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代北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代北京 明代北京mingdai beijing1368年, 徐达攻克大都,改称北平。为了消除前朝“王气”,明军拆毁了元代的宫殿建筑。从便于守卫着眼, 又改建了城墙, 将北城墙南移5里, 这自然废掉了原来东、西城墙上最北端的各一座城门,使城门总数减为九个(东、西、北面各两座, 南面三座)。永乐元年 (1403), 朱棣改北平为北京, 四年决定迁都北京, 于十五至十八年对北京进行了大规模营建,十九年正月,正式迁都北京。这次营建主要是兴建宫城和皇城。宫城即是现在故宫的范围, 是在元代大内的旧址, 稍向南移, 并加了护城河。皇城的范围比元代有了扩大, 皇城的南门为承天门(清初改称天安门),承天门北部左右两侧,新建了太庙和社稷坛两组严格对称的建筑群。承天门前开辟了一个“T”形的宫廷广场,广场两侧是各中央官署所在。此外, 还在北京城南郊建筑了规模宏大的天地址和山川坛。天地坛是合祭天、地的场所, 1530年, 始将天地分开祭祀, 在北京北郊另修建地坛, 用汉白玉建二层方台,象征大地,每年夏至,皇帝来此祭地神。原天地坛改称天坛并新建圜丘坛——一个三层的圆形石台, 象征天圆, 每年冬至, 皇帝来此祭天祈谷。嘉靖年间,因东北女真兴起,威胁北京,为加强防御,增筑北京外城, 由于工程浩大, 财力不足, 仅在北京城南面筑了外城,周长28里左右。元大都的城墙为用土夯筑的土墙,明代一律改为用城砖包砌。为了培养、选拔官吏,在北京东北部设立了最高学府——国子监,最多时有监生万人。在城东部修了贡院, 是每三年一次举行开科取士的考场。城南部则逐渐形成商业区。 ☚ 靖难之役与建文帝出亡 紫禁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