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昔昔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昔昔盐 昔昔盐乐府歌曲名。《近代曲》之一。隋薛道衡作。“昔昔”,意为“夜夜”;“盐”,犹“引”,曲之别名。内容写女子怀念出征丈夫,文辞华美,但略嫌轻靡。唐赵嘏曾以薛作每一句为题,写成五言律诗二十首。 ☚ 近代曲 凉州词 ☛ 昔昔盐 昔昔盐明散曲选集。书名全称《新刻点板情词昔昔盐》。五卷。明魏之皋辑。明万历丙午(1606)三花居士序云:“自乐府之变,而情词艳曲于今为烈,盖以儿女情深,英雄气短。或侠士寄念于青楼,或红粉留神于爱客,而征人思妇,慷慨悲歌皆有情,痴汉独处无聊,情与夜永耳。予夜坐遍览新声,因杂录一集曰《昔昔盐》,盖梁乐府有夜夜曲,今人谓之昔昔盐,均之伤独处之意云。”以题材为序编排。内容多为愁男怨妇的春情艳思、别恨离绪,如“春闺愁绪“、“春思郁怀“、“春困幽思“、“情恨远离”、“春思成病”、“夏日相思”、“临秋忆远”、“恨锁阳关”等。今存明万历间刊本,另有影抄本。 ☚ 南宫词纪 吴骚集 ☛ 昔昔盐 昔昔盐乐府篇名。隋薛道衡作,见《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辞》。昔昔,即“夜夜”之意。盐,“曲”之别名。此为借乐府体写闺怨的诗。篇中以精巧的构思,华美的词句,通过对人物意态和环境细节的描写,将女子对征人的思念之情刻画得十分细腻生动,是诗人的代表作。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以环境烘托思妇孤寂心态尤为精妙,在当时即脍炙人口,传说诗人由此而引起隋炀帝的妒嫉而遭杀害(见刘𫘫《隋唐嘉话》)。 后唐代诗人赵嘏以薛道衡此诗的每一句为题,写成五律组诗《昔昔盐二十首》,其对后世之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 重别周尚书 人日思归 ☛ 昔昔盐[隋·薛道衡]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又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诉。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 昔昔盐,乐曲名,《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辞》。清人沈德潜说:“昔昔,犹夜夜也,盐,引之转而讹也。”薛道衡的《昔昔盐》是一首著名的闺怨诗。隋时,北方经常和突厥族作战,东北也常和高丽有战事,频繁的战争造成了男旷女怨,引起广大人民的不满。本诗写一位春闺少妇思念征夫的心情和她对征戍的怨恨,反映的就是感情。 全诗可分为三节。 前四句为第一节,描写一幅暮春景物,为女主人公的出场先作了气氛的烘托。 袅袅的翠柳垂覆在金黄色的堤岸上,溪畔蘼芜羽状的绿叶早已长齐,等待着夏月的到来再绽开它含苞欲放的白色花蕾。因为“开到蘼芜花事了”,蘼芜开花之日,春天就要过去了。荷塘里春水漾溢,绿荷亭亭如盖,随风摇曳。田野的小径上,花树参差,桃红李白,纷纷扬扬,正是一片落英季节。将谢而尚未全谢的春光啊,不失时机地正在炫耀它的芳姿。如此美好的景色,并未能唤起女主人赏心悦目的快感,相反,从柳垂花飞中透露出春去也的消息,却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离情别绪。 中十二句为第二节,它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写女主人公空闺独守的心态。 女主人以暮春景色为背景出场了。 诗人对她并未直接地作正面介绍。而是用两个比拟启发读者对她的美的遐想。 “采桑”二句,先说她如使“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的罗敷女子那样,美丽得摄人心魂;又说她象能在锦上织出回文璇玑图诗的苏蕙那样,手巧心慧,贤淑过人。凭借着人们对罗敷、苏蕙的熟知和想象,一位美丽巧慧,忠于爱情的少妇形象就出现在读者面前了。