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宾王像
唐代石雕。太宗贞观年间(627——649 ),突厥颉利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什钵苾、突厥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李思摩、突厥颉利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咄苾、突厥都布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新罗乐浪郡王金贞德、吐谷浑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慕容诺曷钵、龟兹王诃黎布失毕、于阗王伏阇信、焉耆王龙突骑支、高昌王左武卫将军麴智盛、林邑王范头黎、帝那伏帝国王阿罗那顺十四个少数民族首领归顺唐王朝。太宗死后,高宗李治命石匠雕造前述各宾王像,各高2.7米,座高1米,置列于陵园玄武门外,极为壮观,是唐太宗统一海内功德的象征,也是当时良好民族关系的写照。雕像侧重人物面部形象刻画,躯干四肢则极简括整体,突出表现了雕像稳实的体量感,更显出面部刻画的精到。这些雕像到清乾隆以后,大多被毁,今仅存几个石像座。
昭陵宾王像
唐代石雕。太宗贞观年间(627——649 ),突厥颉利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什钵苾、突厥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李思摩、突厥颉利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咄苾、突厥都布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新罗乐浪郡王金贞德、吐谷浑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慕容诺曷钵、龟兹王诃黎布失毕、于阗王伏阇信、焉耆王龙突骑支、高昌王左武卫将军麴智盛、林邑王范头黎、帝那伏帝国王阿罗那顺十四个少数民族首领归顺唐王朝。太宗死后,高宗李治命石匠雕造前述各宾王像,各高2.7米,座高1米,置列于陵园玄武门外,极为壮观,是唐太宗统一海内功德的象征,也是当时良好民族关系的写照。雕像侧重人物面部形象刻画,躯干四肢则极简括整体,突出表现了雕像稳实的体量感,更显出面部刻画的精到。这些雕像到清乾隆以后,大多被毁,今仅存几个石像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