宋灭北汉,晋阳城毁于战火。后宋人在原晋阳城北唐明镇重修城池,名阳曲城。宋嘉佑四年 (1059),阳曲城称太原府,此为今日太原市前身。太原在宋、明、清等朝一直被视为屏蔽中央的军事重镇。

☚ 新田   阳翟 ☛

晋阳

古邑名。故址在今山西太原南晋源镇。战国时属赵,后被秦国攻取。

晋阳jìn yáng

《本草纲目》虫部第41卷蜚蠊(4)。地名。晋阳县,山西省太原市。

晋阳

古邑名。❶相传为夏禹时的都城,故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春秋时属晋,赵简子家臣董安于筑城,即为晋阳故城。战国初赵国建都于此,后为秦取,并置晋阳县。

❷又作阳晋邑,战国魏地。故址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因魏有晋阳,故又以“卫晋阳” 以别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