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既病防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疾病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邪正斗争的消长过程。邪长正消则病进; 正盛邪衰则病退。因此及时治疗,既可控制病变蔓延; 又免正气的过度损耗。如《药治通义》指出:“治宜防微”《医学源流论》又说:“盖病之始入,风寒既浅,气血脏腑未伤,自然治之甚易。至于邪气深入,则邪气与正气相乱,欲攻邪则碍正,欲扶正则助邪。即使邪渐去,而正气不支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这说明,外邪侵袭人体以后,如果不作及时诊治,病邪就可由表传里,逐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传变途径,做到早期诊断,有效地治疗,才能防其传变。如《难经·七十七难》根据疾病传变规律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临床根据这一传变与防治规律,常在治肝病的同时,配合以健脾和胃的药物,就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自既病防变的思想产生以来,一直为历代医家所沿用。如清代叶天士,根据温热病伤及胃阴之后,病势常进一步发展,往往耗及肾阴,故主张在甘寒养胃的方药中,加入一些咸寒滋肾的药物,并提出了“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也是既病防变这一治疗原则在临床上具体运用的规范。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中,掌握时机,及早治疗,以防止病邪的发展和传变,避免不良后果,是非常关键的。 ☚ 三因制宜 治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