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育事业新疆的现代学校教育最早起步于19世纪末。迪化(今乌鲁木齐)及南北疆一些地方开始办起了中小学校。多为满、汉子弟而设,其他民族只有极少数上层人士子弟就读,伊斯兰教经文学校则较多。到1930年,全疆只有中等学校1所,学生150人;小学148所,学生6800余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新疆的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农牧区教育和女子教育都有较快发展。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地新办了初级师范学校,1935年在原法政学院(前身为建于1924年的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基础上成立了新疆学院。20世纪40年代后,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5年后,各级政府坚持从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出发,重点发展南疆教育,扶助塔吉克、柯尔克孜、蒙古、哈萨克等民族发展中学教育,各民族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各类教育遭到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疆教育步入健康发展道路。恢复并整顿各级各类学校,使学校各项工作重新走上正轨。80年代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制定“科教兴新”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新疆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