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Yí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南之温县,山西之大同、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初见於 《姓苑》 其注称:“宋寅午辰,嘉兴教授。” (按: 《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称: “寅午辰,延祐初,嘉兴教授。”“延祐”乃元仁宋年号,故或以午辰为元人。则 《续通志·氏族略》不确。) 寅yín見“荀寅”。 寅读音·in(ˊ),为i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翼真切,平,真韵。 ❶敬。《尔雅》:“寅,敬也。”《尚书》:“严恭寅畏。” ❷地支的第三位。 ❸十二时辰之一,为凌晨三至五时。 ❹五行属木。《论衡》:“寅,木也。” ❺十二生肖属虎。《论衡》:“寅,其禽虎也。” ❻姓。 上一条: 圁 下一条: 𦟘 寅〔yin〕 寅时 〔yin shi〕 xib xib jod. 寅{}四5798名人。粤语。广东番禺。清同治甲子年《广东通志》:「番禺谓人曰~。」   寅yín地支的第三位。参见171页“地支”。 ★寅吃卯粮 寅yín地支的第三位。 寅见[庚寅] 寅yin寅时 寅吃卯粮 寅支卯粮 子丑寅卯 寅yín地支的第三位,用来计时;寅时: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十·229)
寅yín寅yín❶ 地支的第三位。与天干配合以纪日、年。《楚辞·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吾以降。”(摄提:摄提格,寅年的别名。贞:正当。) ❷ 敬。《尚书·无逸》:“严恭~畏。” 寅*yinD2FA ❶十二地支的第三位,与十天干相配以纪年、月、日:甲~/丙~/壬~日。 ❷十二时辰之一,凌晨三点到五点。 ❸十二生肖之一,所肖动物为虎。 ❹〈文〉敬:~畏(敬畏)/~清(恭敬清廉)。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历(历法;历序;历律;历术;历算;历数;~术;~书;月~;台~;天历;政~;纪历;黄历) 宪 象 皇帝颁发的历法:龙躔 中国的历法:阴历 农历 夏历 旧历废历 斗历 古历 华历 夏数 太阴历 外国的历法:阳历 公历 西历 新历洋历 太阳历 伊斯兰教历:回历 计算年代的方法:纪年 开始新的纪元:开元 中国古代纪年法:干支 中国古称十二年:纪(一纪) 中国古称三十年:世(一世) 十年:年代(二十世纪九十~) 一百年:稘 世纪(二十~) 古代测时法:土圭 日晷 滴漏 天干纪月:月雄 月阳 地支纪月:月雌 月阴 天干次序符号: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次序符号:甲 乙 丙 丁 戍 己 庚 辛 壬 癸
另见:计算 报告 用时间 计时器 ☚ 计时法 D 社会 ☛
夜间的时刻 夜间的时刻夜刻 夜漏 夜筹 夜时 夜间时间单位:更 鼓 漏 夜间的一个更时:更次 二十至二十四点:上半夜 前半夜 二十、二十一点:戌(戌时) 甲夜 初夜 初宵 初更 一更 一鼓 每晚八点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定更 初更之半:半更 二十二、二十三点:亥(亥时) 乙夜乙更 二更 二鼓 夜间二十四点:零点 零时 二十四点左右:夜半 半夜 二十四点至五点:后夜 下半夜 后半夜 二十四点、一点:子(子时) 三更 三鼓 丙夜 景夜 二十三点至三点:子夜 午夜 中夜 平夜 夜分 夜午 夜中 午时 良宵 宵分 宵中 中宵 中宿 中夕 当午 月午 夜半三更 半夜时分:鬼宿渡河 鬼宿度河 半夜以后:深夜 深更(半夜深更) 夜深 深宵 碍夜 夤夜 更深(更深夜静;夜阑更深) 潜夜 漏夜漏夕 漏分 半夜三更 夜深之时:高深 漏尽更阑 漏尽更残漏尽更深 更阑漏尽 更深夜阑 夜静更阑 夜深人静时:人定(人定时分) 夜定钟定 夜阑人静 到了深夜:烛尽 二三点:丑(丑时;丑刻) 丁夜 四更四鼓 鸡鸣时 四五点:寅(寅时) 戊夜 五更 五鼓五夜 五旦 残更 五点十分左右:五更三点 ☚ 计算夜 时距 ☛
恭敬 恭敬恭(恪恭) 敬(敬共;宾敬;悚敬;振敬) 虔(虔敬;虔只) 穆悚 竦 寅(寅恭) 肃(肃敬;肃只) 只(只敬) 钦 夤 庄 愙 震 廙 慺诚 郑重,恭敬:谨(~启;~祝) 恭敬而谨慎:虔恪 亲爱恭敬:爱敬 谦虚恭敬:谦恭 谦恪 虚心下意 虚心下气 降心下气 下气降心 谦逊恭敬:谦只 谦敬 谨慎恭敬:慎敬 慎恪 恪敬 纯厚恭敬:笃恭 敦厚恭敬:敦敬 宽厚恭敬:宽靖 诚笃恭敬:敦只 虔诚,真诚恭敬:诚虔 鼓舞肃敬:鼓竦 温和恭敬:温恭 和睦恭敬:和穆 端严恭敬:肃恭 肃立恭敬:鹄恭 坚贞而恭敬:贞恭 不必过于恭敬:苟敬 貌似恭敬:象恭 表面上很恭敬:虚恭 虚假的恭敬:点头哈腰 更加恭敬:起敬 极其恭敬:致敬 望拜 倾悚 倾竦 对人对事内心要极为恭敬和真诚:主敬存诚 十分恭敬:必恭必敬 毕恭毕敬 恭恭敬敬 必敬必恭 必钦必敬 若崩厥角 十分真诚恭敬:必诚必敬 (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恭敬)
