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旅Lǚ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 《风俗通》周大夫子旅之后。” 以字为氏。
❷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吕侯之后有旅氏。” 吕侯,炎帝之裔,故此 “旅” 当系出姜姓。吕、旅同音,当以同音字而分族。
❸ 《姓氏考略》 注云: “亚旅,官氏,以官为氏。”亚旅,古代上大夫之别称。望出南安。
汉代有旅卿、旅罢师。

旅lǚ

❶軍隊編制單位,古以士卒五百人爲旅。亦泛指軍隊。揚雄《長楊賦》:“於是圣武勃怒,爰整其旅。”杜篤《論都賦》:“虓怒之旅,如虎如螭。”
❷武事。王粲《羽獵賦》:“因時隙之馀日兮,陳苗狩而講旅。”
❸在外作客。見“羈旅”、“商旅”。
❹陳列。張衡《西京賦》:“五緯相汁,以旅于東井。”
❺共同。班婕妤《擣素賦》:“或旅環而紓鬱,或相參而不雜。”
❻眾。揚雄《蜀都賦》:“合踈明,綏離旅。”

旅lu

谷物蔬菜不种而生;野生。汉古诗《十五从军征》:“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晋·陶渊明《悲从弟仲德》:“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 隆窊   旅宦 ☛

旅lǚ

❶军队中五百人为旅。《周礼·小司徒》: “五卒为旅,五旅为师。”郑玄注: “卒,百人;旅,五百人;师,二千五百人。”《小雅·采芑》三章:“陈师鞠旅,显允方叔。”毛《传》:“鞠,告也。”郑《笺》:“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此言将战之日,陈列其师旅誓告之也。陈师告旅亦互言之。”《小雅·黍苗》三章:“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毛《传》:“徒行者,御车者,师者,旅者。”郑《笺》:“步行曰徒。召伯营谢邑,以兵众行,其士卒有步行者,有御兵者。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春秋·传》 曰: ‘诸侯之制,君行师从,卿行旅从。’”
❷泛指军队。《大雅·皇矣》五章: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毛《传》:“旅,师。”郑《笺》:“赫,怒意;斯,尽也。文王赫然与其群臣尽怒,曰整其军旅而出。”《大雅·常武》五章:“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孔《疏》:“王之师旅虽经淮夷,其师之盛啴惮然,闲暇而有馀力也。其行动之疾,如鸟之飞; 其赴敌之速也,如挚之翰。”
❸士众。《大雅·大明》七章: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段玉裁注:“引申之凡众之称。”毛《传》:“旅,众也。如林,言众而不为用也。”孔《疏》:“殷商之兵众,其聚之时如林木之盛。”《鲁颂·閟宫》二章:“敦商之旅,克咸厥功。”郑《笺》:“敦,治; 旅,众;咸,同也。武王克殷,而治商之臣民,使得其所同,同其功于先祖也。”《商颂·殷武》一章:“罙入其阻,裒荆之旅。”郑《笺》:“罙,冒也。冒入其险阻,谓逾方域之隘,克其军率而俘虏其士众。”
❹随从之众。《周颂·有客》一章:“有萋有且,敦琢其旅。”郑《笺》:“(微子)其来威仪萋萋且且,尽心力于其事,又选择众臣卿大夫之贤者与之朝王。”朱熹《集传》:“敦琢,选择也。旅,其卿大夫从行者也。”王先谦《集疏》:“黄山云: ‘微子有文德,能化其从臣,使皆有威仪文章之美也。’”
❺陈,陈列。《小雅·宾之初筵》一章:“笾豆有楚,肴核维旅。”毛 《传》: “楚,列貌。肴,豆实也。核,加笾也。旅,陈也。”郑《笺》:“豆实,葅醢也。笾实,有桃梅之属。” 《商颂·殷武》六章:“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毛《传》:“旅,陈也。”《说文》:“楹,柱也。”
❻地名。见 《史地篇》〔旅〕条。
❼通“膂”,见〔旅力〕条。

☚ 旆旆   旅力 ☛

古地名。古密须国境内。《大雅·皇矣》五章:“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毛《传》:“按,止也。旅,地名也。对,遂也。”孔《疏》:“以止此密人往旅地之寇,密人侵共,复往侵旅,故兴兵以止其寇也,所以必伐密者,以厚其周之祜福,以遂于天下之心。” 陈奂《传疏》: “《韩子·难二》云: ‘文王伐盂,克莒,举丰。’克莒,即诗之‘徂旅’也。旅为密须国之地名。以按徂旅,正是伐密须中事也。”旅,今甘肃灵宝县境内。

☚ 旄丘   衮职 ☛

读音l·ü(ˇ),为ü韵目,属u—ü韵部。力举切,上,语韵。
❶旅行。
❷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在“师”与“团”之间。
❸泛指军队。

上一条: 下一条:

旅律lǚ

❶次序;末尾。例:名次排~在后,快到后尾了。
❍ 队排~到后尾去了。
❷众多。例:人多~不可得罪,小心犯了众迕!
❸道路。例:路~远,一天走~不到。
❹养。例:养~儿女,将他们抓~大。
❍ 他养~了几个憨狗,专门咬(shǐ)人,给人提意见。
《汉语大字典》:“旅,次序。”《方言》:“旅,末也。”《尔雅》:“旅,众也。”又“旅,途也。”又“旅,养也。”

〔lu〕
旅店 〔lu dian〕 jib janb.

