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昭君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昭君怨

昭君怨

乐府歌曲名。《琴曲》之一。相传为汉王嫱作,不可信。又词牌名,亦作《洛妃怨》、《宴西园》。双调四十字,两仄韵两平韵。

☚ 胡笳十八拍   杂曲 ☛
昭君怨

昭君怨

又名《一痕沙》、《洛妃怨》、《宴西园》、《明妃怨》、《道无情》、《德报怨》、《一叶舟》。见宋苏轼《东坡乐府》。调名本于王昭君远嫁匈奴事。《汉书·元帝纪》记其事,《后汉书·南匈奴传》载之更详:“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自《乐府诗集》卷五九所载汉诗《昭君怨》(托名王嫱作)以来,昭君被广泛咏唱。作为歌辞,汉为相和吟叹曲,其辞不传。晋石崇制新歌以合舞,其辞五言三十句,或简为四句,六朝以清商乐歌之。隋唐变作吴声。词调为苏轼所创。《词律》卷三、《词谱》卷三皆以万俟咏所作(春到南楼雪尽)为正体,双调,四十字,上片四句二仄韵转二平韵,下片四句换二仄韵转二平韵。《词谱》列别体二种。

☚ 映山红慢   思牛女 ☛
昭君怨

昭君怨

乐府篇名。《乐府诗集》辑入卷五九《琴曲歌辞》,题为汉王嫱作。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曰:“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诗作四言,抒写远嫁胡地的哀怨忧伤。学界认为诗乃后人依托。

☚ 俳歌辞   琴歌 ☛

昭君怨

 

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此词为客中思归之作。造语平淡而饶有转折,其情一转一深。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先写客中值上元灯节。大地春回,“雪尽”则见日暖风和。《吕氏春秋·贵信》云:“春之德风,风不信(不如期而至),则其花不盛。”故谓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而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又称灯节,为赏灯之期。此“灯期”之花信为何?据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载,有一种“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欧阳修咏小桃诗所云“初见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谓“惊动”,即言春到南楼,时值元宵,小桃开放,如从睡梦中惊醒。这里虽只着笔于春花佳节,实暗启归心。客逢入春,又一年矣,“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情何以堪!
 “小雨一番寒,倚栏干。”写倚“南楼”之栏干,似承上“灯期花信”而来,细味则已转折。盖独倚栏干之人,必不在游众之中,又岂为元宵灯火来。这一番寒意,是因为刚下过的一场小雨,还是因为客心悲凉的缘故?那是断难分辨的。这就折进一层,以下就径写归思。
 上片结句说“倚栏干”,过片则翻转说“莫把栏干频倚”。说莫“频倚”栏干,正说明已是“频倚”栏干,可见归思之切。又进一层。其所以强言“莫倚”,乃是因为于事无补——“一望几重烟水”。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断了故国的望眼。于此直道相思了无益处,偏偏又欲罢不能。“何处是京华”,又全是望寻之神了。“京华”指京都,即汴京。又作翻进。最后更作否决:“暮云遮”!还是望而不见。此句似暗用李太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意,既写景兼以寄慨,实有比义。经过这样的翻复跌宕,便真觉墨气四射,无字处皆是归心了。

“昭君怨”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 元曲典故 - 可可诗词网

昭君怨

《昭君怨》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琴曲歌辞》三:“《昭君怨》,《乐府解题》曰:‘王嫱,字昭君。《琴操》载:昭君,齐国王穰女。端正闲丽……年十七,献之元帝。元帝以地远不之幸,以备后宫。积五六年,帝每游后宫,常怨不出。后单于遣使朝贡,帝宴之,尽召后宫。昭君盛饰而至,帝问欲以一女赐单于,能者往。昭君乃越席请行。时单于使在旁,惊恨不及。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纵酒作乐。遣使报汉,白璧一双,騵马十匹,胡地珍宝之物。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