接着,诗人写这位美丽少妇的不幸和悲愁:由于她的丈夫从军行役,抛别妻子,远隔关山,离别经年,致使她在春风秋月中空闺独守,辜负了青春年华。愁怨的困扰,孤寂的折磨,她的脸上消失了往日迷人的笑靥,平添了两行玉珠般流不尽也揩不完的泪痕。出于女子“谁适为容”的心理,她再也无意调脂匀粉,巧为打扮,妆镜上的盘龙镜饰随着妆镜的不开已久隐不见了。整日地慵睡懒起,意绪索然,连卧具也懒得去收拾,绣在帷帐上的彩凤无精打采地终日低垂着。白昼实在难捱,黄昏更难将息,每当多情的明月悄悄地爬上窗户,撩拨着离人的情思,使人越发地心神不安,少妇的一颗芳心宛如被明月惊飞的夜鹊,无所栖止。人们在悲愁痛苦的时候,常常会勾起对往日幸福岁月的回忆,少妇面对着空衾孤枕,在倦寝难眠的懊恼中,也不期然地回忆起新婚燕尔的情景来。那是令人难忘的一幕:床第缱绻,春宵千金,不知东方之既白。虽然已到“鸡既鸣矣,朝既盈矣”的时辰,却又偏偏爱听丈夫“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哄人的话。这动人的生活早已从现实中消逝,只留下一个甜甜的梦幻仍深深镶嵌在记忆里。当少妇从温馨的回忆中清醒过来时,展现在眼前的依然是冰冷无情的现实:久闭不开的窗棂上挂满了蛛丝罗网,昔日紫燕双栖的屋梁上,早已燕去巢空,梁上的燕泥正朴簌簌往下跌落。虚幻的回忆与铁一般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感情反差,此情此景中的少妇,更加难以为怀了。 末四句为第三节,直抒胸臆,写少妇的怨愤之情。 由离愁积为幽恨,由幽恨转为怨愤,至此,少妇直吐心声,埋怨丈夫到处奔波,行踪不定,全不以家室为念。前年听说还在西北方的代州,今年却又听说远戍到东北的辽河,人是越走越远了。自从你抛家别妻,一去而音讯全无,你“何惜马蹄数不归?”,空叫妻子依门跷首,望眼欲穿呢?满腹的幽恨怨愤已不禁溢于言表了。 这首乐府诗写的虽是常见的闺怨题材,但作者能以典型的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 以景衬情,展现思妇孤独寂寞的心理与精神状态,细腻涂刻,颇具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冷清荒寂之景烘托空闺孤独之情,很富于独创性,历来为人称道。据说隋炀帝因妒嫉薛道衡的诗才而借故杀了他,还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这虽然是小说家言,未足凭信,但能看出这两句写得好的人,还是具有诗人眼光的。其次,诗人化用了许多典故,成词入诗,如“桃李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采桑秦氏女”出自汉乐府《陌上桑》,“织锦窦家妻”出自《晋书·列女传》,“千金笑”出自王僧儒《咏宠姬》诗, “同夜鹊”出自曹操《短歌行》,“忆晨鸡”出自《诗经·齐风·鸡鸣》,“惜马蹄”出自东汉苏伯玉妻《盘中诗》……既丰富了诗的内容,又蕴藉含蓄,浑然无迹,都可见出诗人的艺术功力。诗言的华美,声调的铿锵,对仗的整饰,在乐感和形式美上,也为本诗增添了色彩。 昔昔盐
昔昔盐,为隋唐乐府题名。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近代曲辞,并引《乐苑》曰:“《昔昔盐》,羽调曲,唐亦为舞曲。”昔昔,是“夜夜”之意;盐(yan),是“曲”的别名。其内容写女子怀念出征的丈夫。 薛道衡这首诗,通过一个劳动妇女对久戍边疆的丈夫之思念,表现她独守空闺的寂寞、忧伤,也反映了统治阶级长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诗的开头四句:“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作者先描写暮春时节的景致:垂柳覆盖着华美的堤岸,岸边蘼芜叶子长得繁密整齐,荷花塘中的水满溢着,桃李树下的小路上落满花瓣。接着,由景物描写而引出人物——思妇。“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前句是借用汉乐府《陌上桑》中秦罗敷之喜蚕桑来表现思妇的采桑劳动。后句是借用窦滔之妻苏蕙的事来赞美思妇的才德。