{}5016子弟,后代。古方言。《方言》第十三:「裔、~,末也。」清钱绎笺疏:「《诗・周颂・载芟篇》:『侯亚侯~。』毛传云:『~,子弟也。』…《周礼・天官・宰夫》云:『使其~、师、有司而治之。』注云:『冢宰,下士也。子弟谓之~,下士亦谓之~,义与裔胄同也。』」从。中原官话。河南永城。沿着。胶辽官话。山东安丘〖〗。~着河往东走,就到了家了。

旅lǚ

❶军队编制单位,在师以下,团或营以上。
❷泛指军队
 △ 军~作家|劲~。
❸离家在外地
 △ ~游|~居。
【注意】右下不要写成“氏”。

❶出门在外;出外游览:~客︱~伴︱~途︱~程︱~行︱~游︱~居︱~次︱~店︱~馆︱~舍︱~社︱~邸(di)︱~费︱行~︱商~︱羁(ji)~︱逆~。
❷军队的编制单位,在师之下,团之上。
❸泛指军队:军~︱劲(jing)~。
❹一同:~进~退。

旅lǚ

❶ 在外地做客,旅行:商旅│旅客│旅途。
❷ 军队的一级编制,上隶于师,下辖若干团。
❸ 指军队:军旅│师旅。

见[羇旅][易旅]

旅lǚ

❶众。《左传·昭公三年》:“敢烦里旅。”杜预注:“旅,众也。”《九叹·离世》:“谗夫党旅其以兹故兮。”
❷客。《周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陆德明释文:“郑(玄)曰:‘资货而行曰商;旅,客也。”《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旅lu

旅伴 旅程 旅店 旅费 旅馆 旅居 旅客 旅社 旅舍 旅途 旅行 旅游 旅长 羁旅1 劲旅 军旅 商旅 行(xing)旅2 旅行社 旅行团 旅游区 旅游鞋 旅游业 旅进旅退3 旅行结婚 旅游环境 旅游经济 旅游农业 旅游商品 旅游文化 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 强兵劲旅 旅游黄金周

旅lǚ

旅lǚ

军队编制单位,在师和团(或营)之间。1915年朱执信《讨龙之役报告书》:“潮州由邓君委邓文辉(前江西旅长)、谢崧生两君办理。”

