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心地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心地理论 本世纪初,西欧国家在经历了一段工业化和商品经济大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化有了迅速发展。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德国地理学家瓦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通过对德国南部几百个城镇居民点的考察和分析研究,1933年发表了著名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Die Zentraker Orte in Siidteutschland,Jena),提出了中心地理论。这个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国家)城市和城市职能、大小及组成的空间结构的学说,即城市的“等级——规模”学说或城市区位论,并用正六边形形象地概括区域城市等级与城市规模关系。 这一理论为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 克里斯塔勒运用模型对研究客体的布局原则作抽象的理论概括,其假设前提是不考虑某些地理条件的差异,将空间看成是同一密度的,即均质的,利润的原则起著完全的支配作用。 克里斯塔勒分析了城市等级形成的条件,认为城市等级的出现是受以下三方面原则所支配的: 在这三个基本原则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城市等级和城市体系的形成。 经过分析计算,克里斯塔勒得出结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应当形成如下的城市等级体系:A级城市1个,B级城市2个,C级城市6~12个,D级城市42~54个,E级城市118个。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