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无名氏《一剪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无名氏《一剪梅》

无名氏《一剪梅》无名氏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释 ①漠漠:烟雾弥漫的样子。②欲眠三:蚕儿已快三眠。眠三,即三眠,蚕自初生至成蛹,蜕皮三四次。蜕皮时不吃不动,其状如眠,故称“三眠”。③柘:一种桑科植物,叶子可养蚕。④百不堪:极言无法忍受。⑤呢喃:燕子叫声。⑥篝灯:灯笼。锦书:即家信。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湖天春色图【清】 吴历

鉴赏 这是一首浸润了江南烟雨的小词。它以春日的梅雨、三眠的春蚕、满筐的桑叶,描绘着江南的风物民俗。仿佛一幅江南烟雨图缓缓展开,我们随着这画面步入到暮春的江南。

“漠漠春阴”,是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浣溪沙》)的天气。春季多雨,气候潮湿,空气中常常弥漫着雨意和烟尘,天色略略有些阴。他喝了一点酒,微微地有些醉了,这时风吹动衣襟,雨点落在衣衫上。“透”是透入的意思,说明风雨不小。“春衫”能带给人柔软轻薄的感觉,同时也呼应首句的“春阴”,说明季节已经是春天了。到了春天,即使风雨透入衣衫,也不会觉得很冷。

有些醺醺然,他走在这风雨的田野里。也许他看见了茂盛的桑树,也许听到了蚕宝宝吃桑叶的沙沙声——这声音在那个季节的江南农家是随处可听的——于是他宕开一笔写民间的风物:“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蚕儿快要进入三眠了,家家户户都在筐里篮里装满了桑叶和柘叶。蚕事和桑叶,这些都是江南独特的风物。

下阕转笔写忧愁。无法忍受的“离怀”取代了上阕中淡淡的烟雨,“先自”是本来就这样、已经这样的意思。辛弃疾《瑞鹧鸪》云:“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又添愁。”在这首词里,词人说本来离怀就已经让人难以忍受,何况又听到了墙间梁上燕子的呢喃。这意思与姜夔《齐天乐《蟋蟀》词中所言是很相近的:“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樯燕呢喃。梁燕呢喃。”在墙上梁间叫唤的燕子唤起了他的乡愁。他点燃篝灯,展开了家信。于是乡愁缭绕,情深意切:“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为他寄信来的家人身处江南,所以他的心思也全在江南。至此,才知他上阕所写的江南风物、烟雨蒙蒙,都不过是他记忆中的江南风景。原来这是一首游子思归的作品。浓郁的抒情气氛与江南气息的弥漫,都不过是为了叙说乡愁的悠长。明白了这一点,再回头看上阕那漠漠春阴、江南风雨、桑叶满筐,便能细细体味出这字里行间饱含的无穷眷恋。(黄阿莎)


无名氏《一剪梅》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无名氏《一剪梅》

《一剪梅》·无名氏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这首词《全宋词》收入。主旨是写暮春时节游子的孤寂离怀。

首言风雨阴沉的暮春时节,词人饮酒半酣,风雨侵透了他的春衫。几笔勾勒,已见游子之落拓形象。“漠漠”二字,形容天色阴沉,也显示出茫无所从的心境。“人家”三句,写农村所见。蚕儿快要三眠了,妇女们采撷桑叶、柘叶,……

过片,揭示出游子心情,道破他的“离怀”之不堪忍受,点明主题。燕子在船的桅杆上、河梁上呢喃,双双对对,那么美满,那么亲切,自己却孤身在外,乐景再度衬托哀情,仍是一种反衬。

夜幕已经拉开,飘泊无归的游子不能入睡,他从怀里取出家人寄来的锦书,就着灯笼,一遍一遍,阅读、品尝着这别离的滋味。……

词中描绘了暮春景色,既有美好风光,又有阴沉风雨,无论哀景、乐景,都宽解不了词人抑郁的心情,都衬托着他那驱不散的离怀。词中“春衫”、“筐篮”、“呢喃”、“江南”等词重迭出现,情景融和,表达出悱恻缠绵的情感。词人的立足点应是长江北岸,靠近河梁的蚕事之乡,或在旅次,或就在船中,难于确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