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月之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月之交》 诗歌。《诗经·小雅》的第三十三首。这是一首伤时忧世的诗。诗人在诗中描述了日蚀、月蚀、大地震等自然现象,认为天时不正,从而指斥了统治者的腐败,反映了社会危机四伏、分崩离析的政治现实。诗中还大胆地列出了七个乱国者的名字和官职,揭露了正在得宠的幽王妃子褒姒和他们相互勾结、为非作歹的罪恶。全诗以赋为主,直接描述,大胆披露,无所顾忌,表现了诗人极大的忧愤之情。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②。本月初一是辛卯。 日有食之,出现灾异有日食, 亦孔之丑③。这也真是大坏事。 彼月而微④,那月亮,昏无光, 此日而微。这太阳,昏无光。 今此下民,如今不幸众黎民, 亦孔之哀! 无比哀痛怨难伸! 日月告凶⑤,太阳月亮显凶兆, 不用其行⑥。不合法度不循道。 四国无政,普天之下无善政, 不用其良。不用良臣用奸佞。 彼月而食,这月食,虽不好, 则维其常。它比日食算平常。 此日而食,这日食,更不好, 于何不臧⑦! 奈何坏事突然降! 烨烨震电⑧,烈电闪闪雷隆隆, 不宁不令⑨。天下受灾不安宁。 百川沸腾,百河千江洪波涌, 山冢崒崩⑩。崇山峻岭尽碎崩。 高岸为谷,高高崖岸陷为谷, 深谷为陵。深深山谷升作陵。 哀今之人,可叹今日众奸佞, 胡憯莫惩(11)! 何不惩止这暴政! 皇父卿士(12),皇父为首是卿士, 番维司徒(13),番氏担任司徒职, 家伯维宰(14),家伯宰父是总管, 仲允膳夫(15),仲允膳夫掌馐膳, 棸子内史(16),棸子内史管人事, 蹶维趣马(17),蹶氏司马管马匹, 楀维师氏(18),楀氏官职为师氏, 艳妻煽方处(19)。列居高位,美妻势正炽。 抑此皇父(20),哎呀,这皇父, 岂日不时(21)? 为何役民不以时? 胡为我作(22),为何调我去服役, 不即我谋? 事前不跟我商议? 彻我墙屋(23),撤毁我的墙和屋, 田卒污莱(24)。积水长草田荒芜。 曰“予不戕(25),却说:“不是我为害, 礼则然矣。” 礼法这样是应该。” 皇父孔圣(26),人家皇父是大圣, 作都于向(27)。建都向邑土木兴。 择三有事(28),自选亲信有三卿, 亶侯多藏(29)。他们真是大富翁。 不慭遗一老(30),一个老臣也不要, 俾守我王。使他保卫我王朝。 择有车马,车马豪富被选去, 以居徂向(31)。迁往向邑定新居。 黾勉从事(32),尽心竭力去从公, 不敢告劳。不敢叫苦献赤诚。 无罪无辜,没有罪,没有事, 谗口嚣嚣(33)。众口交谗将我诬。 下民之孽,黎民百姓受灾殃, 匪降自天。灾殃并非从天降。 噂沓背憎(34),当面欢合背面恨, 职竞由人(35)。祸患都因有坏人。 悠悠我里(36),悠悠绵绵我心伤, 亦孔之痗(37)。积忧成为大病恙。 四方有羡(38),四方之人乐康宁, 我独居忧。我独深陷愁海中。 民莫不逸,人家无不享安逸, 我独不敢休。我独不敢稍休息。 天命不彻(39),天命不循法度行, 我不敢傚我友自逸。我不敢自图逸乐效众卿。 (采用袁梅译诗) [注释] ①交:指日月交会。②朔月:即月朔,每月的初一。辛卯:是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③丑:恶。④微:幽昧不明。⑤告凶:示人以凶兆。⑥行(hang):轨道。⑦臧:善。⑧烨烨:指电光闪烁。⑨令:善。⑩冢:指山顶。崒(zu)崩:突然崩塌。(11)憯(can):曾、何。惩:警戒。(12)皇父(fu):人名。陈奂《诗毛氏传疏》据《国语·郑语》史伯曰:“夫虢石父谗谄巧从之人也,而立以为卿士……”谈及幽王时事,与此诗相同,疑皇父即虢石父。卿士:总管王朝政事的官。(13)番:人名。司徒:掌管人口、土地的官。(14)家伯:人名。宰:掌管王家内外事务的官。(15)仲允:人名。膳夫:掌管国王和后妃饮食的官。(16)棸(zou)子:人名内史:掌管爵、禄废置等政务的官。(17)蹶(gui):人名。趣(cu)马:主管养马的官。(18)楀(ju):人名。师氏:人名,掌管教育贵族子弟的官。(19)艳妻:指周幽王的美丽宠妃褒姒。煽:意指如火般炽盛的红人。方处:并处于王朝高位。(20)抑:同“噫”。(21)时:农隙之时。(22)作:指服劳役。