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昆虫激素与茶树害虫防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昆虫激素与茶树害虫防治insect hormone and tea pest control

昆虫激素包括内激素和外激素两大类, 在一定使用浓度下, 它可破坏昆虫正常发育或干扰害虫行为; 残效期短, 易被生物降解, 对天敌和人、畜安全, 无公害, 常称为“第三代农药”。
昆虫内激素 由内分泌细胞或腺体产生, 主要有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等, 由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脑激素, 经血液流至咽侧体, 激发产生释放出保幼激素;进入前胸作用于前胸腺, 激发产生释放出蜕皮激素。二者协调配合维持昆虫正常发育进程, 人工干预使之失调, 则可收到干扰、破坏正常发育之效。
昆虫保幼激素 主要功能在于保持昆虫幼年期的特征, 具有阻止内部器官的分化与变态, 控制成虫生殖及打破滞育等生理作用, 因此也称为“昆虫变态抑制剂”。目前世界上已有数十种保幼激素(J.H)及其类似物(J. H.A), 一些合成的J.H.A比天然激素活性更高。昆虫受药后, 形态和发育受扰乱, 形成超龄幼虫, 幼虫——蛹或蛹——成虫的中间体, 导致畸变不能发育而死, 甚至成虫不育, 卵不孵化。保幼激素在茶树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2年日本曾用RO-10-9168防治茶小卷叶蛾,每条幼虫只需0.0052微克即不发育成成虫,田间条件下,喷施含有效成分0.1%的乳剂,即可使86~98%的蛹不能羽化成虫,对天敌则无明显影响。此外ZR-515可使各种蜡蚧的卵不能孵化,每头雌成蚧只需0.2微克剂量,即可使所产的卵100%不能孵化,日本用0.02%浓度田间喷施, 角蜡蚧雌成蚧虽仍正式产卵,但卵不能孵化;ZR619的低浓度溶液(含有效成分0.001%) 可抑制桑盾蚧若虫发育。
昆虫蜕皮激素 主要具有蜕皮活性,增进昆虫变态发育。施用后能致幼虫表皮全部硬化或使蛹变畸形而死。昆虫蜕皮激素, 从天然到合成的类别也很多。据安徽宣郎广茶叶公司茶叶研究所资料, 1984年夏季对茶尺蠖2龄幼虫, 进行大田喷施灭幼脲3号1:1000倍液, 经48小时, 全部停止取食, 96小时死亡80%以上。
昆虫外激素 亦称昆虫信息素, 主要由体表分泌腺体产生和释放, 通过空气、水或其它媒介传给其它个体或不同种有机体, 引起行为反应。作用于同种昆虫个体间的信息素包括性外激素, 集聚外激素, 疏散外激素、追踪外激素和告警外激素等。作用于不同种昆虫的信息素有利己素、利它素和共利素等。当今研究应用较多的是性外激素, 引诱异性昆虫进行交配。每种昆虫的性外激素有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异性引诱严格的专一性。但由于化学结构相似, 实际上同科(属)间也常有相互的引诱力。各类昆虫性外激素产生的性别和部位不一, 例如鳞翅目蝶类是雄性, 蛾类为雌性。雌娥的性外激素大多产于腹部末端第7~9腹节节间膜内。自然性外激素的应用, 一般宜于雌蛾羽化一、二天后, 交尾前剪取腹末三节, 浸于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中冷藏, 经研碎取滤液按雌虫头数 (雌虫当量, FE) 滴于诱芯上诱雄。如今许多昆虫性外激素已在人工合成为性引诱剂, 使用更为简便。在茶树害虫方面, 日本合成茶小卷叶蛾性引诱剂用于虫情预测。中国江苏金坛昆虫激素研究所近年合成顺-11-十四碳烯-1-醇醋酸与顺-9-十二碳烯-1-醇醋酸酯,并按1:10配比, 载于橡皮头内, 任其逐步释放诱雄。据茅麓茶场等单位试验, 其引诱效果与诱蛾灯基本一致, 国内对茶尺蠖、茶毛虫、油桐尺蠖、大蓑蛾等性外激素也开始有所研究。性诱剂进而也可作为大田防治措施, 大量诱雄, 改变害虫种群自然性比, 使雌虫减少配偶, 无法交尾受孕,从而降低下一代虫口,但是一般须在虫口密度较低的情况下, 才易获得较好效果。生产上进一步且可采用迷向法, 即在田间多点释放引诱剂, 使雄虫难能觅得雌虫交尾, 从而导致雌虫不能大量有效地进行繁殖, 降低后代种群数量。日本通过对茶小卷叶蛾的迷向试验, 性诱区的虫害比常规喷药区还轻。除茶小卷叶蛾外, 日本和斯里兰卡已鉴定了茶卷叶蛾、茶细蛾的性外激素的组成成分并已有人工合成产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