另见:严肃 礼貌 尊敬 谦恭 ︱傲慢 ☚ 恭敬、礼貌 表示恭敬 ☛ 〖寅〗 粵 jan4〔人〕普 yín 地支中的第三位,多用於紀年、紀時。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七.陳忠愍公》:「壬〜四月,乍浦失守。」(壬寅:壬寅年,即道光二十二年,公元一八四二年。乍浦:今浙江省平湖市東南。)
寅❶十二地支之一。 ❷正月。 寅yínⅠ (地支的第三位) the third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Ⅱ [书] (敬) respectful ◆寅吃卯粮 eat next year's food; draw one's pay in advance; eat one's corn in the blade; eat May's grain in April; 寅时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3 a.m. to 5 a.m. 寅the third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寅yín❶ 寅吃卯粮|寅忧夕惕|寅支卯粮
❸ 子丑寅卯 寅寅,甲骨文作    ,金文作     ,《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本是箭的象形,即 “矢”字。後來在“矢” 的中間增加區别符號,又將區别符號不斷繁化。造字者當是用 “矢”字加區别符號與“矢”字相區别而表示快速前進之義,本義是前進,引申爲恭敬等義。卜辭、銘文和後世文獻多用作地支第三位。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 ,古隸典型。 寅yín (甲) (篆) 甲骨文、金文为象形字,像双手按住一支箭。意思是把箭贴在弓弦之上,本义为恭敬。《尔雅》:“寅,敬也。”小篆发生了讹变,箭头变成了“宀”。本义也已丢失,借为地支专用名词。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yín 夤(夤夜) yǎn 演(表演)
寅(yín)“ ,髌也。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阴尚强。象宀不达,髌寅于下也。凡寅之属皆从寅。 ,古文寅。”(弋真切) 许慎用“髌”来解释“寅”,对此王夫之《说文广义》阐释:“寅,髌也,膝端也。‘艮其限,列其寅。’《艮》三阳居二卦四阴之会,为膝端之象,字正作寅。”[1]古以十二地支纪月,寅表示夏历正月。此时阳气萌动,离开地下黄泉向上生发,但此时阴气尚强,覆盖阳气,使其不能上达地面。 甲骨文作 、 、 、 、 、 ,胡小石说字形象人两脚相交状。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说“寅”象箭矢之形。姚孝遂亦说“寅”乃“矢”分化而来。他说:“‘寅’之初形与‘矢’无别,即借矢为寅,进而加‘一’作 以为区分。其作 不得谓为从弓,乃区别之文。”[2]西周金文或作 、 、 、 、 、 等,战国金文作 、 、 ,战国包山楚简作 。睡虎地秦简作 ,与今天写法完全一样了。金文中“寅”除作地支第三位外,还有“敬”义,如陈逆簋:“余寅事齐侯。”[3] 寅部没有属字。 *寅yín11画 宀部 地支的第三位。 寅 ☚ 寅部 卯部 ☛ 寅★常◎常
yín表意,甲骨文、金文初象箭矢形,中部加符号以示区别,后字形增繁;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寅”。本义表示前进,假借为地支的第三位。 【辨析】 以“寅”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yín:夤∣yǎn:演。寅 (yín)正月陽欲上出,陰尚强。象宀不達,髕寅於下也。 【按】寅,古文作 、 、 ,象箭矢之形,後加方框,形變爲手,本義當爲箭矢。 注释:右闕疑者,凡五十八文。 會意字正例九,變例十一,闕疑一,凡一千二百五十四文。○會意字之不須識者,凡百三四十字。或爲經典所不見者,或用其假借之字而置本字不用者,故可不識也。特欲此種搜括無遺,故僃録之。然世之能識九千文者,諒亦不少,則直取《説文》讀之可矣,又無取乎區區者爲也。○凡小徐本以爲形聲,而大徐闌入會意者,一切不録。 寅 ☚ 遲 惠 ☛ 00001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