(23)彻:通“撤”,拆毁。(24)卒:尽。污:积水的洼地。莱:草莽丛生的高地。(25)戕:残害。(26)圣:圣明。(27)向:邑名。《诗三家义集疏》注:“皇父所邑当为尉氏之向。”即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南五十里。(28)有事:即有司。三有司即司徒、司马、司空。(29)亶侯:诚然是。多藏:聚敛很多钱财。 (30)(yin):愿。 (31)徂:往。 (32)黾勉:尽力。 (33)嚣(ao)嚣:众口谗毁的样子。(34)噂(zun)沓:议论纷纭。(35)职:只。竞:争逐。(36)悠悠:无穷尽。里:通“悝”,忧思。(37)痗(mei):忧病、忧伤。(38)羡:有余、富裕。(39)彻:轨道,规律。 [赏析] 这是周大夫作的一首政治讽喻诗,直斥周幽王屡遭自然灾异而不知戒惧,反而宠幸褒姒,重用佞臣,以致乱政殃民,暴虐无道,民不聊生。揭露得十分深刻。 全诗八章。首章写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即夏历八月)初一的日食事件,古人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天变现象。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对这种自然现象还不能够进行科学的解释,他们往往把上天的变异与下界的人事政治联系起来,《汉书·郎𫗱传》载:“𫗱上封事曰:‘日者,太阳,以象人君。政变于下,日变于天。’”又《毛传》:“月,臣道 。日,君道。”因此“此日而微”,即日食,便认为是阴侵阳,臣陵君之象,是君臣之道的反常,也是灾殃即将发生的征兆。因而诗人担心周民即将大难临头。次章写日、月不按常轨运行,出现日食、月食的凶兆。诗人认为这是由于周幽王失政,不用贤良的结果。并认为月食与日食比较起来,月食是常有的事,而日食却是关系到国家朝政的大事,所以诗人把“此日而微”看作是一件极不吉利的事。第三章写雷电、地震、河沸、山崩等灾异,显示了上天的警告和惩罚。据《国语·周语》载:“幽王二年,西周山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而昏聩的周幽王君臣却对此无动于衷。第四章指名道姓地历数七位佞臣和艳妻褒姒,是他们把持朝政,败坏国家。最后画龙点睛似的归结在褒姒身上。诗人认为褒姒是祸乱之源,正如《正月》中所说:“赫赫宗周,褒姒威之。”第五章写皇父的专擅、贪婪和不恤下民。他不顾农时,强迫人民服劳役,毁人房屋,废人田园,还冠冕堂皇地说是“礼法这样是应该” 。第六章写皇父自营私邑;自选聚敛财富之臣为三卿,选有车马的富豪之家,迁往向邑。第七章写诗人黾勉从事,忠于王室,却还遭到“谗口嚣嚣”,受到皇父的迫害。因而诗人得出“下民之孽,匪降自天”的结论,认为人民遭受的灾难都是谗佞之人造成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祸的清醒认识。第八章写诗人为国事忧愁得病了,尽管四方之人富裕康宁,但他宁愿独自坐在家里发愁。虽然天命无常,他也不敢仿效他的僚友自享安乐,仍要勤勉为国。 以上八章,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一、二、三章,写天变灾异及其原因,给周幽王当头棒喝,希冀幽王引以为戒,惩止暴政,可是王无动于衷。第二层次四、五、六章写人祸,即七位佞臣和艳妻褒姒的胡作非为,这是“四国无政,不用其良”的进一步深化,致使周王朝民不聊生,危在旦夕。第三层次七、八两章,写诗人面临朝政日非,大厦将倾无力回天的无穷忧愁和感慨。脉络清楚,层次井然。 这首诗的特点是:对西周末年时弊的抨击大胆、直率、深刻。由于诗人是周王室的下层贵族,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成员之一,他对王朝的内幕和弊端非常了解,他为西周王朝的即将崩溃忧心忡忡。因而他大声疾呼,敢于直接指名批评以皇父为首的七个佞臣和幽王的宠妃褒姒,这在《诗经》中是较为突出的。而且他把天变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并得出“下民之孽,匪降自天”的结论,真是一针见血,切中时弊。