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早发白帝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七绝。唐李白作。白因永王璘事获罪长流夜郎,中途遇赦,从白帝城登舟东下,途经三峡到江陵后,写下此诗。诗歌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三峡两岸的独特景物,又借小舟沿江飞速东下,表达诗人遇赦以后的兴奋心情,笔调轻快。 ☚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唐诗篇名。七绝。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二二。题一作《白帝下江陵》,一作《下江陵》。作于乾元二年(759)春。是时,李白因永王璘案获罪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心情异常兴奋,旋即由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乘舟东返江陵(今属湖北省),写下此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舟行之速映衬诗人获赦东返的轻快喜悦心情。全诗可谓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景和情融合无间,且写得明快流丽,空灵飞动。施补华说:“太白七绝,天才超逸,而神韵随之。”(《岘傭说诗》)该诗是体现此种特色的代表性诗篇。沈德潜誉之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说诗晬语》)。其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以猿声山影烘托舟船飘然出峡的迅疾,施补华说:“无此句则直而无味,有此句,走处仍留,急语仍缓,可悟用笔之妙”(《岘傭说诗》),信为“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桂馥《札朴》)的神妙之笔。 ☚ 望天门山 月下独酌四首 ☛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流放夜郎半途遇赦,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作,全诗以轻舟瞬息千里的速度衬托遇赦东归的轻快心情。 从白帝下江陵,有一段很现成的文字可供李白参考,那就是《水经注·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在某种意义上说,李白这时也是适逢“王命急宣”,掉船即回,归心似箭。首句就通过初发时的瞬间感受,以“彩云间”三字,将出发点提得很高,造成下水行船快速加快速的悬念。次句用“一日”、“千里”的强烈时空对比来表现速度感,写情妙在一个“还”字,暗传遇赦而还的轻松愉快之感。 三句通过听觉的延续写一种错觉即速度感的消失,盖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山山有猿,虽然一处有一处的山,一处有一处的猿,一山有一山的猿声,在舟中听去,猿声连成一片,会产生坐飞机那样的速度感消失的错觉。这一句是在进一步强调速度感之前必要的顿挫,无此句则直而无味,有此句则走处仍留,急语仍缓。 经过三句蓄势,四句进而通过视觉的位移,写出瞬息已变的腾飞感。在舟中浑不觉得,出船一看:哇,原来江陵都快到了,船走得好快呀。全诗就妙在表现出诗人坐船的“快”感,其中也隐含了遇赦的轻快心情。 早发白帝城
【释】 1.这首诗大约是乾元二年(759)春,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遇赦,将还江陵时所作。《水经注·江水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译】 清晨,我辞别白帝城时, 白帝城耸立在朝霞彩云之间, 千里之远的江陵 一日飞还。 只觉得两岸高猿长啸, 轻快的小船, 已越过 万重峰峦。 【评】 至德二载(757)十二月,因入永王幕府罪关押于浔阳狱中的李白被判流放夜郎。至乾元二年(759)三月,遇赦放还,李白惊喜过望,立即乘船自白帝返回江陵,写下这首笔调轻快的三峡归舟图,两岸猿啼,本给人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引凄异”之感,但在兴奋中的李白听来,却无异于美妙轻快的旋律,将“两岸猿声啼不尽”与“轻舟已过万重山”相接,“写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二十)。 早发白帝城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诗词简介: 诗题一作《下江陵》,一作《白帝下江陵》。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作,时李白流放夜郎半途遇赦,从白帝城返舟东下江陵。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江陵,今属湖北。此诗之妙在以轻舟瞬息千里之速度衬托遇赦获归时之欢愉心情,诗境流转,回荡有致,被赞誉为“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升庵诗话》卷四)。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一开一合,“走处仍留,急语仍缓,可悟用笔之妙”(施补华《岘佣说诗》),为历代传诵之名句补华《岘傭说诗》)> 李白曾接受永王李璘的邀请协助他讨伐谋反的安禄山,后永王与其兄肃宗争王位失败,李白受株连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在返回的路上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南北朝时代的作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曾以优美的散文描写过三峡。他说,长江三峡,两岸山山相连,重岩叠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船行飞速,两岸常有高猿长啼。李白的这首绝句采用了这些描写,先用船行之速作比喻,后又用凄哀的猿声作反衬,表达了他归心似箭的喜悦之情。 诗人以灵动奔放笔调,表现行舟三峡的快速,创造出一个极其轻快美妙的意境。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写清晨离别白帝城的情境。表现了白帝城的高峻入云,暗示是据高放舟顺流而下,一开篇便给人一种速度感。而彩云萦绕的光明气象,又透露出自己意外遇赦的喜悦。次句“千里江陵一日还”,用极远的空间(“千里”)和极短的时间(“一日”)对照,表现舟行的快速。“还”字用得亲切,把下江陵写得有如还乡,洋溢出欢快之情。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写沿江景物一闪而过,看不真切,但闻山中猿声不绝于耳,连成一片。用听觉的连续巧妙地衬托出舟行之速。第四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写视觉的移动:就在连续不断的猿声中,轻舟已穿越了万重青山。“轻”字极妙,使人产生舟楫如飞的幻觉,把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坦途的轻快情绪全盘托出。全诗笔墨飞动,一气呵成。第三句借猿声作一转折,然后又一泻而下。这样轻快的意境,在唐诗中并不多见。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①,千里江陵一日还②。两岸猿声啼不住③,轻舟已过万重山④。 【解题】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三月,时李白流放夜郎半途遇赦,从白帝城返舟东下江陵。题一作《白帝下江陵》,一作《下江陵》。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公孙述建,因公孙述自称白帝,故名。江陵:今属湖北。诗中以轻舟瞬息千里之速度衬托遇赦获归时之欢愉心情,诗境流转,回荡有致。千百年来传诵人口。后二句一开一合,“走处仍留,急语仍缓,可悟用笔之妙。”(施补华《岘傭说诗》) 【注释】 ①彩云间:一则描绘早晨之云彩,一则形容白帝城地势之高,为下句写水势之急张本。②千里:相传白帝城至江陵共一千二百里,此“千里”乃举其成数。③此句化用《水经注· 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啼不住:一作“啼不尽”。④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 《早发白帝城》zao fa bai di chengStarting off Early from Baidi City→李白 (Li Ba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