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石器时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分期中“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开始于七、八千年以前。当时,人类已发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生活资料有了比较可靠的来源,开始过定居生活。广泛使用经过磨光加工的石器,学会制陶。陶器作为蒸煮器、贮存器于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中国已发现的重要新石器文化有: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黄海、渤海和东海海滨地区的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屈家岭、青莲岗、良渚的河姆渡文化。 新石器时代 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在距今一万年前后,进入以弓箭和小石器的发明与使用为特征的中石器时代。其文化代表是1955年发现的大荔“沙苑文化”。跨过中石器时代,人类已学会磨制石器、制陶、纺织、从事农业畜牧业等。人类终于迎来了自身第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新石器时代。 与零星稀落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分布相比,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广泛。目前全国已发现六、七千处,其中陕西超过了八百处。陕西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是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于关中渭河流域以及陇东和丹江上游地区。典型遗址有:华县老官台、渭南北刘、宝鸡北首岭、西乡李家村。时代距今七、八千年。 老官台文化的石器均以磨制为主,打制亦占一定比例。从石器类型分析,当时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和驯养家畜,进入发达的母系氏族社会。陶器是人类学会制造的第一种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东西。老官台文化已普遍使用陶器。陶器以三足器,圈足器为多。疏松的陶质、粗糙的造型、不高的火候记录着先民初创的艰辛。为数不多的简单彩陶器是后来繁丽绚烂的彩陶文化的先声。此时先民已有了定居的村落,并出现了不规则的圆型半地穴式房屋。墓葬整齐排列,有单人葬,也有合葬,均为仰身直肢葬。总的看来,当时先民生产力还很低,生命之水主要依赖于河流。一般多生息于河流与平原接近水源的地区,因而形成渭水、汉水及其支流地区先民遗存集中而陕北没有的现象。 老官台文化之后,陕西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仰韶文化时期。当时这种文化大体以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关中和豫西晋南为中心。西抵甘肃境内的渭水上游,东不逾河南,南端沿汉水进入湖北,北达河北中部。陕北、晋北和内蒙古南部也有很多发现。在全国遗址迄今有一千余处。陕西约有三百处左右。考古界根据陕西仰韶文化时间长,分布广的情况,又分为半坡、史家、庙底沟和半坡晚期四个类型。今天西安附近,仰韶文化遗址密集处与今天自然村相仿佛。其中最早揭示的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史前村落当推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1953年发现。1954年至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兴邦先生主持发掘,先后五次揭露面积一万平方米,占原遗址面积的五分之一。碳14年代测定它距离我们已有6700至6100年了。半坡遗址位于浐河下游右侧覆盖有黄土的二级阶地上。背依白鹿原,前临浐河。当时气候温暖而潮湿,植被茂密,浐河、灞河以及渭河水量充沛清澈。河畔有许多湖沼分布,极便于取水和从事渔猎活动。黄土地松软而又有较好的直立性,既利于垦殖又利于造居,自然条件优越。 文物工作者前后共发掘房屋四十五座、圈栏两座、陶窑六座、窖穴二百多个、瓮棺葬七十三座。出土生产生活用具多达万件。还发现了粮食、兽骨、果核等当时的食物。为复原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文化、经济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珍贵资料。 半坡村落遗址面积约五万平方米。村落四周是一条宽深达五米的防御沟。村东是窑场,北边是公共墓地。居住、墓葬、生产用地的区分反映出先民源于生活实践的规划理念。 考古学家推断,当时半坡村居住有两个母系氏族集团,约二百多人。并认为遗址村落以中部的一条东西向小沟为界,两个母系氏族分别居住沟南和沟北。他们可以通婚。居住区两片各有一个大房子,可能是氏族首领所居,兼为氏族议事厅。周围为环绕大房子的偶居家庭的小房子。因全部门向大房子,约半数住房日照和通风条件不佳。这种小房子面积相仿、优先保证总体布局的现象既是氏族内人人平等的反映,也是氏族凝聚力的外化。氏族成员所居小房子有方、圆两种,多为半地穴式。上部为梁柱屋架建筑,外形有类似今日的“蒙古包”。房子中央有火塘。这是中国传统土木建筑的雏形。 氏族公共墓地出现,墓区内死者的头向一般都向西,随葬品很少而且无大差别。反映了氏族牢固的团结心理与平等状况。未成年小孩不埋入公共墓地,而以一端凿有小孔的瓮棺葬于居住区房屋之侧,反映了先民朦胧的灵魂观念。墓葬区与居住区第一次明确隔离分开,也是先民不断总结生存经验的重大进步。 半坡人过着以粟作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明显区别于南方以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至前3300年)为代表的稻作文明。从事采集、渔猎、饲养家畜、制造石器和陶器等生产活动。遗址出土各种生产工具5275件,有石斧、石铲、石刀、石锛、石凿、石球、网坠、石磨盘和骨锥、骨铲、骨刀、骨针、箭头、鱼钩、鱼叉及陶纺轮、陶锉等等。品类繁多,工艺精湛。其中石斧、石锛、石铲、石锄、砍伐器、石刀(陶刀)、碾磨器及骨蚌质的农具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十七。 以清新、简洁的彩陶为代表的半坡制陶业是当时工艺水平的重要标志。鱼纹、蛙纹、几何纹既来源于生活,又显示着半坡人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率真的审美追求。半坡人陶器上数量众多的刻划符号当是中国文字的重要源头活水。 仰韶文化之后继起的是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广泛,与后来的商朝疆域略同。其中心区域又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几个类型。在龙山时代,各地文化共性加大,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文字、青铜器、城市等严格意义上“文明”的要素。文明的曙光经过三百万年人类不懈的努力终于照耀在华夏古老的土地上。 陕西龙山文化,早期以庙底沟二期文化为代表,晚期以客省庄文化为代表。客省庄文化距今4410至4105年,因1955年最早于长安县沣河西客省庄村发现而得名。在这一带沣河下游两岸七公里的地区内,就有八处龙山村落遗址。它告诉我们当时先民农耕水平还较原始,不懂施肥。当土地肥力减少时,他们就不顾艰辛去开辟新的家园。陕西龙山文化遣址直接压在西周文化层之下,据此有专家推断周文化正导源于陕西龙山文化。客省庄发现当时的方形房子五座很有特色,为吕字形双室房屋。房子内外室之间有一个宽约半米的通道。