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昆虫疾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昆虫疾病insect diseases

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前者由各种昆虫病原微生物里引起的疾病; 后者是由机械损伤、中毒、营养和代谢失调、发育紊乱、肿瘤以及遗传等因素造成的疾病。昆虫的传染病发生较普遍,已受到重视。
侵染和传播方式 昆虫病原体一般通过口、肛门、气门、生殖孔等处侵入; 也有不少病原体可穿过表皮或经卵传染。其感染途径可概括为: ❶接触传染,即病原体与虫体接触而直接侵入体内;
❷伤口传染,即病原体从昆虫的相互咬食、天敌刺咬或机械伤口侵入虫体;
❸食入传染,即病原体通过昆虫取食而侵入;
❹胚胎传染,即病原体侵入雌虫生殖系统,并侵入正在母体内发育的卵。
疾病的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前者是病原体已存在于昆虫母体内,虫卵形成时将病原体包入,或产出时污染卵面,甚至整合到母体的细胞结构中,使孵出的幼虫、蛹、成虫也都连续地带有病原体。病原体随寄主世代相传;后者是由一个虫态的病虫将病原体传到同一虫态或同时并存的下一代相同虫态的健虫,也包括不同种的个体间传播。
诊断 昆虫疾病诊断的目的是准确判断疾病类型,为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提供依据。诊断中,首先接触到的是昆虫的病征和症状。病征表示形态或解剖系统的异常,体色、附器或体躯结构的改变。症状表示任何行为及功能的异常;如不正常的动作,对刺激反应不正常,发育停滞,消化障碍(泻痢、呕吐、食欲差),不能交配,不能产卵,呼吸率及心率不齐,早期死亡等;综合症状表示:一组症状同时存在或某些症状的特殊组合,或一种特殊疾病顺序发生的症状。诊断的步骤分为病史和病情的收集、病虫体躯检查、实验室检验及资料分析与断症。
病史和病情的收集
首先正确鉴定病虫学名,如一时未能定出学名,必须将成虫标本保存好备查;正确诊断疾病与正确鉴定虫名在诊断中有同等意义。如果是益虫,应尽可能确定其品种或品系名称;由于品系不同感病程度往往有差异。还应记录病虫的采集地与环境概况及日期、病虫寄主名称、采集人、当时病虫数量及感病程度、感病虫态。采集病虫时应同时采回正常活虫,采回或送检病虫的同时,即应记录病情,尽可能包括一般病征及症状。如有多头病虫,应记录到疾病发展的早期、中期和后期。
病虫体躯检查
体躯检查主要是形态解剖及生理或功能的检验。检查病虫体躯,应对健虫有所认识,首先检查体态、体色、体斑、体表覆盖物、气味等。如可能与正常活虫对比则更有助于诊断的进行。记录轻病及重病、濒死及死后的变化以作进一步诊断的参考。如有多个标本则可做系统的解剖检查;检查皮肤及附器、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包括血淋巴)、内分泌或外分泌腺、肌肉、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感觉器、生殖系统,脂肪体等。常规的体躯检查可通过肉眼观察,也常借助于立体或光学显微镜观察。本阶段有时也能作出疾病的初步诊断,但仍需应用更精细的检验方法为诊断提供更多的证据。
实验室检验
检验目的是查出病虫的病原微生物,包括显微镜检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感染试验、血清反应及生化检验等。显微镜检验可直接检出病原微生物,鉴别到微生物的大类群;根据较完善的检索文献,可鉴别到属、种。微生物要通过适当的染色才能从光学显微镜里清晰地观察其形态结构。相差显微镜可以检查不经染色的微生物。荧光显微镜适用于检查能发荧光的微生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是观察无包涵体病毒的有效工具,也适用于更精细地观察一般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许多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原生动物有时需通过人工培养基培养观察,尤其是观察其生活史的不同时期。有许多病原微生物(如昆虫病毒、立克次体或一些原生动物)只能用活体培养。
感染试验 要弄清从虫体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否为该病的病原体,须用科克(Robert Koch)假设进行判断,内容包括:❶该微生物必须存在于该疾病的各病例中;
❷该微生物必须从纯培养基中分离出来;
❸纯培养出来的微生物,通过接种于感受动物可发生同样疾病;
❹该微生物必须存在于人工感染的动物体内。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病原微生物,可用适当的处理方法,使之符合科克假设的基本观点。感染试验有助于考查病原微生物的寄主范围,分辨类似的病原微生物,考察病原微生物生活史的各时期。
血清反应 用于鉴定苏芸金杆菌的各变种,具有快捷、鉴别力高及简便的特点。由于苏芸金杆菌不同变种的鞭毛具有特异抗原性,可用以产生不同的抗血清。只要根据鉴定的变种和抗血清有无凝集反应,便可知该变种是否与抗血清相应的变种相同。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其他类似病原细菌的鉴定。血清技术还可确定昆虫病毒不同毒株的亲缘关系,如结合单克隆抗体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则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生化鉴定 已成为病原细菌种类鉴定中的常规方法,是苏芸金杆菌各变种鉴别的重要手段。对于昆虫病毒的分类,用生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更为重要;如病毒核酸种类及其分子量,酶切图谱,碱基鸟嘌呤、胞嘧啶的含量比率,病毒结构中蛋白多肽数目和分子量,病毒粒子沉降系数、密度以及含有酶的种类都可用生化技术测定。生化指标可作为许多微生物类群的分类特征。
疾病资料的分析与断症
将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用以确诊。有些疾病,根据几种典型的病征和症状及病原体的镜检即可诊断。在诊断中,有时发现病虫体内有两种病原微生物,其中一种可能为继发性感染,如感染颗粒体病毒的昆虫体内,常可发现大量菌类,为双重感染;但两种病会有主次之别,诊断时应加以区别,或指出每种疾病的发病程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