《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交待了这位思妇的劳动生活与人品之后,作者将笔触转向描摹思妇怀人的心绪:“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荡子,流荡在外乡的人。双玉,即双玉箸,一双玉制的筷子,古人常用以形容双目流下的眼泪。这位思妇,自从丈夫辞别关山、流荡在外,自己只能独守空闺,虚度良辰美景,常因思念丈夫,脸上失却笑容,痛哭流涕。 往下六句:“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是写室内冷清荒寂之景。盘龙,是镜上的装饰。彩凤,是帷帐上的图案。思妇因丈夫不在家,无心梳妆,盘龙随着镜子被一起收藏起来;思妇不愿整理闺房,绣有彩凤的帷帐总是低垂着。在这冷寂的空闺中,她神魂不定,如同月明之夜的乌鹊,见月明以为天亮而惊飞;她疲倦而就寝,仍久久不能入眠,又时时担心晨鸡的鸣叫。夜里,她忍受着失眠的痛苦,白天,更无心打扫居室,使得昏暗的窗户上悬挂着蛛网,屋梁上落满了燕泥。据《隋唐嘉话》记载:隋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这个传说,虽未必可信,但却证实“暗牖”二句确实写得好。它描写的是室内暗淡荒秽之景,烘托出的却是思妇独守空房、孤寂愁苦之情。 诗的最后四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又从室内之景转写思妇的怀人。代北,在今山西省北部。辽西,在今辽宁省西部。隋朝,常与北方的突厥等族以及东北的高丽作战。战争的频繁,使得征人行踪不定,前年在代北,今年却到辽西。征人一去,毫无消息。丈夫怎么不快些骑马回来呢?惜马蹄,是用东汉苏伯玉妻《盘中诗》“何惜马蹄数不归”之意,借以表达思妇怨夫不归之情。 全诗写景优美,写情细腻。写景由室外而室内;写情自空闺到边塞。情与景错落穿插,处处以景托情,情景交融。整首诗除开头两句与结尾两句外,其余各句均对仗整饬,给人以整齐、对称之美感。全诗一韵到底,韵律和谐,读来悦耳动听;辞藻华艳,尚保留齐梁遗风。 此诗上承南朝民歌,下开初唐歌行,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而对唐朝诗人具有明显的、直接影响的是赵嘏。赵嘏曾以薛道衡这首诗的每一句为题,写成五言律诗二十首。 《昔昔盐》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风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哪能惜马蹄。 《昔昔盐》,乐府题名。南宋洪迈列举《疏勒盐》、《归国盐》等七例及唐诗“更奏新声《刮骨盐》”等,证明“歌诗谓之‘盐’者,如吟、行、曲、引之类”(《容斋续笔》第七)。明代杨慎又进一步指出: “梁乐府《夜夜曲》,或名《昔昔盐》, ‘昔’即‘夜’也。 《列子》: ‘昔昔梦为君。’ ‘盐’亦曲之别名。”( 《升庵诗话》卷六)。 薛道衡的《昔昔盐》写闺中怀远之情,这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之一。封建社会中,男子一旦征戍边关,或他乡仕宦;作为男子附庸的妇女,独处深闺,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上,就都失去了支柱,其绵长、专注之思,是历代诗人歌咏的对象。而隋初,大乱初定,四境未安,战事频起,征徭苛重。征人厌战怀归,思妇伤离念远更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昔昔盐》一诗,即透过思妇的闺情,侧面反映了乱世中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对幸福的希求。 诗的开头交待节候:正是丝柳依依,芳草萋萋的春天。 “柳”,《三辅黄图》六《桥》记载: “霸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以后,常以“柳”作为伤离的象征。如隋初无名氏《送别》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草”, 《楚辞·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人据此以“春草”作为怀人的成典。