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日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日谈》

《十日谈》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1313—1375)的短篇小说集,也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1348年,佛罗伦萨十个青年男女为逃避黑死病,在乡间住了10天,为消遣时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作品题材广泛,主要取材于西方的寓言、传说和东方故事集,也有不少篇章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经过作者的加工改造,给这些故事注入了新鲜血液,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农民、商人、手工业者、诗人和艺术家,作者通过不同的画面,从各个角度概括了意大利的社会风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品通过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表达了反封建、反教会和“幸福在人间”的重大主题。第一、揭发教会僧侣的恶行败德,撕下他们伪善的神圣外衣。其中有的故事嘲讽了整个教会的腐败和堕落;有的揭露教会推行的愚昧主义;还有的为思想自由的权利而呼吁。第二、赞美男女爱情,反对禁欲主义。其中有的故事对僧侣追求爱情、享受尘世幸福表示同情;有的阐述纯真的爱情是“自然的力量”,是人的高尚要求;有的说明真正的爱情是人生的一种积极因素;还有的称颂了妇女的善良、机智。第三、抨击封建贵族的腐朽愚昧,反对门阀制度和等级特权。其中有的故事揭露了为富不仁的资产者的冷酷无情和奸诈狡猾;有的给作威作福的统治阶级的官吏以无情嘲弄;还有的深刻批判封建门阀制度和等级特权。第四、反映市民群众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其中有的故事肯定了工商业者的才干和品德,有的赞扬了下层人民的机智和勇敢。由此可见,作品从真诚关心人的幸福和命运出发,呼唤人们向封建教会争取自己的生活权利和精神自由。它向有“人曲”之称,是作者民主思想的结晶。但同时需要指出,有些篇章新旧思想杂陈,高低格调并见。作者在歌颂纯真爱情的同时,容忍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在赞扬人们机智的同时掺杂了损人利己的行为。

作品艺术上具有独创性。作者变中古梦幻神秘的创作套式为写实方法,不仅叙述事件,而且开始注意塑造人物,刻画心理,描写环境,概括生活,这对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作者还有意识地注意结构技巧,发展“一千零一夜式”的艺术结构,将可以独立成篇的故事串连起来,镶嵌在框形结构之中,形成统一整体,显得整齐完美。作者还创造性地使用“不登大雅之堂的佛罗伦萨的方言”,通俗、精炼、生动;另外对比、讽刺、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为意大利的散文奠定了基础。


《十日谈》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十日谈》

《十日谈》

《十日谈》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此书1471年在威尼斯出版,15世纪发行10版以上,16世纪发行达77版,此书我国有198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方平、王科一的中译本,198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黄后的中译本。这部故事集描述了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了可怕的瘟疫后,10个男女青年逃到城外,在风景优美的山中别墅住下来。他们除唱歌跳舞外,还每人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取材于中世纪的民间传说、拉丁故事集和东方寓言。此书以爱情为主题,向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出挑战,揭露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卑鄙,赞美劳动者的勇敢和智慧,并表达了男女平等的反封建思想。《十日谈》表现出的摆脱封建枷锁,追求自由生活的倾向,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10个青年从触目凄凉的死城,来到阳光灿烂的人间乐园,象征从中世纪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表达了人文主义者追求尘世欢乐和对人生的热爱。意大利近代著名文艺评论家桑克提曾把此书与但丁的《神曲》并论,称《十日谈》为“人曲”。书中国王、后妃、僧侣、走卒、贩夫、工匠等不同形象及人间百态都进入作者的创作视野。此书是欧洲文学中世纪以来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它反封建、反教会的鲜明倾向,招致教会的非难。1497年,在天主教会发动的宗教狂热中,许多珍贵的《十日谈》版本以“诲淫诲盗”罪名被扔在佛罗伦萨广场上付之一炬,因此,此书最早版本流传下来的非常稀少。薄伽丘死后葬于故乡的坟墓竟被天主教会掘掉,墓碑被扔弃。但是《十日谈》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却是无庸置疑的。莎士比亚的喜剧《辛白林》、济慈的叙事诗《伊莎蓓拉》、拉封丹的《故事诗》等均取材于《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玛格利特·德·那伐尔的《七日谈》在框架结构、艺术构思上明显受到《十日谈》的启发。薄伽丘作品还有传奇《菲洛柯洛》、长诗《菲埃索勒的女神》、学术著作《但丁传》、《异教诸神谱系》等。


