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明长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明长城

明长城Mingchangcheng

明朝是长城修筑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修筑规模最大,是长城防御工程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处长城关隘。在东部重要地段采用整齐的条石和用砖包砌的结构,使长城修筑得更加坚固。后经一百多年的时间,完成修筑长城的全部工程。明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全长一万二千余里。其中自山海关至鸭绿江一段,由于建筑简单,今已大部分毁坏,而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段,修筑得非常坚固,至今仍保存完好。居庸关一带城墙高八点五米,厚六米,顶部宽五点七米,女墙高一米。为了加强防守,明代在长城沿边设立九个军事重镇,自东向西有辽东(辽宁沈阳)、蓟州(河北蓟县)、宣府(河北宣化)、大同、太原(山西太原)、延绥(榆林)、宁夏、固原、甘肃(今甘肃张掖),合称九边。沿途碉堡、烽燧林立,组成一道城堡相连,烽火相望的万里城防。

明长城

☚ 明十三陵   青花瓷器 ☛
明长城

明长城

榆林地区的明代长城。虽历遭自然和战乱破坏,仍续断分明,一脉相连。特别是榆林至神木一段,埻台堡寨大部保存完好,犹如巨龙蜿蜒于大漠,十分壮观。城旁公路依城势曲折伸展。游人在此,可北望浩瀚壮观的孤城落日景象,南眺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风光。《榆林府志》载,这段长城,系明成化十年(1474)数十万将士历时三月,在隋长城基础上修筑而成,东起府谷东水营,西至宁夏花马池,全长885公里,沿线有36个城堡,93个埻台,890个崖寨工事,平均1.5公里有一堡垒。榆林境内的一段长城约100公里,有烽火台210座。

☚ 沙地植物园   2. 绥德县 ☛
明长城

明长城

明代初年,蒙古贵族对北部边境的侵扰不断,甘肃的肃州、甘州、凉州、镇番、兰州、平凉、庆阳、环州等地,亦经常遭到侵掠。修筑长城,即其有力防务措施之一。甘肃境内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向东经金塔寺今金塔县、镇夷所 (今高台县西北120里处)。然后东南向经高台所 (今高台县)、甘肃镇之靖安堡。再从山丹卫之骟马湖墩起,东南行, 经永昌卫 (今永昌), 再折而向北至镇番卫(今民勤县),又折而南下经凉州卫(今武威)、古浪所 (今古浪县), 又折向东南, 过土门、西靖、裴家营进入今景泰县,至索桥以西沿黄河向东北,进入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另一条复线自凉州卫之黄羊镇以东的东滩从主干线分出,向南穿古浪峡,越乌鞘岭,沿庄浪河纵贯庄浪卫(今永登县)全境,至河口沿黄河而下,经安宁堡至兰州。再东北行,过桑园峡,经靖虏卫(今靖远县)、镇戎所(属宁夏固原县),终止于下马关(今宁夏同心县东)。长城的作用主要在于“镇戎”, 即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扰掠, 它把雄关隘口、城台、烟墩连成一气,构成一项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观。由于传递军情的重要性,所以明代对烽燧的管理十分严格。明成化二年 (1466年) 的法令规定:“合设烟墩,并看守堠夫,务必时加提调整点,须要广积秆草,昼夜轮流看望,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毋致损坏,有误军情声息。”“传递得宜克敌者, 准奇功, 违者处以军法”(参见 “文物”类 “甘肃明长城遗址” 条)。

☚ 汉长城   汉代丝绸之路 ☛
000003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