❶衆也。《詩經·小雅·采芑》: “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鄭玄箋:“旅,衆也。” 《詩經·魯頌·閟宫》: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鄭玄箋: “旅,衆。”《周禮·天官·冢宰》: “治官之屬: 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二人。” 鄭玄注: “旅,衆也。” 《周禮·天官·掌次》: “凡祭祀,張其旅幕。” 鄭玄注: “旅,衆也。” 《周禮·夏官·司士》: “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 鄭玄注: “旅,衆也。” 《儀禮·士冠禮》:“筮人還東面,旅占卒,進告吉。” 鄭玄注: “旅,衆也。” 《儀禮·燕禮》: “尊士旅食于門西。” 鄭玄注: “旅,衆也。” 《儀禮·大射》: “尊士旅食于西鑮之南北面。”鄭玄注: “旅,衆也。” 《儀禮·士喪禮》:“卒筮執卦,以示命筮者,命筮者視反之,東面旅占卒。” 鄭玄注: “旅,衆也。” 《禮記·曾子問》: “曾子問曰: 諸侯旅見天子,入門,不得終禮,廢者幾。” 鄭玄注:“旅,衆也。” 《禮記·郊特牲》: “旅幣無方,所以别土地之宜,而節遠邇之期也。”鄭玄注: “旅,衆也。”
❷五百人爲旅。《詩經·小雅·黍苗》: “我徒我御,我師我旅。”鄭玄箋: “五百人爲旅,五旅爲師。” 《詩經·大雅·皇矣》: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毛傳: “旅,地名也。” 鄭玄箋: “五百人爲旅。” 《論語·衛靈公》:“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鄭玄注: “萬二千五百人爲軍,五百人爲旅也。軍旅末事,本未立則不可教以末事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 《論語·衛靈公》: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鄭玄注: “五百人爲旅。”(《通德堂經解》) 《論語·衛靈公》: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鄭玄注: “五百人爲旅也。” (《鄭氏佚書》)
❸國有故而祭曰旅。《周禮·天官·掌次》: “王大旅上帝,則張氊案,設皇邸。” 鄭玄注: “大旅上帝,祭天於圓丘。國有故而祭亦曰旅,此以旅見祀也。” 《周禮·春官·司尊彝》:“大喪,存尊彝,大故亦如之。” 鄭玄注:“旅者,國有大故之祭也。” 《周禮·春官·眡瞭》: “大喪,廞樂器,大旅亦如之。” 鄭玄注: “旅,非常祭,於時乃興。”
❹猶“處” 也。《周禮·地官·司徒》:“旅師: 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鄭玄注: “主斂縣師所徵野之賦穀者也。旅,猶處也。”
❺陳也。《周禮·春官·大宗伯》: “國有大故,則旅上帝及四望。” 鄭玄注: “旅,陳也。陳其祭事以祈焉。” 《周禮·秋官·司儀》: “主國五積三問,皆三辭,拜受,皆旅擯。” 鄭玄注: “鄭司農云: 旅,讀爲旅於大山之旅,謂九人傳辭相授於上下竟,問賓從末上行介還,受上傳之。玄謂旅,讀爲鴻臚之臚,臚,陳之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旅,如字,又音臚,力於反。”
❻序也。《儀禮·鄉飲酒禮》: “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受酬者降席。” 鄭玄注: “旅,序也。”《儀禮·鄉射禮》:“未旅。”鄭玄注: “旅,序也。” 《儀禮·燕禮》: “賓以旅酬於西階上。” 鄭玄注:“旅,序也。” 《儀禮·大射》: “賓告于擯者請旅,諸臣擯者告于公,公許。” 鄭玄注: “旅,序也。”
❼行也。《儀禮·特牲饋食禮》: “長兄弟西階前北面,衆賓長自左受旅如初。” 鄭玄注: “旅,行也。”
❽下士也。《禮記·檀弓下》: “孟獻子之喪,司徒旅歸四布。夫子曰: 可也。” 鄭玄注: “旅,下士也。”
❾道也。《禮記·郊特牲》: “臺門而旅樹,反坫,繡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禮也。鄭玄注: “旅,道也。”
❿猶“俱” 也。《禮記·樂記》: “今夫古樂,進旅退旅。” 鄭玄注: “旅,猶俱也。”
⓫祭名,諸侯祭山川,陪臣祭太山。《論語·八佾》: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 鄭玄注: “旅,祭名,禮,諸侯祭山川,……陪臣而祭太山,非禮。”(《卜天壽抄本殘卷《論語》鄭注》
⓬客也。《易·復》: “象曰: 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鄭玄注:“資貨而行曰商。旅,客也。” (《通德堂經解》) 《易·復》: “商旅不行。” 鄭玄注:“旅,客也。”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易占部 > 卦爻 > 旅
旅  lǚ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離上,火山旅,䷷。《序卦》:“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雜卦》:“親寡,旅也。”《易·旅》:“旅,小亨。旅貞吉。”《象》:“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後代星術家又推演出:旅爲離宫八卦中一世卦,五行屬火。小周天火候圖中主二十六日夜。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商店旅舍部 > 旅舍 > 旅次 > 旅
旅  lǚ

即旅次。

旅lǚ

〖代词〗
表示逐指,指代人。作定语。可译为“各”(1)。《敬姜论劳逸》: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大夫官与各地方长官辅佐天子依次处理人民的事情。


旅lǚ

〖名词〗
古代军队单位,五百人为一旅(1)。《吴许越成》:有田一成,有众一旅。——有土地一成,有士卒一旅。

旅lǚ

❶ 古代军队编制,五百人为一旅。《孙子·谋攻》:“全~为上,破~次之。”
❷ 军队。《论语·先进》:“加之以师~,因之以饥馑。”《盐铁论·非鞅》:“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之费。”
❸ 众,众人。《周礼·天官·掌次》:“凡祭祀,张其~幕。”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❹ 共同。《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进~退。”王禹偁《待漏院记》:“复有无毁无誉,~进~退……亦无所取焉。”
❺ 陈列。《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庭实~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
❻ 旅居。《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弃其次,而~于明年之次。”
❼ 旅客。《齐桓晋文之事》:“商贾皆欲藏之王之市,行~皆欲出于王之涂。”范仲淹《岳阳楼记》:“商~不行,樯倾楫摧。”
❽ 祭祀。《论语·八佾》:“季氏~于泰山。”

*lu

C2C3
❶出行在外:羁~/~居海外。
❷<文>与“稆”同。野生的谷物等:井上生~葵。
❸军队编制单位:~长/炮兵~。
❹军队:军~生活/劲~。
❺<文>共同:~进~退。
❻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离上。