【释义】《昭君怨》为琴曲,相传为汉代王昭君所作。

【例句】①你既道是《寡鹄孤鸾》,又道是《昭君宫怨》,那更《思归》、《别鹤》。《思归》、《别鹤》,无非愁叹。(高明南戏《琵琶记》第二十二出《琴诉荷池》[桂枝香])牛氏听出蔡邕琴中所寄皆愁思。《昭君宫怨》应是《昭君怨》琴曲。②抱着面紫檀糟弹不的《昭君怨》,凤凰箫吹不出《鹧鸪天》。(乔吉杂剧《玉箫女两世姻缘》第一折[油葫芦])说那等无能为的妓女抱着琵琶却不会弹《昭君怨》。


乐府诗《昭君怨》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昭君怨

 

[唐]梁琼


 自古无和亲,贻灾到妾身。胡风嘶去马,汉月吊行轮。衣薄狼山雪,妆成虏塞春。回看父母国,生死毕胡尘。

 《昭君怨》为乐府旧题,属《琴曲歌辞》。本篇是梁琼的拟作。
 关于王昭君的故事,传说很多。据班固的《汉书·匈奴传》记载:“竟宁元年(前33年),乎韩邪单于复入朝,……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号宁胡阏氏。”南朝吴均在《西京杂记》里则云画工毛延寿索贿弄权,把王昭君的图像画坏,致使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元帝,终于被嫁到匈奴。 《乐府题解》云: 《琴操》载,昭君为齐国王穰女, “年十七,献之元帝。元帝以地远不之幸,以备后宫。”“后单于遣使朝贡,帝宴之,尽召后宫。昭君盛饰而至,帝问欲以女赐单于,能者往。昭君乃越席请行。”“昭君至匈奴”,“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乐府古题要解》云:“王昭君,旧史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匈奴入朝,诏以王嫱配之,号宁胡阏氏。一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及后匈奴入朝。选美人配之,昭君之图当行。及入辞,光彩照人,悚动左右,天子方重失信外国,悔恨不及,穷究其事,画工有杜陵毛延寿、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下杜阳望、樊青,皆同日弃市,籍其资材。汉人怜昭君远嫁,为作歌诗。”以上材料说明,历史上确有王昭君其人,亦确有远嫁匈奴之事。画工毛延寿等,已是后出,非为信史。至于《昭君怨》是昭君自作还是汉人怜其远嫁而作,难以澄清,但可知在当时这个悲凉哀怨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
 梁琼的这首《昭君怨》语直情浓,很有特色。诗人以女性的心态抒写了昭君的遭遇,表达了她对王昭君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无比愤怒。
 诗人以独到的感受,选取王昭君离开祖国时的场景着笔。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开头二句是近景,是昭君登车启程的场景,但诗人没有具体去写送别的场面,只摹写了昭君动身前的一声抢地呼天的悲啼。这劈空而来的凄怆的呼叫,如飘风骤雨,如排空巨浪,撕人心肺,动人心魂。昭君不愿离开祖国而又不得不离开祖国的一腔怨恨,全在这一声绝望的呼叫声里倾泄出来。没有正面写昭君,而昭君的声容情貌已突现眼前。三四句是远景,和亲的车辆已经出发,故国的山川风物随着行程的延长已不能再见。汉马迎着北风发出哀哀嘶鸣,汉月紧跟滚动的车辆一路长随。虽是写景,也渲染了昭君内心的痛苦和无尽哀怨。 “衣薄狼山雪,妆成虏塞春”四句是抒情。前两句从去到异国设想,虽说北方寒冷,遍地白雪,凭着昭君的容貌和才华一定会受到礼遇。后两句则以回故乡立意,写昭君尽管有了归宿,却再也回不了祖国,须在塞北绝域生活一辈子。想到此,不禁潸然泪下,无限哀伤。
 这首诗用的是乐府旧题,实际上是运用律诗的写法,如第二联合第三联都对仗,而且工稳整饬。特别是第二联写出塞途中场景,地上奔驰的车马与空中高悬的明月,一远一近,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凄凉之情可见。通篇“身”、“轮”、“春”、“尘”押的平声韵,哀婉舒徐,与诗的情调十分谐合。
 运用托物喻意的手法来创造意境,也是这首诗的一个特色。用动物来映衬不忘故乡之情的,最早当推屈原。 《离骚》里写道: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后来, 《韩诗外传》引有“代马依北风,飞鸟楼故巢。”古诗《行行重行行》里亦有名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上所引诗句,均以胡马南来仍依北风为喻,诗人却别出新意,以汉马当北地之风而生怀恋之情出之。 “汉月”句尤为奇妙。月亮只有一个,无天南地北之别,亦无胡人汉家之分,诗人如此写,旨在突出行至塞外绝域,举目无亲,唯有平时在汉宫常见的明月依然如故,好象它是从祖国而来,伴送远嫁的昭君。征马明月尚且有情,昭君的故国之思也就显而易见,而征马、明月、车轮、北风与昭君的凄凉心情相互交融在一起,一种悲怨的意境就显现出来。
 最后,还想再补充点历史事实。班固的《匈奴传》还明确记载汉高祖刘邦曾派刘敬与匈奴结合亲之约,“奉宗室女翁主为单子阏氏”。在文帝时,也曾“复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证明早在刘邦时即有和亲之事。梁琼在诗的开头却写道:“自古无和亲”。这关涉到文学创作中如何处理历史材料问题。梁琼笔下的昭君,不喊出“自古无和亲”就不足表达她心中的怨恨,就突出不了昭君的悲剧形象。再说,人的感情到了非迸发不可的时候,也会暂时失去理性的控制,说出一些与常理相违或与事实不符的话。梁琼这样写,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诗词《昭君怨》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昭君怨

