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microsurgery利用精密的手术器械,在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各种外科手术操作的一种技术。借助光学仪器,把肉眼不能辨认清晰的机体细微组织结构放大到数倍甚至数十倍,从而使过去无法进行的手术操作变为可能。如对1 mm以下血管的吻合;神经束膜的缝接以及淋巴管和小静脉的吻合等。显微外科技术促进了外科手术的发展。在临床上完成了许多自体组织的游离移植,周围神经的修复和移植等,为治疗各种创伤和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和畸形提供了可能性。1960年美国人首次在手术放大镜下对动物1.6~3.2 mm血管进行吻合。1964~1965年中国上海广慈医院张涤生进行了犬下腹壁皮瓣的游离移植和再植。 显微外科microsurgery系指在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借助于精细器械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外科技术。显微外科把外科医疗工作推进一个新的领域,大大拓宽了治疗领域,为组织器官移植奠定了技术基础条件,目前发展十分迅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断指再植、血管吻合与移植、神经损伤的修复、淋巴管的吻合与改道、器官与组织移植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在显微外科领域取得了明显成绩,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显微外科一项跨学科的新型技术。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协助手术,提高视觉对组织的分辨能力,使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和显微镜线进行细致的解剖和缝合手术。 显微外科 显微外科显微外科是指应用精密的手术器材在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各种外科手术操作的一种新技术。它是近十余年来外科领域中新进展之一。目前在我国,显微外科技术已开始被应用于临床各科。 借助于光学放大镜,把肉眼所不易辨认清晰的人体细微组织结构,放大到几倍,甚至几十倍,就可能超越人类视觉器官的自然限制,进行过去无法进行的手术操作,诸如吻合1mm以下的血管,进行神经束膜的缝接,或淋巴管的吻接,淋巴管和小静脉的吻接等等。这种新技术促进了显微血管外科、显微淋巴管外科和显微神经外科等的发展,在临床上进行许多自体组织(如皮瓣、骨胳、肌肉、神经、肠组织、大网膜等)的游离移植,周围神经的修复和移植,颅内颅外血管搭桥手术,淋巴管外科手术等,为治疗各种创伤和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和畸形开辟了新的途径。此外,显微外科技术还提高了医生对正常和病理组织的鉴别能力,使某些外科手术(如切除肿瘤)能够进行得更加精确和安全,因而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 显微外科的发展,早在1921年瑞士耳科医生Nylen和Holmgren首先使用手术显微镜进行内耳手术,以治疗耳硬化症。以后欧美各国耳科医生又在手术显微镜下开展面神经减压术、内耳开窗术、鼓室成形术、鼓膜成形术、镫骨手术及其他内耳手术。六十年代以后,他们更开始应用鼻部径路的脑垂体瘤切除术和经内窥镜的喉部手术,这就大大地提高了五官科疾病的治疗水平。 1960年美国Jacobson和Suarez首次在手术放大镜下对外径1.6~3.2mm的血管进行动物实验,得到较高的吻合通畅率。这为血管外科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并促进了显微外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1963年我国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等第一次进行断手再植获得成功。1964年美国Malt等报告在1962年为一名12岁男孩上臂断离进行再植成活。 1964~1965年上海广慈医院张涤生等进行了狗的下腹壁皮瓣的游离移植和再植得到成功。1964年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树寰等设计和施行了兔耳再植。1965年河北新医学院成功地进行了断指再植。1966年1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和第九人民医院合作第一次使用6倍手术放大镜进行了断指再植获得成功。同年,上海华山医院和中山医院合作成功地进行了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断指再植和足趾移植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显微外科的发展,开辟了另一新的领域——皮瓣的游离移植。 过去在整形外科进行皮瓣组织移植时,都采用带蒂的方式,这往往需要多次转移的手术过程,有时还需要进行肢体的固定,存在着疗程长,痛苦大,经济负担重等缺点。急症创伤时也往往很难进行皮瓣的即时移植修复。1972年日本波利井(Harii),1973年加拿大Daniel等和我国杨东岳等先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腹股沟游离皮瓣移植首创成功。从此对传统的皮瓣带蒂移植带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革新,并促使显微外科进入一个迅速提高和普及的阶段。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已在外科及以外科手术操作为治疗手段的其他专科领域中普遍开展起来,包括创伤外科、骨科、整形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心血管外科、眼耳鼻喉科、口腔外科等。目前,在骨科和整形外科专业范围内,除进行趾指移植,皮瓣移植外,还广泛开展了各种带血管的其他组织移植,以修复由于创伤或疾病所造成的各种功能障碍,畸形和组织缺损,并进行诸如食道、阴茎等器官再造。 1970年日本玉进井(Tamai)开始在动物体上进行带血管和神经的肌肉移植。他将狗的股直肌,通过吻合动静脉和运动神经,进行原位再植和对侧移植,在40条狗中得到70%的成功率。1971年Thompson首次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临床上将掌长肌和伸趾短肌移植到面部以治疗面瘫得到成功。1975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报道将部分胸大肌游离移植到前臂治疗一例前臂缺血性挛缩,得到较好的功能恢复。