寄居

寄居

寄(寄止;寄住;寄泊;寄榻) 寓(寓居;寓泊;寓足;寓迹;羁寓;托寓) 栖泊 栖止 栖宿 托居托宿 赘居 止托
寄居在别人家里生活:寓食 旅食
寄身于深邃幽隐之境:托幽
租房寓居:僦寓
寄居外地:侨(侨居;侨住;侨寓;侨寄)客(客处;客居;客寄;客寓;作客) 旅(旅食;旅居;旅寄;旅寓;栖旅;寄旅;附旅) 羁(羁寓) 羇 游寓 寄外 寓贯
 寄居京城:附京
 寄居国外:侨居
 单身旅居在外:孤羁 孤旅
寄居异乡:羁旅
栖居,寄居:栖处
栖息寄居:栖居
飘泊寄居:飘寓
孤单寄居:孤悬客寄
安身,寄住:栖寄
长期寄居他乡:旅羁 羁旅
 羁旅无定:羁游
 东奔西走,居无定所,长期寄居他乡:漂泊羁旅 飘泊羁旅
(居住在他乡或别人家里:寄居)

☚ 闲居   安居 ☛

旅社

旅社

店(店房;店舍;店家;店肆;行店;车~;歇~) 馆(客馆;旅馆;别馆;外馆;楚馆) 舍(舍馆;客舍;行舍;旅舍;驿舍;谒舍) 邸(邸舍;邸第;客邸) 旅(旅店;旅宿;逆旅) 铺(铺驿;铺递) 驿站 客寓 蘧庐 殊庭歇家 栈房 僦椽 路室
客栈,旅店:灯火店
传舍,旅舍:客传
宿食之所:
旅途中的住宿处:途次
招待宾客的处所:客馆 客次
接待宾客之所:宾次
专门用来招待宾客的房舍:客房
招待宾客的旅社:招待所
招待宾客居住的房舍:馆(馆舍;馆院;迎客~) 顿(顿所)
饯饮的馆舍:饯馆
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
古代边境上用以了望、迎送的楼馆:寓望
有饮食的旅社:宾馆
供过客食住和安置车马的馆舍:厨传
北魏时在洛阳城南所设的宾馆:四夷馆
古代所设的宾馆:
人马可住的旅社:马店 马栈
设备简单的旅社:鸡毛店
规模较小的普通旅店:客店 客坊
设备较简陋的旅馆:客栈
乡村旅舍:野馆 村店
古代兼具货栈、商店、客舍性质的处所:邸店 邸肆
古时供人休息住宿的处所:传舍 驿传
馆驿,传舍:邮馆
驿站,传舍:邮驿
都邑的传舍:都亭
旧时租期较长、按月计租的旅馆:公寓
(营业性的供旅客住宿的地方:旅社)

另见:营业 游人 住宿 馆舍

☚ 旅社   驿站 ☛

军队

军队

军(军马;军伍;军师;军戎;军班;三~;大~;骑~;空~) 旅(军旅) 兵(兵马;兵戈;兵师;兵旅;兵队;兵众;甲兵;鹤兵;步~;工~) 伍(士伍;队伍;行伍;部伍;褚伍;戎伍;尺竹伍符) 师(师众;师徒;兴~)武装(~力量) 人马 卒乘 行列行阵 行陈 车革 居曲 部曲 麾旌 麾旆 麾斾 鹤仗 毒帜 营马 戎行 戎马 戎骖
古代的军事集合体:军团
军队的统称:部(部队) 军旅 云旅
军旅,部伍:云队
军队,军事:戎轩
军队,士兵:武卒
行伍,军队:戎戍
士兵,军队:兵戎 兵甲
与军队有关的:戎(~事) 兵(~务;~器)
军队各部:诸校
整个军队:全军
全部军队:六师
全军中除主力部队以外的部分军队:偏师
军队的前列:
军队的前导:军导
京师的军队:中军(~宝账)
先头部队:前锋(前锋军) 前军 前阵 前驱 驱先
先头部队,先行者:前茅
先锋,先头部队:头哨
作战的先头部队:头阵
军队作战时在正面部队两侧的部队:两翼
作战时部队的两翼:侧翼 翼侧
一个队形的左侧或右侧:翼(右~;两~;轻~)
后续部队:后军
行军时走在最后的部队:殿军
行军时居于尾部者:后殿
居后续进的部队:后继 踵军 后军 后系