这在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保存了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日食年代,“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据历代天文学家如梁代虞𠠎、唐代傅仁均、元代郭守敬等人的推断,这次日食确实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这一历史记载,不仅科学地解决了该诗的写作时代,是在周幽王时期,从而澄清了《郑笺》认为该诗作于周厉王时代之误。并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具有科学价值。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全用赋法,直抒胸臆,但能叙、议结合,诗人在抒发感慨时,既写了自己的不平遭遇,又在不平的遭遇中批判了现实。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其手法之妙是值得借鉴的。 《十月之交》十月之交,(一) 十月日月碰头, 朔月辛卯。在那初一辛卯。 日有食之,(二) 又出现日蚀呀, 亦孔之丑。也真大大出丑。 彼月而微,(三) 那月儿呀没光, 此日而微。这太阳呀不亮。 今此下民,现在这些人民, 亦孔之哀。也真大大可伤。 日月告凶,(四) 日月显示凶相, 不用其行。(五) 不按常轨运行。 四国无政,(六) 四方国家动荡, 不用其良。不用他的贤良。 彼月而食,那月蚀呀月蚀, 则维其常。这本来是平常。 此日而食,这日蚀呀日蚀, 于何不臧! (七) 哎哟,这样不祥! 烨烨震电,(八) 雷轰轰、电闪闪, 不宁不令。(九) 不安宁、不妥善。 百川沸腾,(十) 百川滚滚沸腾, 山冢崒崩。山顶突然暴崩。 高岸为谷,高岸变成深谷, 深谷为陵。深谷变成山陵。 哀今之人,可怜现在人民, 胡憯莫惩。(十一) 灾难没有止境。 皇父卿士,(十二) 皇父他任卿士, 番维司徒,番氏他是司徒, 家伯维宰,家伯他做冢宰, 仲允膳夫,仲允他为膳夫, 棸子内史,棸子他当内史, 蹶维趣马,蹶氏他是司马, 楀维师氏,楀氏他是师氏, 艳妻煽方处。(十三) 褒姒得宠,他们趋炎附势。 抑此皇父,(十四) 啊啊!你这皇父, 岂曰不时? (十五) 自己哪认错误? 胡为我作,(十六) 为啥叫我搬家, 不即我谋。不来商量一下, 彻我墙屋,拆毁我的墙屋, 田卒汙莱。(十七) 田变污池草窝。 曰予不戕,(十八) 还说:我没害你, 礼则然矣。(十九) 道理是这样哩。 皇父孔圣,(二十) 皇父自夸贤良, 作都于向。(二十一) 建都在那河阳。 择三有事,(二十二) 选了三个官长, 亶侯多藏。真是个个贪赃。 不憖遗一老,(二十三) 不愿留一个老成人, 俾守我王。使他守卫周王。 择有车马,(二十四) 选择好车、好马, 以居徂向。(二十五) 出发向那河阳。 黾勉从事,勤恳把事办好, 不敢告劳。不敢诉苦告劳。 无罪无辜,我本没罪没错, 谗口嚣嚣。(二十六) 众口谗言嗷嗷。 下民之孽,下面人的灾害, 匪降自天。不是天降下来。 噂沓背憎,(二十七) 对面欢,背面恨, 职竞由人。(二十八) 都是人所造成。 悠悠我里,(二十九) 茫茫我的家乡, 亦孔之痗。(三十) 也实在太凄凉。 四方有羡,(三十一) 四方都在欢笑, 我独居忧。我独一人悲伤。 民莫不逸,没有人不安逸, 我独不敢休。我独独不敢休息。 天命不彻,(三十二) 天命真难预料,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我不敢仿效我友自图安逸。 注 释 (一)郑玄:“周之十月,夏之八月也。八月朔日,日月交会而日食。” 何楷:“朔月,谓十月之朔日,即交之日也。史绳祖云:‘朔,日也。而乃谓朔月,盖月朔之反辞也。亦犹《书》之月正元日,乃正月元日也。’” (二)阮元:“交食至梁、隋而渐密,至元而愈精。……并推此日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建酉,辛卯朔,日入食限,载在史册。今以雍正癸卯上推之,幽王六年十月辛卯朔正入食限。” 