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描述riji miaoshu
又称婴儿传记,指对儿童身上发生的新行为或新事情进行的观察描述。日记一般由对儿童发展及研究有兴趣的父母来写。一部完整的日记描述往往是一部儿童生长史。运用这种方法观察时应记录以下三项内容:
❶确认并记载观察对象的年龄,观察时间、地点、观察对象所处环境。
❷观察记录该幼儿的发展、变化和新的行为。
❸观察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下面以美国谢因(Shinn)《一个婴儿的传记》一书中的一段描述日记为例,说明这种方法记载的内容:“第25天,黄昏,祖母坐在火炉旁。她把婴儿平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婴儿感到非常满意,她盯着祖母的脸。这时,我走近祖母,并坐在她身旁,把脸伏在婴儿身上。这样,婴儿不能直接看到我的脸。她努力把眼睛转向我的脸。不久,她额头和嘴唇的肌肉就出现了轻微的紧张。然后,她又把眼睛转回到祖母脸上,继而又转向了我,如此往返几次。最后,她似乎看见了我肩上的一片灯光, 她转动眼睛和头以便能更好地看见它。注视了一会儿,她的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一种模糊的初步的热情。她不再只是盯着它,而是真正地去看它。”在上述记录中,作者以自己的侄女为观察对象进行描述记录。观察者记录了婴儿年龄:25天;时间:黄昏;地点:家中;情境:火炉旁;还有婴儿的情绪、活动、反应等等。在结尾处,观察者还做了概括性结论。上述这个例子可以体现出这种观察法的优点:对儿童的记录较为全面、详细,可以记录儿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可以揭示儿童实际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加深我们对儿童的认识。观察者在一段较长的时间进行追踪研究,能够揭示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情况。但它也有不足之处:首先,观察记录难以客观公正,因为使用这种方法的多为孩子的父母, 其观察记录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其次,由于观察的被试一般较少,因此很难进行推论;另外,这种方法一般要求坚持较长时间, 比较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