恨煞回天无力,只学子规啼血。愁恨感千端,拍 危栏。

枉把栏干拍遍,难诉一腔幽怨。残雨 一声声,不堪听!

 

《昭君怨》,又名《洛妃怨》。 这一词牌的词,内容一般为志士失 意、送别、思乡、闺怨等,秋瑾此词则 旨在抒发报国无门的幽怨。有的研究 者将它系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即作者就义之年。但是,揆度其旨, 此词似写于八国联军侵华之时,即 1900年。

是年,秋瑾随丈夫家居湖南湘 潭,虽远离幽燕烽火,但同年所作 《杞人忧》和《感事》等诗,都表现 出对祖国命运的热切关注。由于体裁 的区别,同一种爱国深情,诉诸诗则 径陈其“漆室空怀忧国”之恨和“闺 人欲负戈”之望,在词里却委婉道 之。此词首句的“恨煞回天无力”的 “回天”,语出《新唐书·张玄素 传》。唐贞观四年,太宗皇帝欲兴修 洛阳乾元殿,为给事中张玄素谏止。 魏征叹曰: “张公遂有回天之力。” 在这里,秋瑾并不是想如当年张玄素 那样去劝谏皇上,主要是表达“难将 巾帼易兜鍪”的苦恼。在当时,纵然 祖国濒临危局,一个女子亦无缘身赴 国难,而只能“学子规啼血”。“子 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为蜀帝杜 宇所化。此鸟鸣声凄切,有“杜鹃啼 血”之说,这里秋瑾是借以抒发其空 怀忧国之悲。

上片结拍与过变起拍的“拍栏” 之说,出自辛弃疾《水龙吟》的“江 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在词史上,秋瑾的地 位不能与辛弃疾相比,但是她的“枉 把栏干拍遍,难诉一腔幽怨”,之于 辛词“栏干拍遍”的名句,犹有青蓝 之胜。特别是秋句中的“幽怨” 一 词,其与作者身分、词牌本意均有某 种照应。“幽”是幽闭的意思,谓其 怨难以发泄,无法禁受!

