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哲保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哲保身 《诗》①曰:“既明且②哲,以保其身。”(《中庸》二十七) 注释 ①《诗》:《诗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②且:又。 【译文】 《诗经》上说:“既明白道理又洞察事理,明理明智,以便保全自身不受伤害。” 感悟 成语:“明哲保身”即出于此,但它已衍化成一种只考虑个人利益、无公益心、无是非感、无原则性的自私自利的人生哲学。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异 洁身自好 保持自身的纯洁、清白,不与他人同流合污,亦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怕惹是非,遇到坏现象也不进行斗争的思想作风。 例 像伯夷、叔齐那样,既不赞成殷纣王,又不赞成周武王,那种洁身自好的态度似乎是无法维持的。(郭沫若《南京印象·秦淮河畔》)他给自己画一条清清楚楚的洁身自好的路线图,这会都变得模模糊糊的了。(浩然《山水情》) 明哲保身 明哲:明智,深明事理。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危及己身的事。现常用以形容不顾集体、只想保持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思想作风。 例 忠节至多造就一些失败的英雄,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明哲保身的人预感到今天会发生甚么危险,在报到簿上偷偷地签了名,偷偷地溜走了。(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同 都有只顾自己,生怕招惹是非的意思。都可作定语、谓语和宾语。 辨 “洁身自好”的“好”不读hǎo。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明哲保身;引火烧身 明哲保身 明于事理的人善于择安避危,保全自己。现多指为保住个人利益或怕犯错误而回避原则问题的处世态度。语本《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常作谓语、定语,亦作主语、宾语。 例 忠节至多造就一些失败的英雄,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明哲保身的人预感到今天会发生甚么危险,在报到簿上偷偷地签了名,偷偷地溜走了。(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引火烧身 引火烧自身。比喻自找麻烦或自寻毁灭。亦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以取得批评帮助。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例 徐太师势力大性情阴狠,老爷啊莫操切引火烧身。(吴晗《海瑞罢官》五)比方说吧,那天大乌课堂讨论的事,自有组织去管,你何苦跳出来打抱不平?结果引火烧身,落下一身不是。(康式昭、奎曾《大学春秋》二十)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释义】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动词性,主谓结构。明哲:明智,深明事理。原指明智的人能保全自己,现指怕犯错误或受损害而回避原则的处世态度,用于贬义。 明哲保身(同)洁身自好 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明哲,明智洞察事理的人。保身,保全其身。《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许应亨《内咎赋》:“君子明哲以保身兮,孱士穷欲将戕生兮。”——君子明智洞察事理能择安去危保全其身,浅陋之人放纵情欲将会自残其生。 ☚ 妙橐龠而非有,人象罔而非无 木羽偶仙 ☛ 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危及自身的事。现指只顾保全自身的利益、不敢坚持原则的处世态度。明哲:明智。 ☚ 老于世故 模棱两可 ☛ 处世态度 处世态度做人处世的态度:为人(为人处事) ☚ 各种态度 态度严肃 ☛ 明哲保身古贤所崇尚的一种处世之道。原指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善于择安避危,保全自身。语出《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孔颖达疏:“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明,精明;哲,智慧。认为君子靠贤明通达、知识广博以保全其身。孔子发挥这一思想,提出“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思想。后为历代学者所重视。《礼记·中庸》:“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信。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与之谓与?”晋葛洪《抱朴子·仁明》:“明哲保身,《大雅》之绝踪也。”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书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自非贤达,孰能兼之?”宋陆游《跋范文正公书》:“然泰伯卒弃不用,安道、守道俱陷患难,或至死不解,志士仁人至今以为叹。信乎明哲保身之难也。”宋欧阳修《晏元献公挽辞》之三:“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明儒王艮还专门作有《明哲保身论》。清沈起凤《谐铎·烧录成名》:“君子明哲保身,而动称好辨,僇辱及之矣。”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 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Mingzhebaoshen儒家所崇尚的一种处世之道。原指明于事理的人能够远离祸害, 保全自己。语出《诗风·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精明;哲,智慧。认为君子靠贤明通达、知识广博,以保全其身。孔子发挥了这一思想,指出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合之则藏”的思想。《礼记·中庸》:“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 ‘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其与之谓与?”明儒王艮还专门作《明哲保身论》。明哲保身后来转变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恶行无动于衷的贬义词。抱有这种处世哲学的人做事只顾保住个人利益,不顾原则和公共利益。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里,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列为革命队伍中自由主义的表现之一。 ☚ 自强不息 清静无为 ☛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be wise in protecting oneself; be worldly wise and play safe; keep out of harm by discretion; take no side in a conflict in order to save oneself; use one’s wits to look after one’s own interests 明哲保身mig zhe bao shenbe worldly-wise and play safe 明哲保身be worldly-wise and play safe;use one’s wits to ensure one’s own survival 明哲保身mínɡ zhé bǎo shēn明哲:明智,深明事理。原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多指只图个人利益,担心自己受累而回避原则。be worldly wise and play safe, be wise in protecting oneself, keep out of harm by discretion, stay quiet for self-protection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解义】明哲:明智,深明事理。身:自身,自己。原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明哲保身《辞源》源云:《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唐·白居易《长庆集·三十八〈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原指深明事理的人,能择安去危,保全其身。今指只图个人利益,无原则处世。《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唐·柳宗元《书箕子庙碑阴文》:“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 明哲保身周宣王时,有一个大臣名叫兮甲,字伯吉甫,因为他担任的官职是尹,史书上称他为尹吉甫。 明哲保身mínɡ zhé bǎo shēn明哲:明智。原指通达事理,能够保全自己。后指怕犯错误,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只顾保全自己。《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明哲保身mínɡ zhé bǎo shēn【释义】指不坚持原则,只顾保全个人利益。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明哲:明智,深明事理。 只顾个人利益,回避矛盾,保全自己明哲保身格式 会意式。 明哲保身;引火烧身mínɡ zhé bǎo shēn;yǐn huǒ shāo shēn明哲保身 明于事理的人善于择安避危,保全自己。现多指为保住个人利益或怕犯错误而回避原则问题的处世态度。语本《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常作谓语、定语,亦作主语、宾语。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洁身自好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明哲:明智,通达事理。原指深明事理,能保全自己。今指为维护个人利益而避开原则问题。 明哲保身mínɡzhé-bǎoshēn《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哲:明智。因有“明哲保身”之语。 明哲保身mínɡ zhé bǎo shēn❶ 原指通达事理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解义】 明哲:明智,深明事理。身:自身,自己。原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明哲保身mínɡ zhé bǎo shēn明哲: 明智,深明事理。明察事理的人善于避开祸患保护自己。巴金《家》:“士大夫出身的他,虽然有他的骄傲,但也有他的谨慎,他也知道‘~’的古训。”现在多表示自私而自保。苏童《后宫》:“他深知各地藩王以前的密盟暗约只是口舌壮志而已,一旦出事则个个~见风使舵。” 明哲保身ming zhe bao shen明哲:明智,通达事理。身:自身,自己。原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后指只顾个人得失而回避矛盾、放弃原则的处世态度。 明哲保身 独善其身míng zhé bǎo shēn;dú shàn qí shēn明哲:明智,深明事理。指人善于保全自身,只管自己好好活着。张天来《模范党员》:“在有些会上,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揭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但是,在更多场合,我是~、不愿多惹是非。” 明哲保身 老于世故míng zhé bǎo shēn;lǎo yú shì gù世故:指处世老练。指善于保全自己,老练而富有处世经验。映雪等《先天下之忧而忧》:“一个封建官吏遭到贬谪,无疑在政治上是一次严重挫折,因此而~,甚至趋炎附势、助桀为虐者,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人。” 急流勇退 明哲保身jí liú yǒng tuì;míng zhé bǎo shēn明哲:明智,明事理。喻为官者在顺境或得意之时,及早引退或辞去官职,明智者可保自身安全。吴门啸客《孙庞演义》第二十回:“孙膑回到南平,自思高名已扬,大仇已报,何事未了?不如拼了家室,回到燕国,与父母一聚,即归隐于深山,做个~之人。” 钳口结舌 明哲保身qián kǒu jié shé;míng zhé bǎo shēn钳:夹住;结舌:说不出话;明哲:明智的人。指遇事不说话,不表态,以保自身安全。《张治中回忆录》第四章:“一般党政军领导人物,类多掩蔽事实,粉饰太平,或则~。” 明哲保身míngzhé-bǎoshēn明哲:明智,明达事理。原指通达事理,保全自己。今指明于事理的人能够远离祸害,保全自己。也指保住个人利益,不坚持原则,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孔颖达疏:“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明辨,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原指明智的人善于择安去危,保全自己。现多指为了保全自己,回避原则斗争,采取个人主义的态度。哲:智慧。 明哲保身míngzhé-bǎoshēn〔主谓〕 明哲,明智,深明事理。原指通达事理认清时势的人,善于避开祸害,保全自己。语本《诗经·大雅·烝民》:“既明月哲,以保其身。”现指为了怕犯错误而不坚持原则,以便保全自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孙澜涛说)我们青年团员反对~,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态度。”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尽瘁事君,明哲保身。”明哲:明智,通达事理。原指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善于择安避危,以保全自己。后指放弃原则,只计个人得失的处世态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