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文学之争——台湾文坛一笔流水账
评论。廖汉臣著。发表于1954年8月20日及12月10日《台北文物》。文章概述了台湾新旧文学近20年论争的历史。作者认为,台湾新旧文学运动发生于民国13年,由黄呈聪、黄朝琴提倡白话文于先,张我军提倡诗学的改革于后,它与大陆五四新文学运动相距八年,“是受中国新文学的影响而发生的”。文章把新旧文学论争分为三个时期:自1924年11月张我军发表《糟糕的台湾文学界》至1925年8月发表《新文学运动的意义》为论争的第一期;自1925年至1940年为论争的第二期;自1941年发生“台湾诗人七大毛病”为论争的第三期。第一期为新旧文学两个对立阵营的抗争时代;第二期为旧文学的挨打时代;第三期为文学的内讧时代。旧诗人的活动苟延残喘至光复前夜,新文学阵营虽有发展但一直受日本政府的摧残,至抗战爆发后陷于停顿。此文史料丰富,评述客观,是研究台湾文学思潮的一篇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