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宋词研究
日本仁治元年(1240年,南宋理宗嘉熙四年),京都东福寺藏书有《注坡词》和《东坡长短句》著录,说明南宋时代宋词已传至日本,但日本对宋词的研究却始于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1603——1868)初期,日本学人开始对宋词产生兴趣,探求声律。日本汉学家林罗山和词人加藤明友对《草堂诗余》大加赞赏,并步东坡韵尝试填词。林罗山之孙梅洞曾向清初旅日学人朱舜水请教宋词声律问题。
江户时代末期,日本学人利用词集序跋发表对宋词的见解。著名词人野村篁园论及宋词的体格情辞同楚骚汉赋的关系,并指出填词一道,“唐辟其源,宋隆其轨,大约假绮罗而寓兴,缘悦鞶以摅怀”(《查轩集序》)。词人设乐八三郎在论及宋词与晋乐、吴歌、汉乐府的渊源关系之后,写道:“自句分长短,调定单双,剩粉零脂,人摹玉树之遗声;愁罗恨绮,户仿金荃之绝唱。扇底歌唇半掩,樽前醉袖争翻。敲残板拍于红罗,春风一半;恨杀铃声于翠辇,夜雨三更。乱石崩云,卷电砉雷轰逸气;残阳暮霭,吊金铜玉碗之荒基。竟称居士之绿杨,名扫一字;共羡尚书之红杏,誉映千秋。虽每种夸妍,各家标胜,大抵借迷离之说,以抽跌宕之思”(《梦窗词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两宋词配乐歌舞在于抒情,而抒情又有各自不同的格调。
江户时代末期日本填词复兴,研究宋词声律词韵的著作相继出现。始有词人田能村竹田的《填词图谱》,讲究填词作法,强调平仄、韵字和句读;继有明治初年政孝的《诗余小谱》,专讲词中小令。
进入明治时代,日本填词盛况空前,词论也随之兴起。著名词人森槐南(1863——1911)的词话,不仅接受了宋词有豪放、婉约两种不同风格的看法,而且提出宋代词风南北有别的见解。词人高野竹隐(1862——1921)的论词绝句,描述了苏东坡雄伟豪放的词风,以及苏东坡和辛稼轩词风对陈其年的影响,张玉田词的风格对朱竹坨的影响等等。
明治时代末期,森槐南和森川竹磎对宋词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森槐南在所著的《词曲概论》中,对北宋词和南宋词各列一章专论。此书多论气格,但两宋词的气格未论及,森川竹磎在所著的《补遗》中作了补充。著名词人森川竹磎又以毕生心血编著《词律大成》,此书比清万树的《词律》更为完备。
日本现代对宋词的研究,成就卓著者应推神田喜一郎。他在六十年代出版的《中国文学在日本——日本填词史话》一书中,较为全面系统地评介了日本填词的始末和成就,其中有许多篇章论及宋词对日本词人的影响。七十年代日本相继出现对两宋著名词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有村上哲见的《柳耆卿词在形式上的特色》、《关于苏东坡的词》和《论周美成的词》,青山宏的《李清照词的特色》、《<玉田词>论稿》和《秦少游词论稿》,中健二的《论柳永》,合山究的《苏东坡的自然观》等等,对两宋著名词人及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了较深入地评介和探讨,并展露了系统研究宋词的苗头,如村上哲见的《宋词研究:唐五代北宋篇》。
进入八十年代,日本对宋词的研究内容更为深入广泛。关于宋词词论的研究,有松尾肇的《<词源>与<乐府指迷>》。关于宋词语言艺术的研究,有清水茂的《对句——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手法》。关于宋代词人年谱的研究,有仓田浮之助的《关于苏轼佚注中东坡年谱与篷左文库藏古钞本》,西野贞治的《关于苏轼的注释和年谱》。关于宋词作品和版本的考证,有吉井和夫的《两足院本<东坡集>初探》,左藤保的《宋代词集》,村上哲见的《陶枕词考——<全宋词>补遗三首》。关于宋词韵律的研究,有佐井雅美的《宋词入声韵常用字考》。有关宋代词人研究的评述,有小林广义的《欧阳修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东英寿的《欧阳修研究论著目录稿》等等。
纵观日本的宋词研究,江户时代主要是探求对宋词的理解,配合填词研究声韵问题。明治初年是日本填词的黄金时代,对宋词风格多有探讨。明治末年则是较全面系统研究宋词的源流、发展及其韵律。现代日本填词衰微,研究宋词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多出现于大学讲坛,或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刊行于学术杂志。从研究内容上看,多涉及宋词研究中的高难问题或新发现,同我国学界对宋词研究步骤基本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