不管是依依细柳还是缠绵的芳草,都足以勾起伤离念远的脉脉情思。这心情,又如荷池之春水泛溢,花径之飞红缭乱。四句话,二十个字,似比似兴,亦景亦情,直渲染得天地间春意盎然,别情无限。 以下四句交待其人、其事。其人: “采桑秦氏女, 织锦窦家妻。”汉乐府《陌上桑》曾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渲染采桑女秦罗敷惊人的艳丽。《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图诗以赠。”这里借用秦女、窦妻的成典,既写思妇兼有罗敷之貌和苏氏之才,又突出了她们坚贞、执着的爱情。其事,则正面述说:塞外游子,抱恨关山,空闺思妇,可怜风月,承上启下,点明题旨。 “恒敛”以下,一气铺写怀远之思。 “敛笑”、 “长啼”直叙其愁怨之容; “镜隐”、 “帷低”通过空间的深、隐,间接表现其自我封闭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 《诗经·卫风·伯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丈夫不在,思妇无心梳洗,镜背的龙纹也随着镜子一起被掩盖在镜袱之下。镇日里,凤帷低垂,正所谓“珠帘不卷,人在深深处”。在这与现实隔绝的深而隐的空间,思妇得以退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一任神驰于对亲人的缅怀之中;这里有对过去共同生活的幸福回忆,有对征人现实命运的焦虑的揣想,有对未来重聚的渴望。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思妇魂飞魄越,亦同于夜鹊的彷徨不定, 忽喜忽悲,忽忧忽惧;倦极而寝,又不得入眠, “卧后清宵细细长”,漫漫长夜何时是个尽头,这种充塞她整个生命的相思之情摧毁了她对生活的兴趣,闺房不整,以至尘暗绮窗,但悬蛛网;梁空巢燕, 自落芹泥。据唐人刘餗《隋唐嘉话》记载,隋炀帝能文,不喜欢当时有人超过他: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 “更能作‘空梁落燕泥’语否?”这个传说虽未必可靠,但其艺术价值,亦由此可知。诗人择取了静中之动——蛛丝的飘悬、燕泥的洒落来渲染思妇的孤寂。而自然界的纷纷扰扰——蜘蛛结网、春燕营巢又反衬出思妇由怨而怠的懒于人事的心理状态。 “暗牖”、 “空梁”,更暗示着思妇暗淡、空虚的心情。清人沈德潜说:“‘暗牖’一句,从张景阳‘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化出,而其发原,则在‘伊威在室,蟏蛸在户’(《诗经·豳风·东山》),但后人愈巧耳。”(《古诗源》)和前人诗句相比,它好就好在不仅写出了荒寂之境,其形容词“暗”、“空”,动词“悬”、 “落”无不兼有将思妇内心活动具体化的作用。 诗末直接和亲人对语。 “前年”、 “今岁”,极写分别时间的久长;代北、辽西极写行踪不定,愈行愈远。情切处,呼问征人:你怎能爱惜马儿,不快些骑马回家!东汉苏伯玉妻《盘中诗》有“何惜马蹄数不归”的句子,此处借用。 这首诗除开头、结尾外,中间两两对偶成章,实开五言排律之先声。其中金玉、龙凤、桃李、芙蓉辉光耀彩,体现了六朝诗歌彩丽竞繁、讲究骈俪的风习。但这首诗又不单纯地追求声色骈俪之美,其景物铺叙和人物心情高度契合,其心情抒写无不表现着真情挚爱,并无繁缛不实之文。它上承六朝诗歌之旧习,下开初唐诗歌之新风,是承先启后的代表作品。唐代诗人赵嘏曾将此诗二十句,一句为一题,开拓为二十章。也写闺中怀远之思;绣户春月,锦衾玉关,形式亦复绮丽;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模拟原诗,由此亦可见其对后人影响之深。 昔昔盐xī xī yán〈名〉乐府曲辞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昔昔盐》:“隋薛吏部有《昔昔盐》,唐赵嘏广之,为二十章。”[清]周大枢《咏雪》:“修髯绕作离离竹,妙句清于《昔昔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