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尘fall dust又称落尘或尘埃。大气中粒径大于10 μm的固体颗粒的总称。由于它们的颗粒较大,易于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面,故称降尘。降尘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短,因此相对来说对大气的污染较小。单位面积的降尘量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 降尘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能较快地沉降,故名。与飘尘一起合称为粉尘。 降尘falling dust指粒径大于10μm、靠自重能自然降落的固体尘粒,如黑烟中的颗粒物。降尘不易进入人体,易被呼吸道阻留,但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易发生皮炎、上呼吸道炎症及眼部外伤等。其来源不同,成分复杂,可含各种毒物,引起特异性毒害,并危害植物生长。常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的指标,一般用降尘罐收集测定,以每月(或每年)每平方公里沉降吨数表示。 降尘 降尘大气中粒径在10~75微米的颗粒物,受重力作用能很快地沉降到地面上,又称落尘。如水泥尘、煤尘、石灰粉尘、粮尘等。是大气污染的参考性指标,以每月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所沉降颗粒物的吨数表示。我国现行规定的集尘罐内径为150毫米,高300毫米。通常用盛有水的集尘罐收集降尘,经蒸发干燥,称重处理后,根据集尘罐口的面积,计算出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尘的吨数。 ☚ 空气污染 城市垃圾 ☛ 00002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