近年来,Baudet (1976)、Haru(1978),Watson (1979)等又提出了包括肌肉在内的肌肉皮瓣游离移植,如背阔肌肌皮瓣,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股直肌肌皮瓣等等。Ariyan (1978) 等创用了包括肋骨在内的骨胳皮瓣游离移植,以便同时修复骨及皮肤的缺损。Erol(1972)曾在狗的腹部设计血管化皮瓣,即在一条动脉分布的稀松皮下组织上,先进行游离植皮,以后再连同植皮区进行血管吻合和移植,得到成功。我国沈阳军区总医院(1979)利用双侧颞浅动脉分布区制备成血管化皮瓣,用来修复颏颈部大块创面以及作拇指延长手术各一例得到成功。 带血管的骨移植的动物实验,首先是由Macullough(1973)进行的,他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肋骨动静脉和颈外动静脉吻合,将狗的肋骨移植到下颌骨。1975年Taylor报道了将二名病人健侧的腓骨带血管移植到患侧胫骨缺损部位,得到成功。以后我国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和其他医院亦相继开展此项带血管的骨移植,得到较好的成功经验。此外,上海六院还开展了带皮瓣的骨移植。Taylor (1979)和我国蚌埠医学院黄恭康(1980)先后应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移植。在食管缺损修复和再造方面,Seidenberg (1959)首先应用带血管的一段空肠进行游离移植,修复一例高位食管缺损得到成功。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张涤生等自1977年开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通过肠系膜血管和颈部血管的吻合,进行空肠段的游离移植,或将大段空肠带蒂提升后,将其远端缺血肠段的肠系膜血管和颈部血管吻接,以得到新的血供,从而防止了远端肠段发生坏死的可能。这二种手术为化学性食管烧伤后、食管癌切除手术后以及应用其他手术方法修复失败后的各种类型食管缺损或闭塞的修复,开创了新的途径,提高了治愈率。 大网膜游离移植也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而在临床上开展。Mclean及Buncke (1972) 首次报道应用大网膜游离移植治疗一例头皮缺损获得成功。1977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也进行了类似手术。1978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应用大网膜移植,先在腹壁下形成轴状皮瓣,然后藉胃网膜血管与颞部受区血管的吻接,完成腹部皮瓣的游离移植,并得到成功,这为大网膜游离移植开创了新途径。 在周围神经的修复方面,Smith (1964) 和Millesi(1972)创用了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神经的束膜缝合技术,这就替代了过去习用的神经鞘膜缝合法,从而防止了神经纤维束断端间产生重叠,分离或扭曲的可能,使发生神经瘤或胶质瘤的可能大大减少。Taylor (1976) 又报道了带血管的神经游离移植的成功病例。在中枢神经方面,Donaghy (1967)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颅内颅外血管搭桥吻合术,为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目前我国北京、新疆等地医院均已开展此项治疗。对于颅内肿瘤、血管瘤、垂体瘤、听神经瘤等手术切除,亦采用了显微镜下操作的技术,就可以精确地分辨组织,达到能彻底切除肿瘤,而又不损伤或少损伤正常脑组织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手术死亡率可大幅度降低,病残率也有显著减少。 在泌尿外科方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已大大提高了输精管吻合的通畅率。Silber (1976)成功地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一名病人的腹腔隐睾游离移植到阴囊的正常部位获得成功。我国广州第一军医大学(1979)开创了自体阑尾移植修补后尿道缺损得到成功。同样,在妇科方面,在许多国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将已经结扎的输卵管重新吻接,以得到更高的通畅率。美国Phillips应用腹腔内窥镜技术,在妇科发展显微外科手术,进行各种手术,如卵巢囊肿摘除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截除术、宫外孕输卵管修补等。 淋巴管显微外科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领域。通过淋巴管吻合,或淋巴管静脉吻合,可以使因阻塞性淋巴回流阻滞所引起的肢体淋巴水肿得到改善。O’Brien(1977)报道了他们治疗15例淋巴静脉吻合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病例获得较满意的初步治疗效果,我国广州中山医学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蚌埠医学院等亦开始进行此项工作,得到初步成功。 在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显微外科技术也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验外科中,人们在手术显微镜的帮助下,可以对大白鼠及其他小动物进行肾脏或心脏移植,从而解决了过去只能在大动物身上进行这种实验研究的技术问题,这为研究异体器官移植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显微外科技术在临床上的进展也促进了大体解剖学家在尸体上进行组织和器官的更加细微的研究工作。此外,随着显微外科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的日益发展和提高,在医疗设备,手术器械,缝合材料,以及应用药物等各方面,也带来了相应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在以上的几个方面,已达到较高的工艺生产水平。 显微外科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它必然随着在临床各科的扩大应用,不断创新,提高整个外科医疗技术的治疗水平。 ☚ 实验外科 手术显微镜和手术放大镜 ☛ 00015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