陈遵妫《从十二月十四日日环食谈起》:“是指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光明日报·科学》四十四期,1955年) (三)林兆丰《隶经剩义》:“匪特幽王六年十月朔,食入交限,即前一月望,食亦入交限。此日而食,指十月朔食言。彼月而食,又即指前一月望食言。” 郑玄:“微,谓不明也。” (四)郑玄:“告凶,告天下以凶亡之征也。” (五)郑玄:“行,道度也。” (六)郑玄:“四方之国无政治者,由天子不用善人也。” (七)郑玄:“藏,善也。” 俞樾:“谨按:于即吁字。《驺虞篇》:‘于嗟乎驺虞’,是其证也。于何不藏,犹曰:于嗟乎何其不藏!” (八)毛亨:“烨烨,震电貌。震,雷也。” (九)朱熹:“宁,安徐也。令,善。” (十)王应麟:“《周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注,西周,镐京也,邠岐之所近。三川,泾渭洛(洛即漆沮)。震,动也。地震,故三川亦动。……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毛亨:“山顶曰冢。” 王引之:“卒,当读为猝。猝,急也,暴也。言山冢猝然崩坏也。卒崩与沸腾相对。” (十一)陈奂:“憯当作朁。朁,曾也。惩,止也。胡朁莫惩,言无有止乱也。” (十二)郑玄:“皇父、家伯、仲允,皆字。番、棸、蹶、楀,皆氏。……七子皆用,后嬖宠方炽之时,并处位。言妻党盛女谒行之甚也。敌夫曰妻。司徒之职,掌天下土地之图,人民之数。冢宰,掌建邦之六典,皆卿也。膳夫,上士也,掌王之饮食膳羞。内史,中大夫也,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趣马,中士也,掌王马之政。师氏,亦中大夫也,掌司朝得失之事。六人之中,虽官有尊卑,权宠相连,朋党于朝,是以疾焉。皇父则为之端首,兼擅群职,故但目以卿士云。” (十三)毛亨:“艳妻,褒姒也。美色曰艳。煽,炽也。” 朱熹:“方处,方居其所,未变徙也。” (十四)郑玄:“抑之言噫。噫是皇父,疾而呼之。” (十五)毛亨:“时,是也。” 郑玄:“女岂曰:我所为不是乎?言其不自知恶也。” (十六)严粲:“何为动我以迁徙,而不先就我谋。” (十七)毛亨:“下则污,高则莱。” 朱熹:“卒,尽也。污,停水也。莱,草秽也。” (十八)郑玄:“戕,残也。言皇父既不自知不是,反云我不残败女田业。” (十九)郑玄:“礼下供上役,其道当然。” (二十)毛亨:“皇父甚自谓圣。” (二十一)朱熹:“向,地名,在东都畿内,今孟州河阳县是也。”启华按:向,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北,济源县南面。 (二十二)毛亨:“有司,国之三卿,信维贪淫多藏之人也。” (二十三)马瑞辰:“古慭与整通。整或作𠢦。《小尔雅》:‘𠢦,愿也。𠢦,强也。’𠢦与𠢦 ,皆当作慭。《释文》愿也,强也二训,盖本《小尔雅》。至且也一训,今本《小尔雅》无之,盖今本有脱逸也。愿与强以相反为义。《笺》说正取强也之训。凡言且者,多谓姑且如此,亦与强义近。” (二十四)何楷:“择有车马,亦指皇父言。择谓择有其精,有谓具有其数。自择而有之,盖备辎重以行也。” (二十五)马瑞辰:“按居者,语词。以居徂向,犹云:以徂向也。” (二十六)朱熹:“嚣,众多貌。……言黾勉从皇父之役,未尝敢告劳也,犹且无罪而遭谗。” (二十七)马瑞辰:“《释文》噂,《说文》作僔,云:‘聚也。’……朱氏彬曰:‘屈原《天问》天何所沓?王逸注:沓,合也。诗言小人之情,聚则相合,背即相憎。’” (二十八)朱熹:“职,主。竞,力也。” 严粲:“专力为此者,人也。” 胡承珙:“凡主相争逐为其事者,古语盖谓之职竞。” (二十九)严粲:“悠悠,远也。里,乡里也。” (三十)毛亨:“痗,病也。” (三十一)马瑞辰:“按《文选》李注引《韩诗》薛君章句曰:‘羡,愿也。’……愿羡有欣喜之义。” (三十二)毛亨:“彻,道也。” 黄焯:“道与导同。彻训通,导亦通也。经言天命不彻,犹言天命难知。” 注 音 卯mao铆 臧zang脏 烨ye叶 沸fei吠 腾teng誊 冢zhong肿 崒zu族 憯can惨 聚zou邹 蹶gui贵 楀ju举 艳yan谚 煽shan扇 戕qiang羌 藏zang脏 慭yin胤 嚣ao嗷 孽nie聂 噂zun尊上 沓ta踏 痗mei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