《十日谈》 - 外国文学名著 - 可可诗词网

《十日谈》

《十日谈》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意大利]薄伽丘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348年—1353年。作者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和但丁双峰并峙,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最高成就。私生子出身的薄伽丘从小在商人和小市民圈子里长大,喜爱文艺、多才多能,《十日谈》实际上是薄伽丘搜集加工当时民间故事的结晶。100篇故事大都以14世纪的佛罗伦萨为背景,是当时市民社会众生相的生动写照。由于鲜明的反教会倡人本的市民意识倾向,《十日谈》自诞生之日就深受民众欢迎。至16世纪,已刊行87版。天主教会却大为光火,对作者进行了百般侮辱和谩骂威胁,在他死后还掘了他的坟墓。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方平、王科一翻译的《十日谈》,以及由译林出版社出版,钱鸿嘉等翻译的《十日谈》均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1348年,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7个年轻貌美的女郎和3个风雅的小伙子结伴逃到了城外小山上的一所别墅中,唱歌跳舞逍遥自在。10余天的玩乐中,他们以轮流讲故事作为核心节目,故事共计100篇,依天数定名《十日谈》。以下是几则故事的简介:

“天主不怕人糟践”(第1天第2则):

一个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在好友劝说下到罗马考察神的力量。看到罗马教廷教会的肮脏腐败,他大为震惊。但回来后,他却马上改信了天主教。他告诉朋友:你们天主教的神法力无边、坚不可摧,无论信徒、僧侣怎样糟践他,他都丝毫没有反应,天主教的神太厉害了!



《十日谈》插图



“哑巴和修女”(第3天第1则):

健壮俊美的玛塞托假装是哑巴,做了一个女修道院的园丁。院中的修女们忍不住寂寞,就拉他睡觉,品尝男人的滋味。后来,院长也参加了进来。由于夜间骑马太累,园丁招架不住,开口讲话求饶。院长于是向外界宣布:本院发生了神迹!

“花盆中的头颅”(第4天第5则):

伊莎贝塔的情人被她哥哥杀死后,托梦给她,告诉她被葬的地点。她偷偷挖出情人的尸体,将头颅埋在一个花盆里终日守着花盆哭泣。哥哥又把花盆抢走。不久,她悲痛而亡。

“爱到最后一只鹰”(第5天第9则):

费德里科爱上一位夫人,为她耗尽家财却仍未讨其芳心。后来夫人去看他,他一贫如洗,只好把自己最心爱的鹰杀了招待她。夫人被感动了,带着丰厚的陪嫁嫁给了他。

“爱情能力剩余”(第6天第7则):

菲莉帕同情人幽会被丈夫发现,诉诸法庭。菲莉帕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我对丈夫的

求欢有求必应,但能力还有剩余,还能让另一个爱我的绅士心满意足。发挥余力,何错之有?

“内裤头巾”(第9天第2则):

半夜里女修道院院长被匆匆唤醒,去惩治一个犯奸的修女。院长本来正同一个教士寻欢,慌忙中把教士的内裤当做头巾跑了出来。犯奸的修女当众指出了院长的奇怪打扮,院长遂宽恕了她,继续回去寻欢作乐,其他修女很是艳羡。

“国王骑士”(第10天第7则):

国王彼得得知少女莉莎因爱他而病,便去看望她,答应以后把她许配给一个高贵

的青年,而自己只在她额头吻了一下,并发誓要终生做她的骑士。

知名篇章

下面是第1天第2则故事。旨在揭露当时天主教会的腐朽堕落,作者却找来了一个犹太人来进行“称颂”,薄伽丘的讽刺艺术可谓一绝。

那犹太人骑马出发了,日夜兼程,来到罗马教廷。到了那里,自有那里的犹太朋友们隆重地为他接风。他住了下来,但绝不提自己此行的用意,只是细心察看教皇、红衣主教们、主教们以及教廷其他人等的作风。他本来就是个精明人,凭他的耳闻目睹,他早已知道,这里的人从上到下无不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不仅是一般的贪色,而且沉溺男风,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没有了,以至于妓女和娈童当道,不要说大事,就是小事也全由他们包揽。除此之外,他们毫无例外地个个都是贪图口腹之欲的酒囊饭袋,狼吞虎咽起来,个个活像凶禽猛兽。他们的贪色和饕餮一看便知。