另见:士兵 队伍 军容 军营 军帐 保卫 守卫 防守 作战

☚ 军队   各种军队 ☛

共同

共同

同(通同) 相(相胥;相与) 旅(~进~退) 群然 等比 共通 杂然
表示共同:连臂
共同做某事:携手
与别人一同做某事:伙同 扶同
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
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协作
 互相配合,彼此协作:一搭一档
跟别人一起到某处去或做某事:皆 偕(偕同;相偕) 俱
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共(~襄盛举) 一齐 一起 一发 一并 一道 一同 等比 顿党
 共同,一起:朋(~飞;~心合力) 相共 与共(生死~)
和合共同:协同
与有关方面共同:会同
同心协力去做:齐功
(大家一起做:共同)

另见:一同做 配合 完成

☚ 共同   并行 ☛

行政区划单位

行政区划单位

省(~份;省级) 市 地州 县 乡(~所) 镇 区(省~;地~;分~;特~;专~;本~;社~) 盟
旧时乡以下基层单位:里(~正)
机关内部的办公单位:处(处级) 科(行政~) 部(部门) 室(科室) 课(总务~) 段 股 委(党~;团~;工~) 办(外~;~公厅) 厅(省~;工业~) 司(礼宾~)局(市~;文化~)
某些单位的名称:台(天文~) 所(研究~) 院(医~;产~)
某些服务单位:社(旅~;茶~)
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军 师 旅 团闾
集体的编制单位:队(连~)
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组(~员;小~)
规定的单位:点(蹲~)
自己所在的单位:本位(~主义)
总部的下属单位:分部
以电谋私的电力管理单位:电老虎
(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部门:单位)

另见:组织3 机关 团体

☚ 单位2   官职 ☛

次序

次序

次(次第;辈~;业~;节次;比次;名~;目~;车~;行~;班~;场~;轮次;诠次) 序(顺~;工~;语~;词~) 第(~十;第次;第序;等~;品~;诠第) 旅 录 叙 贯(贯序) 甲乙 节级 齿弟
条理,次序:伦(伦次) 条序
等级次序:陔 陛 阶次 等次 等杀 等衰 差秩
年龄的次序:齿序
官阶的次序:阶序
选授官职的次序:铨次
类别的次序:部次
排列的次序:次比 序次
编列的次序或等第:号(头~)
排行的次序:行第 第行
朝官站立的次序:鹓序
朝官的班次:鹭序 鸿序
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程(程序;议~;课~) 节次
按日排定的行事程序:日程
办事的程序:手续
办事的程序和规则:章法
手续清楚:来去分明
事物相承接的次第:层次
事物的条理次序:伦类
书中篇章的顺序:篇次 篇第
运行的次序:运次
轮番的次第:番第
先后承接的次序:继序
正常的次序:秩叙
按年龄大小定次序:齿叙
按来到的先后定次序:先来后到
(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次序)

另见:秩序 序数 编次 考试 比赛 排列 混乱 整齐

☚ 次序   依次 ☛

游人

游人

游客
旅行的人:旅(旅客;行旅) 客 羁人
旅行在途的人:旅人
外出旅行的人:鞭丝帽影 鞭丝茸帽 藤帽丝鞭 帽影鞭丝
春天的游人:春人
到较远距离游玩的人:客旅 客人 过客行客 羁客 行宾 过旅 征旅 愁旅
云游四方的人:云客 云水客
浪游四方的人:云水散人
旅途中的同伴:旅伴
同游的人:游侣 游伴
浪游之客:雨巾风帽
指导游玩的人:导游(导游者) 领讲

另见:旅行 旅玩 出游 人多

☚ 来去的人   食者 ☛

植物生

植物生

出生:发芽
树木砍伐后新芽萌生:
刚生的:新生 苏生
本地生或自己生:土生 自生(~自灭)
不种而生:
谷物不待种而自生:穞 稆 旅
凭空出生:虚生
草木初生的样子:芚 茁茁
嫩叶初生的样子:光新(~绿叶)

☚ 植物生长   发芽 ☛

道路1

道路1

路(路子;路径;路陌;路轨;路道;路数;路途;路蹊;路轨;路头;街路;躅路;衢路;行~;土~;石~;马~;择~) 道(道里;道儿;道径;道途;道术;道程;蹊道;行~;老~;古~;故~;泥~;车~;旱~) 途(途径;途陌;川途;中~;津~;轨~;沿~;半~) 轨(轨路) 旅 辙 场塗 涂(涂径;涂路;川涂) 术(术阡;术径;术衢;径术;衢术) 川 行(行道;行路;行途;千里之~) 堩(止柩于~)迒 阡 经纬 堠程 衢逵 逵陌
途路,道路:途陌
路程,道路:途程 途轨 途路
前去的道路:往路
来的路:来路
来时走过的路:原路
返回的路途:归途 归塗 还途 返路
整条路:满路 倾路 载路 载途(风雪~) 载道(怨声~)
经过的道路:扫道
帝王车驾所经的路:辇道 辇路
以前走过的路:老路
本来不必走而多走的路:冤枉路

