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方言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方言词指为某种方言区的人所使用的具有方言色彩的词。如:上海方言的“侬、白相、姆妈”、南昌方言的“话事、万后日、寒螼子”等。与普通话词相比,方言词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意义相同,说法不同。如:普通话的“肥皂”福州话叫“胰皂”,广州话叫“番枧”,长春话叫“胰子”。二是说法相同,意义不同。如普通话的“床”指“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而潮州方言用以指“桌子”。三是说法相同,意义不完全相同。如:普通话的“肥”只有指动物,不能指人,而粤方言兼指动物和人。四是为方言所独有,没有与之相应的普通话词。如:闽南方言的“五骹忌”(指“上有楼层的人行道”,源于马来语gokhaki),闽东方言的“粿(指“没发酵过的糕”)。方言词具有地域性,有些在使用过程中被普通话吸收,取得了全民性。从普通话的角度看,这些被吸收的词来源于方言,所以有人叫它方源词。也有人用方言词专指被普通话吸收的方源词。参见“方源词”。 方言词 方言词从方言中吸收进普通话里的词。运用方言词可以弥补普通话词汇的不足。如:“把戏”、“垃圾”、“瘪三”、“搞”、“垮”、“青稞”、“靰鞡”。这类方言词是全民化了的。各方言区的方言词,多数只在该地区使用,别的方言区的人不懂,对这类方言词的使用要加以控制。写作中,为了表现地方色彩,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读者根据上下文可以推知其意的方言词,不可滥用,以免生涩、费解。 ☚ 联绵词 外来词 ☛ 方言词 方言词与普通词相对,通行于某一地区的词叫做方言词。现代汉语各方言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词。古代“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礼记·王制》),也有各地的方言词。扬雄的《方言》是记录汉代方言词语的专著,其他古籍的注释中也记录了一些方言词。如《方言》一:“展,诚也,荆吴淮汭之间曰展。”《尔雅·释诂》:“展、诚,信也。”郭璞注引《方言》:“荆楚淮泗之间曰展。”《诗·周南·汝坟》:“王室如燬。”《尔雅·释文》:“楚人名火曰燥,齐人曰燬,吴人曰𤈦。” ☚ 同类词 外来词 ☛ 方言词一种语言里只通行于个别地区的词。自古以来,汉语方言词就相当丰富。在先秦文献中,就有不少方言词。例如《左传·宣公四年》: “楚人谓乳榖,谓虎於菟。” “穀”和“於菟”是楚国的方言词,分别是“乳”(喂奶)和“老虎”的意思。方言词具有地方局限性。但有些方言词逐渐进入了民族共同语,使民族共同语得以充实和丰富。例如“脩”,在古汉语中有“长”的意思,最初只是一个方言词。扬雄《方言》:“脩、骏、融、绎、寻、延,长也。陈楚之间曰脩……。”后来被民族共同语所吸收,人们几乎觉察不到它曾是一个方言词。扬雄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专著,是上古汉语方言词的大汇编。 方言词 方言词fangyanci方言是由于语言演变分化而形成的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只在某一地区使用的区域性很强的语言。方言词是只在方言地区通行而普通话里不同的词。现代汉语的方言大体上可分为7种: ☚ 古语词 古书注释 ☛ 方言词通行于某个地区而没有进入普通话里的词。如上海话的“白相”(玩)、广州话的“火水”(煤油)。普通话由于表达的需要也不断吸收各方言词语中的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如吴方言中的“尴尬”、“货色”、“瘪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