再进一步考察,他发现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贪得无厌,甚至人的血肉,哪怕是天主教徒的血肉,以及各种神圣的东西,都可以作价买卖,连教堂里的职位,祭坛上的神器,教徒奉献的牺牲,都可以买卖。交易规模之大,门道之精,决不是巴黎的许多绸商布贾或是其他行业的商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他们借着“委任代理”的美名来盗卖圣职,拿“保养身体”作口实来大吃大喝,仿佛天主也跟我们凡人一样,可以用动听的字眼蒙蔽过去,根本不去过问这些字眼的本意,因之他也就跟我们凡人一样,看不透他们的堕落的灵魂和卑劣的居心了。凡此种种,以及其他许多不便明言的罪恶,叫那个正直的犹太人大为愤慨。他认为,情况已经看够,该回巴黎了,于是便启程返回。

贾诺托一听说他的朋友回来了,就赶去看他,心里只希望他能改信天主教。两人相见,十分高兴。贾诺托等他的朋友休息了几天之后,才去问他,对于教皇、红衣主教和教廷其他人的印象如何。那犹太人立即回答说:

“印象很坏,照我看,天主应该惩罚这班人,一个都不能饶恕。要是我的观察不错的话,我可以说,那里的修士我看没有一个谈得上圣洁、虔诚、有德性,谈得上为人师表,他们恰好相反,个个只知道奸淫、贪财、吃喝、欺诈、妒嫉、骄横,无恶不作,坏到了不能再坏的地步。如果还要再坏的话,那我就只能说,罗马不是一个高居他人之上的圣城,而是一个容纳一切罪恶的大熔炉。根据我的考察,你们的牧羊者以至一切其他牧羊者,理应做天主教的支柱和基石的,可他们却在日日夜夜用尽心血和手法要叫天主教早日垮台,直到有一天从这世上消灭为止。

“不过,我也看到,不管他们怎样拼命想拆天主教的台,你们的宗教还是屹立不动,传播得越来越广,处处发扬光大,这使我认为,一定有神灵在给它作支柱和基石,它确实比其他宗教更正大神圣。所以,虽然前一阵不管你怎样劝导我,我都一点也不动心,不想成为天主教徒,现在我却可以向你坦白讲出来,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我成为天主教徒了。我们一起去礼拜堂吧,到那里之后就请你们按照你们圣教的仪式给我行洗礼吧。”

(选自《十日谈》,钱鸿嘉等译,译林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其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

阅读指导

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十日谈》曾被视为是诲淫诲盗的书籍,而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屡遭查禁。客观上说,这并非毫无根据。在《十日谈》的百篇故事中,的确有相当部分透露着明明白白的肉体享乐主义倾向。这不仅为宗教教会所不容,也常常为保守、谨严、庄重的社会意识形态所诟病、否定。

不过,《十日谈》的产生自有其特殊的时代、民族文化背景。在“序言”中,薄伽丘指出:因为姑娘们自小被封闭在闺房里,深受男权和宗教礼仪的压抑之苦,所以,应该把《十日谈》这样的书献给她们(而不是他们),以开启女智。这样看来,《十日谈》就更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性解放的“女性启蒙读本”。它批判的是宗教的禁欲主义的荒唐和罪恶,弘扬的是新兴市民阶级勃发的人本主义精神。尽管有矫枉过正的弊端,其积极意义仍然是相当重要的。

《十日谈》中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很柏拉图的故事。如第4天第5则“花盆中的头颅”和第10天第7则“国王骑士”的故事,就远远离开了生理性的肉欲而趋向精神恋爱。这类故事数量偏少,乃是因为中世纪将人的精神产物抬得太高,以至于脱离并戕害了生命本身的结果。文艺复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将人从神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对人之情感欲望的张扬是历史变革的必然,也是当时文艺家的当然使命。据此,我们可以客观地理解薄伽丘笔下男欢女爱不亦乐乎的情爱故事。

对反动教会的揭露和批判,是《十日谈》的另一锋芒所指。教会的黑暗,教义的荒唐,教士的愚蠢、虚伪、荒淫,无不在小小故事的嬉笑怒骂中瞬时剥除伪装露出鬼相。无怪乎天主教会对薄伽丘恨之入骨,在他死后还要掘他的坟墓了。

《十日谈》的艺术成就也相当高。在时代的主流文化仍然以拉丁文为书面语言的时候,薄伽丘大胆采用佛罗伦萨方言写作《十日谈》,为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紧扣社会现实,贴近市民生活,《十日谈》甚至被看做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十日谈》独特的连缀短篇故事而为鸿篇巨著的结构,对后来的民间故事体裁的写作影响深远。《七日谈》《五日谈》之类即是这种结构的模仿。最后,《十日谈》通俗幽默的故事讲述技巧,极大的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永远的。

阅读建议

可根据目录上的故事简介,有选择地阅读。注意反教会、爱情、巧智等不同的主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