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施尼茨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施尼茨勒奥地利剧作家。1862年5月15日生于维也纳,1893年处女作剧本《阿那托尔》问世。随后又发表了《游戏恋爱》(1896)、《轮舞》(1900),在他的众多剧作中,五幕喜剧《贝思哈迪教授》占有独特的地位,此剧1912年11月公演后,第2年被禁,理由是“由于显而易见的公众利益”。1900年,他在中篇小说《古斯特少尉》里第1次使用内心独白的技巧。在德语国家里,内心独白指的就是“意识流”。这篇小说比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记号》早17年,比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早20年。1924年发表的《艾尔斯小姐》是《古斯特少尉》的姐妹篇,也是意识流的杰作。一生共留下50多篇中短篇小说,两部长篇小说《通向旷野之路》(1908)、《德莱撒》(1928)和30多个剧本,其中以《辽阔的大地》最为著名。1931年10月21日去世。 施尼茨勒 施尼茨勒1862—1931Schnitzler奥地利剧作家、小说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医生家庭。中学毕业后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但对文学十分喜爱。大学毕业后当了几年医生,后来就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是弗洛伊德的朋友,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用于文学创作,被称为弗洛伊德在文学上的“双影人”。他一生都在探索人的灵魂这个“遥远的国度”。他的作品除少数取材于历史题材外,大都描写当时没落贵族、资产阶级、小市民等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生活的态度和变态心理,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也纳的社会风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荒淫生活、没落意识和腐朽文化。他的著名戏剧有《阿纳托尔》、《儿戏恋爱》、《绿鹦鹉》、《轮舞》、《遥远的国度》、《贝恩哈迪教授》等。他的小说独具一格,大量采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他是德语文学中第一个采用意识流写作技巧的作家。他把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回忆片断、内心的自我对话巧妙地组织起来,收到意外的效果,名篇有《古斯特少尉》、《梦的故事》和《埃尔塞小姐》等。 ☚ 格里尔帕策 里尔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