结拍中 “不堪听”的声声 “残 雨”,顾名思义是将止之雨。这个词 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前人的作品之中, 比如“残雨萧索,光烟艳烂” (江淹 《赤虹赋》)、“新秋归远树,残雨 拥轻雷” (高适《陪窦侍御灵云南亭 宴》诗)。在江赋和高诗中,“残 雨”分别含有“萧索”和落寞之意, 在秋词中,它则使人想到大清王朝的 “残山剩水”,表达了忧国之痛。这 是一首“啼血”的爱国之词。


山水名胜诗之《昭君怨》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 可可诗词网

昭君怨

 

(元)张翥

队队毡车细马①,簇拥阏氏如画②。胜却汉宫人,闭长门③。 看取蛾眉妒宠④,身后谁如遗冢⑤。千载草青青,有芳名。
 

【题解】
 此词前原有小引:“昔人赋昭君词,多写其红悲绿怨,作此解之。”上片极写昭君在匈奴之荣华,下片则写昭君芳名千古。
 【作者】
 张翥,元代文学家,生平见前北京《登悯忠阁》诗。
 【注释】
 ①细马:骏马,亦可指小马。唐李白《对酒》诗: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②阏氏(yan zhi):匈奴王后的称号。昭君嫁到匈奴,被立为宁胡阏氏。③“胜却”两句,是说昭君出塞比闭于长门宫的陈皇后之类要幸运。④“看取”两句,是说汉宫中嫔妃为了争宠而相互妒恨,没有哪个嫔妃死后像昭君这样留下一个青冢,让人永远怀念。
昭君怨

昭君怨

参见“汉妃出塞”。洪皓《渔家傲》:“欲上望乡台复倦。愁满眼,琵琶莫写昭君怨。”刘天迪《一萼红·夜闻南妇哭北夫》:“蔡琰悲笳,昭君怨曲,何预当日悲欢。”

☚ 障西尘   昭陵石马 ☛

昭君怨

昭君怨

张镃

园池夜泛


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 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

通过视、听、嗅、触诸种感觉,赋与月、花、云、酒这些本无生命的自然物同人一样的感情色彩,大大增强了全词的诗情画意。宛如一支柔和的小夜曲,在恬淡中透出一种朦胧美,令人如痴如醉。
☚ 水调歌头   念奴娇 ☛
昭君怨

昭君怨

❶汉代民间歌曲。西汉宣帝时,与匈奴和亲,将宫妃王嫱即王昭君,嫁给单于 “汉人怜其远嫁,作此歌”。遂盛传于世。至晋代,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其名为《明君》 曲。时著名歌女绿珠改制新词曰: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 遂入于清商三调歌曲中。至唐中期,词、曲皆存。“安史之乱” 后,尚传四十言。至唐末,“仅存二十六言”。
❷古琴曲。由上述之民歌改编而成。初名 《怨旷思惟歌》,后改称 《王昭》及《明君》,晋代,有 “平调明君” 三十六拍及 “胡笳明君” 二十六拍、“蜀调明君” 十二拍、“吴调明君” 十四拍等曲。至宋代,遂定名为《昭君怨》。明代又改称《龙朔操》,载于朱权所编古琴曲谱《神奇秘谱》 中的 《霞外神品》部分。其他古琴曲谱亦多载是曲。

☚ 春江花月夜   隋七部乐与九部乐 ☛

昭君怨

西汉歌辞。《乐府诗集》收入琴曲歌辞。作者王嫱。据《汉书·匈奴传》:“竟宁中,呼韩邪来朝,汉归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琴操》说她入宫五六年未获元帝宠幸,心中悲怨,后单于使者来汉朝贡,元帝欲以一女赐予单于,昭君主动请行。“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事实上,此歌是昭君身处匈奴、自悲身世、抒发怀乡思亲之情的作品,首先以萋萋的秋木、萎黄的秋叶起兴,造成一种凄凉、萧瑟的气氛,然后以鸟自喻,“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抑沉,不得颉顽。虽得委食,心有徊徨。”结尾处哀怨、悲伤的情绪达到顶点,发出了沉痛、激切的呼号:“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昭君远嫁匈奴、终老异乡的不幸身世为后人所同情、嗟叹,历代以昭君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很多,脍炙人口的有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宋王安石《明妃曲》,元马致远《汉宫秋》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