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日本农业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日本农业经济agricultural economy of Japan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四面环海。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公里。山地、火山地占60%以上。1985年耕地面积421万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森林面积2 52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67%,立木总蓄积量24.84亿立方米。水产资源丰富,产量居世界首位,1983年捕捞量1 197万吨。全国除西部和西南沿海属亚热带气候外,其余大部地区属温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600毫米。1986年人口12.1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0万人, 占总人口的7.7%;农业就业人口484万人,占总人口的4.0%。1971年,政府将全国划分为三大农业地带:❶大城市近郊农业带,以种植蔬菜和饲养畜禽为主;
❷中间农业带,以发展蔬菜、水果为主;
❸边远农业带,以种植水稻、麦类和饲养大家畜为主。
农业生产概况 水稻是日本最主要的农作物,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主要产地为北海道、东北、关东、九州,其中东北地区稻米产量占全国的1/3。麦类是与水稻复种的作物,分布也较广。马铃薯主要产于北海道、长崎等地。牛、羊主要饲养于北海道、九州、东北等地。猪主要分布于九州、关东、东北。农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1957~1960年为4%,1960~1970年为2.3%。1960~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6%农业增长速度慢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呈下降趋势(表1),但与其他产


表1 日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项目
196019651970197519801984
农业净产值占国内总净
产值的比重
10.28.24.74.12.52.4
农业固定资本形成占国
内总固定资本形成的比重
6.66.93.84.54.54.0
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
人口的比重
26.820.615.911.29.14.5
农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
额的比重
4.11.81.90.70.70.5
农产品进口额占总进口
额的比重
19.723.717.216.710.613.6

业的联系则不断加深。1979年,农业及农业关联产业(如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购销、加工、储运等部门)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其就业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24%;在全国生产资料市场的销售额中,农户购置占7%;在全国消费品市场销售额中,农户购买占16%。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由1950年的1 613万人减少到1980年的542万人。在历史上,日本农业以年代以后, 畜产品、蔬菜、水果生产增长较快, 农业生产的部门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1955年, 在农业总产值中稻米占52.6%, 其他粮食作物占18.4%, 蔬菜占6.3%,水果占3.7%,畜产品占9.7%,养蚕占3.1%;1980年则变为稻米占30%, 其他粮食作物占4.9%,蔬菜占17.5%, 水果占7.3%, 畜产品占29.9%,养蚕占1.5%。战后恢复时期(1946~1955年)主要靠开垦土地、增施肥料等措施增加粮食产量, 解决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1955年以后, 农业中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培育良种, 增施化肥和使用农药。60年代开始推广中、小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 70年代后大型农机增加, 逐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983年全国农户拥有15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58.4万台(平均每百户35台)、联合收割机102.1万台(每百户22.4台)、插秧机202.5万台(每百户44.8台),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数以1960年为100, 1970年为185.5, 1980年为309.8。20年间提高2倍。主要农作物的单产也有较明显的提高(表2)。但是, 60年代以后, 由于耕地面积

表2 日本主要农作物年平均产量变化


单位: 千克/公顷

农作物
年份
水 稻小 麦大 豆马铃薯
1960~19623 9832 6101 32717 445
1978~19804 8633 3171 39726 877

减少,除大米、畜产品、蔬菜、水果生产可基本自给外, 食用农产品总的自给率呈下降趋势(表3)。
表3 日本食用农产品自给率的变化(%)

年份
农产品
193919501960197019801983
食用农产品综合91797070
食用 谷 物
大米
小 麦
87
83
129
77
89
43
83
102
39
48
106
9
29
87
10
30
94
11
大 麦107341515
大 豆
蔬 菜
水 果
鸡 蛋
牛奶, 乳制品
肉 类
砂 糖
31
102
109
101
112
100
47
100
100
100
96
138
28
100
100
101
89
91
18
4
99
84
97
89
89
23
4
97
81
98
86
81
29
4
96
81
98
86
80
30