内室中间有一个灶坑,外室门口有个阶梯式通道出去。这种结构比较复杂的房屋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房子附近的袋状灰坑当为彼时储存东西的窖穴。遗址发现三座陶窑,出土各种工具二百六十一件,有农业生产用的骨铲、石刀、陶刀、研磨器等,有手工业生产用的陶纺轮、骨针、磨石等,还有渔猎用的石矛、镞、鱼钩等。当时人们用于生活的主要陶器是鬲、盉、鼎、罐、盆、碗等。当时先民已懂得占卜,遗址出土有烧灼痕迹的羊肩胛骨可证。在离客省庄不远的斗门一带,近年发现有龙山文化刻骨文字符号四十余个。这是文字产生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新石器时代xīn shí qì shí dài石器时代的晚期,约开始于八九千年以前。1912年吴敬恒译《荒古原人史》第一章:“在苏格兰新石器时代之地层中发见石斧,时人则辨为此种石斧,名为涤罪之磓,为死人之殉葬物,用以撼辟地狱之门,故罗马教王所立之古物陈列院其间贮藏已三百年者,甚多旧石器时代之遗器,一皆归之于灵怪之迹。” 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xīn shí qì shí dài ← → jiù shí qì shí dài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的晚期。这时人类会磨制石器,制造陶器,并且开始有农业和畜牧业。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xinshiqishidai远古人类历史上采用磨制方法制造石器的时代。距今约1万年左右,中国广大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迄今所发现的我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7000多处,正式发掘的有100多处。磨制石器的大量涌现、陶器的制造以及农牧业的产生,是这个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识。新石器时代在我国大约延续了5~6千年,到距今4千年左右的时间结束。新石器时代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早期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中期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晚期有龙山文化。其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北方各地的农作物主要是粟和高粱,南方则以栽培水稻为主。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以各种陶器的遗存最为丰富,也最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仰韶文化的陶器以红陶居多,常绘有几何形花纹、人面纹和动物花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制造普遍采用快轮制坯,使胎壁厚薄均匀。当时的陶窑温度达1000多度,可以烧制出胎质坚硬的灰陶和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的一种黑陶,坚硬细腻,胎壁薄如蛋壳,漆黑光亮,被称为蛋壳陶,是当时陶器中的精品。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不再构木为巢或穴居野处了,各种类型的房屋被建造出来。这个时期的原始艺术,如绘画、雕塑、乐舞等,都普遍发展起来,有些还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农作物 ☛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Xinshiqi shidai约始于公元前七、八千年前,是石器时代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磨光加工的石器流行。比较旧石器而言,这一时期的石器更加精致,种类繁多。制陶术的发明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新石器时代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观察,栽培了许多植物,产生了原始的农业。猪、山羊、牛等动物在新石器时代被人驯养,产生了原始的畜牧业。有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人类由向大自然索取现成的食物过渡为生产食物。家庭手工业这时也开始萌芽。婚姻关系由群婚过渡到对偶婚。当时社会的细胞和经济单位是母系氏族,一般由年长的妇女担任首领。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向父系氏族过渡。 ☚ 旧石器时代 金石并用时代 ☛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最后阶段。主要特征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陶器、磨制石器和纺织技术的出现,以及定居生活的开始。约从七八千年前开始至青铜时代结束。中国境内发现大批不同类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以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时代。属石器时代晚期。约始于距今一万年以后,前后经历六千年。磨制石器是把石块打成毛坯后再行琢制、砥磨而成的工具。其时,原始采集渔猎业是整个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始种植业和原始畜牧业已逐渐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人类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从攫取经济进入生产经济。同时制陶、纺织等一系列重大发明相继出现,传统的石器、木器和骨角器制作也获得了巨大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制度的繁荣期,产生了家族公社,并由母系制过渡到父系制,私有制因素逐步产生。国内现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甘肃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石峡文化等。 ☚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革命 ☛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Age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Age;New Stone Age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的分期名称,是指旧石器时代之后,青铜时代之前的这个阶段,石器的特点是以磨制石器为主。这时,人类已能制造陶器,种植谷物和饲养家畜,不再完全依靠自然界的赐与,可以初步按照自己的意图,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部分生活资料。母系氏族公社步入繁荣时期,并进而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六、七千处之多,遍布祖国大地。重要的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等。(参考图11-15)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