另见:途径 交通 行路 行人 车子 路程

☚ 道路1   路的各部 ☛

旅lǚ

力举切,上语。
❶军队编制单位,五百人为一旅。《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
❷军队,部队。《韩非子·存韩》:“陷锐之卒勤于野战,负任之~罢于内攻。”
❸旅人,旅客。《礼记·月令》:“来商~,纳货贿。”
❹旅行,旅居。杜甫《与严二归奉礼别》:“诸将归应尽,题书报~人。”
❺野生的,自生的。《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中庭生~谷,井上生~葵。”
❻共同,一起。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会,闲亭独坐。”

〖旅〗 粵 leoi5〔呂〕普 lǚ

❶ 舊時軍隊編制,五百人為一旅,後借指軍隊。許慎《說文解字》:「軍之五百人為〜。」桓寬《鹽鐵論》:「鹽、鐵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軍〜之費。」
❷ 軍事。司馬光《資治通鑑.晉紀.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良家少年皆富饒子弟,不閑軍〜。」(閑:熟悉。)
❸ 旅行。杜甫《與嚴二郎奉禮別》:「題書報〜人。」
❹ 旅居,寄居。韓愈《祭十二郎文》:「故捨汝而〜食京師。」(捨:離開。)
❺ 旅客。范仲淹《岳陽樓記》:「商〜不行。」(商:商人。)
❻ 野生。《十五從軍征》:「中庭生〜穀,井上生〜葵。」(葵:葵菜。)

❶中国古代有时泛指军队,或作为军队的一级组织。据甲骨文记载,商朝军队已有“左旅”、“右旅”。《周礼·地官》记载:“五率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夏官》载:“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
❷由若干营 (或团)及战斗、勤务保障分队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师或集团军(军)。为战术兵团。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也可独立作战。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步兵旅、炮兵旅、战术火箭旅、空降旅、海军陆战旅、舟桥旅等。

我国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传说中的夏代就已有,一旅五百人。春秋时齐国以五旅为一军,一军一万人。

军队编制名。西周时500人为旅,春秋时齐国2000人为旅。《周礼·夏官司马》: “500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国语·齐语》: “4里为连,故200人为卒,连长帅之; 10连为乡,故2000人为旅,乡良人帅之。”

☚ 陆军部   旅顺船坞 ☛

古代祭天上诸神及四望山川。旅,陈列之义,陈列祭品以祀天,故名。《周礼·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周礼·春官·司尊彝》:“大丧存其奠彝,大旅亦如之。”郑玄注:“旅者,国有大故之祭也。”又特指祭山川。《论语、八佾》:“季氏旅于泰山。”

☚ 禳祭   望祭 ☛

由若干个营(团)及战斗、勤务分队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师或集团军(军)。为战术兵团。

旅lǚ

❶在外地的人或到外地去。如:旅客,旅途,旅居,旅行。
❷军队的编制单位。如:旅长,两个旅。相传夏朝就有旅的编制,每旅500人。目前,中、外军队仍有旅的编制,通常下辖3~5个营。
❸泛指军队。如:强兵劲旅,军旅。
❹共同。如:旅进旅退。
❺同“稆”,不种自生的。如:稆生。

指古代对山川的祭祀。由于古时以“旅”为单位祭山川,故名。

☚ 上陵礼   望 ☛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五百人为旅。”春秋时齐国则以两千人为旅。《国语·齐语》:“十连为乡,故两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

☚ 卿   高冯 ☛

旅lǚ

Ⅰ ❶ {军} (军队的编制单位) brigade: 混成 ~ mixed brigade; 加强 ~ reinforced brigade; 轻骑兵 ~ light brigade
❷ (泛指军队) troops; force: 强兵劲 ~ a powerful army; a crack force; 军 ~ 之事 military affairs
❸ (姓氏) a surname: ~ 卿 Lü QingⅡ  ❶ (在外地做客; 旅行) stay away from home; travel; journey: ~ 居国外 stay abroad
❷ (植物不种自生) self-grow Ⅲ  (共同) together; jointly: ~ 进 ~ 退 move forward and backward jointly
◆旅伴 travelling companion; fellow traveller; 旅程 route; itinerary; 旅次 place where one stays over night during a journey; 旅店 inn; hostel; xenodocheum; 旅费 travelling expenses; 旅馆 hotel; tavern; 旅居 reside abroad; stay abroad; sojourn; 旅客 hotel guest; traveller; passenger; 旅人 traveller; 旅社 hotel; hostel; 旅途 journey; trip; 旅行 travel; journey; tour; 旅行包 travelling bag; 旅行杯 travelling glass; 旅行车 tourisrt bus; 旅行高峰期 peak travel period; 旅行汇信 traveller's letter credit; 旅行结婚 tour marriage; 旅行支票 travellers' cheque; traveller's cheques; 旅游 tour; tourism; 旅游车 touring car; tourist bus [coach]; 旅游导游 the tourist guide; 旅游度假区 tourist holiday zone; 旅游管理 tourism management; 旅游环境 tourist environment; 旅游区 tourist area; 旅游热 travel boom; 旅游商品 tourism merchandise; tourism goods; 旅游胜地 the tourist site; 旅游团 tourist group; tourist team; 旅游旺季 tourist rush season; 旅游鞋 tourist shoes; sneakers;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 旅游资源开发 developing the tourist resources; 旅游资源评价 tourist resources evaluation; 旅长 brigade commander

