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旱作农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旱作农业dry agriculture又称干旱农业。雨量稀少又无灌溉条件的农业。其特点是:种植耐旱作物,选用耐旱品种;通过耕、耙、锄(中耕)等技术措施,保蓄自然降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也有采用保留耕地上的残茬,或在地面铺加碎石、粗砂及其他覆盖物,以及进行必要的休闲等办法以保蓄土壤水分。 旱作农业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属传统旱作农业区。旱作农业要重点推广蓄水保墒、选用抗旱品种、增施肥料、以肥调水、沟播种植、规范化栽培、调整种植结构、立体种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四田”,因地制宜发展烟、油、果多种经营生产。1990年,渭北旱塬25县(区)粮食总产量256.96万吨;油料面积88.54万亩;烤烟面积76.01万亩,总产量占全省的76.2%;苹果面积120万亩,总产量占全省的40.8%; 多种经营产值20.3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9%。 旱作农业Arid Agriculture亦称“干旱农业”,或称“旱地农业”。在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旱作农业的主要特点是:种植耐旱作物,选用耐旱品种,通过耕、耙、耱、锄等耕作措施,保蓄自然降水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多施用有机肥料,培肥地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及植树、种草,以减少水分和肥料的流失。 旱作农业 旱作农业亦称干旱农业。雨量稀少又无灌溉条件地区的农业。主要特点有: 种植耐旱作物,选用耐旱品种; 通过耕、耙、耱、锄等耕作措施,保蓄自然降水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多施用有机肥料,培肥地力,提高水的利用率; 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及植树、种草,减少水、肥流失。我国劳动农民有丰富的抗旱保墒经验,北魏时的 《齐民要术》一书即有这方面的记载。 ☚ 养殖业 节水型农业 ☛ 旱作农业 旱作农业指在干旱缺雨和无水灌溉的条件下,按照生态经济原理,推行一系列抗旱措施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是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综合运用抗旱措施的农业。其中包括农林牧结合,以有机肥培肥土壤,以肥调水; 深松少耕的耕作制度; 大量植树种草,增加绿色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等等。旱作农业虽然比灌溉农业标准低,但投资少,比较易行,在不具备灌溉条件的情况下,扬长避短,同样大有增产潜力。 ☚ 干旱农业 水域农业 ☛ 旱作农业drought-resistant agriculture; dry farm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