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时世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时世妆时世妆是中晚唐时代长安妇女喜用的化妆方式。其特点是两腮不施红粉,只在唇上注以乌膏,两眉画作“八”字形,呈悲啼之状。因此它又名“啼妆”。白居易有一首《时世妆》诗专咏这种妆饰,云:“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蚩思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可见“时世妆”是一种由少数民族地区传来的化妆方式,流行于长安及其它城市。《唐语林》卷一曾说“太尉西平王晟治家整肃,贵贱皆不许时世妆梳”,秦韬玉《贫女》诗亦云“谁念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这说明无论是富贵女子还是贫穷女子,都曾卷入时世妆的妆饰风尚。 时世妆shí shì zhuāng流行的装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时世妆妇女趋时的装饰。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三《上阳白发人》诗:“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又卷四 《时世妆》诗:“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宋苏轼《苏轼诗集》四四 《芍药诗》:“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古代名物 > 香奩類 > 妝飾部 > 諸妝 > 時世粧 > 時世妝 時世妝 shíshìzhuāng 同“時世粧”。 古代名物 > 香奩類 > 妝飾部 > 諸妝 > 時世粧 時世粧 shíshìzhuāng 亦作“時世妝”、“時世裝”。婦女隨應時世之裝飾。唐·白居易《上陽白髮人》詩:“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黏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寳末年時世粧。”又《時世妝》詩:“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宋·洪邁《夷堅丁志·皁衣髽婦》:“然服飾太古,似非時世裝。”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濼陽續録六》:“見一美婦,長不滿二尺,紫衣青衿,著紅履,纖瘦如指,髻作時世粧。” 时世妆shíshìzhuāng也作“时世装”。入时或时髦的服饰打扮。唐白居易《时世妆》诗:“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又《上阳白发人》诗:“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宋苏轼《芍药诗》:“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洪迈《夷坚丁志·皂衣髽妇》:“然服饰太古,似非时世装。”清黄遵宪《番客篇》:“蕃身与汉身,均学时世妆。”清毛奇龄《明武宗外记》:“时诸军悉衣黄罩甲,中外化之,虽金绯锦绮,亦必加罩甲于上。市井细民,无不效其制,号时世装。” 时世妆 时世妆唐白居易新乐府之一。原诗是: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顋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垂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作者写此诗是为了“警将变”。这种变是受西域、吐蕃影响而发生的习俗上的变化。“非华风”的“妆梳”也许不美,但不同地域、民族交往后的相互影响和各自的变化却是必然的。诗中反映的情况,对我们了解当时西域习俗对内地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 阴山道 官牛 ☛ 时世妆 时世妆唐白居易新乐府之一。原诗是: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顋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垂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作者写此诗是为了“警将变”。这种变是受西域、吐蕃影响而发生的习俗上的变化。“非华风”的“妆梳”也许不美,但不同地域、民族交往后的相互影响和各自的变化却是必然的。诗中反映的情况,对我们了解当时西域习俗对内地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 阴山道 官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