Lü(the traveller)


brigade

(1)军队的代称。如夏少康居于有虞氏部落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卜辞说:“辛已卜,贞, 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库》三一○)所谓“登旅万”,指征集军队万人,与“登妇好三千”(征集的妇好所领的三千士兵)相对而言。《左传·成公十六年》有“惠公不振旅”之语。可见自夏代至春秋,旅均可用作军队的通称。(2)军队编制单位。殷墟《小屯南地甲骨》第二三五○片与二○六四片分别有“右旅”与“左旅”的记载,应是商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其时代可能与“师”作为军队编制的时间相近。编制情况不详, 可能是左右大行的代称。春秋时齐国以五旅组为军,每军一万人。太平天国与北洋政府时期以旅为师以下一级的军队编制单位。国民党政府沿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规定,每军辖两个师,每师辖两个旅。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又明令全国军队废除旅一级,由师直辖三个团。

旅lǚ

退

❷ 退

❹ 班师振|飘泊羁

旅,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古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从㫃(yǎn),“㫃”當即 “旂”的初文。“㫃”下从一“人”或二 “人”。金文 “㫃”下或从三 “人”,或从二 “人”,或从一 “人”,或省 “人”。或增 “車”“辵”“廾”等爲意符,“車”表示車馬,其餘表示行爲動作。合體會意,表示衆人聚於旗下。本義是軍旅,引申爲衆多、陳列、次序、寄居等義。卜辭多用作本義。或用爲祭名,解者或説通 “魯”。又或用作地名。銘文或用本義。或指道路, 即 “塗”。或通 “玈”或 “盧”,表示黑色。或借指彝器,泛稱。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參見437.遊字條。

旅lǚ

(10画)

【提示】方,末笔是撇,不是横折钩。 右边是, 不要错写成𠂢; 右下是, 不要错写成氏。

*旅lǚ

10画 方部 
(1) 军队编制单位,比师小,比团大。
(2) 泛指军队: 军~生活。
(3) 〈书〉共同: ~进~退。
(4) 在外地: ~行|~客|~馆。
(5) 出行在外的人: 行(xíng)~|商~。

旅()