农地改革和农业协同组合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佃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 佃农、半佃农占总农户的70%。1945年,占总农户3.3%的地主占有耕地面积的40%以上;而占总农户2/3以上的农民所有的土地不到耕地总面积的1/4。1946~1950年实行“农地改革”,政府从地主手中征购了193.3万町步(1町步约合0.992公顷)耕地, 转售给475万户农民,广泛建立了自耕农制度。作为农业生产基本单位的农户, 平均每户经营的耕地面积, 1960年约为1公顷, 1970年1.06公顷, 1980年1.17公顷。经营土地1公顷以下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70%。由于单靠农业收入难以维持家计, 在中、小农户中兼业农户不断增多。1950年全国617.6万农户中,兼业农户占50%。1960~1980年,农户总数由605.7万户减至461.6万户, 减少24%; 总农户中兼业农户占的比重由65.7%上升至86.6%, 其中以兼业收入为主的兼业农户, 在总农户中的比重由32%上升为6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农户实行全部或部分协作的农业生产组织也有所发展。1947年12月, 政府在全国农村广泛建立了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农协是由政府指导、农民出资举办的经济合作组织。农协分基层、地方、中央三级。基层农协设在市町村, 又分为综合农协与专业农协。前者所有农户均可参加, 后者由从事专业生产(如养蚕、畜产、养鸡、园艺等)的农户分别组成。农民参加农协以户为单位。参加综合农协的农户也可以重复参加专业农协。全国农户几乎都被组织在基层农协之中。1983年3月底, 全国农协总数9 294个, 其中综合农协4 588个, 专业农协4 706个。农协通过遍布全国的组织机构, 在购销、信用、保险等方面, 同农户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
农业政策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农业经历了10年左右的恢复和发展,以1961年颁布《农业基本法》为标志,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该基本法规定的农业政策主要是: ❶生产政策。中心内容是有选择地扩大农业生产。重点发展需求量趋于增加的农产品,如牛奶、肉类、蔬菜、水果等; 限制生产需求增加不大的农产品, 如水稻、大豆、油菜籽等; 对需求趋于减少、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农产品如甘薯、旱稻、杂粮、大麦、蚕茧等, 则促其减产或转产。
❷价格政策。其核心是稳定重要农产品的价格。自50年代起, 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分为两类: 一是直接控制。即产品由政府统购统销, 并直接制定购销的行政价格, 称为管理价格制度。适用于大米和烟草。一是间接控制, 即产品自由交易, 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同时根据生产成本、物价变动等因素, 政府及有关机构对不同产品分别制定行政价格, 并通过购进、售出和补贴等调节措施, 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属于间接控制的有最低保证价格制度(适用产品为薯类及其加工品、麦类、砂糖等)、稳定带价格制度(即使市场价格维持在有一定上下限的幅度带之内, 适用于猪肉、牛肉、蚕茧、生丝等产品)、稳定指标价格制度(是将市场价格稳定于一定水平, 如奶制品)、差额补贴制度(如大豆、油菜籽、加工用牛奶)、稳定基金制度(即当上市农产品价格跌到一定水平以下时, 由生产者团体积累的稳定基

表4 日本1960~1983年自立经营农户在农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项目
年份
农业收入下限
(户、 万日元)
占农户总
数的%
占农业生产
总额的%
占耕地总
面积的%
占从事农业
者人数的%
占农业固定资
本总额的%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1
1982
1983
48
83
150
310
408
423
442
446
8.6
9.1
6.6
9.2
5.2
4.9
4.5
5.0
23
27
25
36
30
28
27
30
24
22
18
28
19
15
19
18
16
21
19
30
21
19
18
22
19
18
19
27
21
21
21
22

金予以补偿,适用产品有蔬菜、生猪、菜牛、鸡蛋、加工用水果)等。
❸农业结构政策。中心内容是对农地改革后形成的小农经济结构进行改组,促进小农户脱离农业,扶植“自立经营农户”,发展大规模经营。自立经营农户即其生产规模能保证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依靠农业收入可得到与其他产业人员同等收入水平的农户。为此,制定法令,取消对土地持有数量的限制,放宽土地租赁的有关规定,允许农业协同组合发挥中间人作用,促进土地的出租同时政府发放低息贷款,扶助大农户购买土地。1960~1983年, 自立经营农户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变化如表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