甲骨文合集20088,殷
庚申卜, 王, 余令伯史旅。
按: 从㫃从二人。

甲骨文合集20089,殷
……史旅。

甲骨文合集17159反,殷
……旅……

甲骨文合集28096,殷
……旅……

甲骨文合集27875,殷
貞王旅不遘。

甲骨文合集36426,殷
丁丑王卜, 貞其旅迍[于]孟,往來亡災。王曰:吉。在……

小屯南地甲骨2064,殷
右旅。

卣, 殷周金文集成5362, 殷
乍(作)文父日丁寶(尊)(旅)彝。

㚔旅方鼎, 殷周金文集成1371, 殷
㚔旅。

旅爵,殷周金文集成7426,殷
旅。

旅父癸爵,殷周金文集成8683,殷或西周早期
旅父癸。

啓作祖丁尊,殷周金文集成5983,西周早期
(啓)乍(作)且(祖)丁旅寶彝。

盉蓋, 殷周金文集成9418,西周早期
白(伯)乍(作)母㚾旅(盉)。

北子觶, 殷周金文集成6476,西周早期
北子()乍(作)(旅)彝。
按: 从“車”。

龍作旅彝甗,殷周金文集成861,西周早期
龍乍(作)(旅)彝。

夨伯鬲,殷周金文集成514,西周早期
夨白(伯)乍(作)(旅)鼎。

事作小旅觶,殷周金文集成6460,西周早期
事乍(作)小(旅)彝。

尊, 殷周金文集成5778, 西周早期
乍(作)(旅)彝。

伯作文公卣,殷周金文集成5316,西周早期
白(伯)乍(作)文公寶(尊)(旅)彝。

右作旅鼎,殷周金文集成1956,西周早期
右乍(作)(旅)鼎。

伯貞甗,殷周金文集成870,西周早期
白(伯)貞乍(作)(旅)(甗)。

叔旅鼎,殷周金文集成2187,西周早期或中期
弔(叔)(旅)乍(作)寶(尊)鼎。

仲作旅簋,殷周金文集成3377,西周中期
中(仲)乍(作)(旅)𣪕(簋)。

伯作旅鼎,殷周金文集成1915,西周中期
白(伯)乍(作)(旅)鼎。

遣叔吉父盨,殷周金文集成4418,西周中期
(遣)弔(叔)吉父乍(作)虢王姞旅須(盨)。

作旅寶鼎,殷周金文集成1790,西周中期
乍(作)旅(寶)。

伯晨鼎,殷周金文集成2816,西周中期或晚期
旅五旅旅弓旅矢(皋)(胄)。

季悆作旅鼎,殷周金文集成2378,西周
季悆乍(作)旅鼎。

作旅卣,殷周金文集成4887,西周
乍(作)(旅)。
按: 倒書。

滕侯蘇盨,殷周金文集成4428,春秋早期
(滕)𥎦(侯)𩵴(蘇)乍(作)氒文考(滕)中(仲)旅𣪕(簋)。

魯仲齊甗,殷周金文集成939,春秋早期
魯中(仲)齊乍(作)旅獻(甗)。

敶公子叔邍父甗, 殷周金文集成947,春秋早期
敶(陳)公子子弔(叔)邍(原)父乍(作)(旅)獻(甗)。
按: 从辵。

吴王御士尹氏叔緐簠,殷周金文集成4527,春秋
吴王御士尹氏弔(叔)緐乍(作)旅(筐)。

曾子伯盤, 殷周金文集成10156,春秋
自乍(作)旅盤。

古璽彙編1941,戰國
䣄旅。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53,戰國
少(小)卿(亨), (旅)貞吉。
按: 追加“辵”旁。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西漢
夫共中(仲)圉人□旅其抶以犯尚民之眾,殺子煩而立君,除君惌(怨)也。
按: 右旁訛近“衣”形。

漢印文字徵
旅克之。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還師旅,臨槐里。

長孫子澤墓誌,北魏
時屬遊塵,言從戎旅。

奚真墓誌,北魏
蒙賜雞人之官,肅旅之衛。
按: 从礻,从衣。

和邃墓誌,北魏
宿衛虎闈,撫綏介旅。

段威墓誌,隋
又授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旅賁大夫周受禪轉虎賁大夫。

孔神通墓誌,隋
以遠從師旅。
按: 加口形。

李術墓誌,唐
旅宦京國。
按: 从㫃, 从衣。

臧曄墓誌,唐
時艱旅寓。
《説文》: “旅, 軍之五百人爲旅。从㫃从从。从, 俱也。 , 古文旅。 古文以爲魯衞之魯。 ”
甲骨文从二人从㫃, 會眾人持旗, 表示軍旅之意。 商代金文或追加義符“車”,或㫃形上部訛變爲止形。 戰國楚文字或加辵旁, 隸變後“从”形有的漸訛爲“衣”形。本義爲軍旅。

☚ 旋   族 ☛

旅lǚ

甲骨文金文至小篆从旗形(yǎn),从两人,象军队形。商代末期至西周金文族徽字个别有从三人的。有不少增“车”旁的。车商周时用于战争,表示军事。两人表示相“从”,个别有从“從”的,象军队随旗(车)前进。用法如:军旅|强兵劲旅。过去又作为军队的一种编制单位。兵士需共同作战,引申有共同义。如:旅进旅退。军队出征在外,引申义为出行的,在外做客的。如:旅行|旅馆|旅途|旅客|旅游。

旅★常◎常


lǚ表意,甲骨文、金文象众人聚集在军旗下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旅”。本义表示军队,引申为军队的编制单位、旅行、出行在外的人、副词(表示众人一同,相当于“共同”)等。
【辨析】
以“旅”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lǚ:膂。

(lǚ)

軍之五百人爲旅。从㫃,从从。从,俱也。

隶lǚ

【析形】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像二人会集跟随于战旗之后,会以旗帜召集兵士之意。小篆字形旗帜之形讹变作(yǎn),隶书字形变后人旁亦变形。
【释义】《说文》:“军之五百人为旅。”本义是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现代军队编制也有旅,隶属于师而下领有团。又泛指军队。军队南征北战,经常调动,故人在外地作客称[旅客],从一地到另一地游览称[旅游]。
【shape analysis】 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 it looks like two people are following by the war flag, which means convening the solders with the war flag.
【original meaning】 It is the unit of military establishment in ancient times.

*旅liav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軍之五百人。从㫃、 从从。 从, 俱也。 , 古文旅。古文以為魯衛之魯。(七篇上)
多人在一旗下,表示衆族組成的軍隊、大團體。

☚ 夏   烏 ☛
000003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