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感觉派小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小说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兴起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是刘呐鸥、穆时英和施蛰存。新感觉派原是日本20年代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给《文艺时代》杂志周围横光利一、片冈铁兵等作家起的名称,他们师法于欧洲现代派,凭借直感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崩溃的情景,但又看不到前途。1928年9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1929年9月,施蛰存、徐霞村、刘呐鸥、戴望舒创办《新文艺》月刊,1932年5月施蛰存主编《现代》,新感觉派小说逐渐发展。该派小说的特点是:以快速的节奏表现现代都市的病态生活,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和小说技巧的花样翻新,着力于潜意识、心理流的开掘和分析。代表作有穆时英的《公墓》《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施蛰存的《梅雨之夕》等。

☚ 革命的浪漫蒂克   心理分析小说 ☛
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小说xinganjue pai xiaoshuo

现代小说流派,形成于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以现代主义为基本风格,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真正把现代主义方法融入创作的一个独立的小说流派。主要代表是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
“新感觉派”本来首先崛起于20年代的日本,以川端康成为代表,他们强调作家的直觉和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感觉的印象投进客体中去,以创造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中国新感觉派小说是在日本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以1928年9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为发端,开始了最初的尝试。1929年9月,施蛰存、徐霞村、刘呐鸥、戴望舒等人又共同创办了《新文艺》月刊,继续推进新感觉主义的创作方法。此间刘呐鸥、施蛰存分别出版了小说集《都市风景线》和《上元灯》,显示了新感觉小说的初步成果。1932年5月创刊的《现代》杂志,把新感觉派的作家作为一个流派密切地集结在一起。他们在继续探讨现代主义创作理论的同时,陆续发表了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公墓》,刘呐鸥的《赤道下》,施蛰存的《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作品,把新感觉主义的小说创作推向了高潮。
新感觉派小说善于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由此建立了独具风格的都市文学。它在小说的形式、技法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特别是将人的主观感受、印象渗透到客体的描写中去,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展现生活的能力。它还注重挖掘和表现人的潜意识、隐意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等,对中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这一流派的日趋欧化与越来越浓烈的感伤与色情描写倾向,新感觉派小说终于越来越脱离民族,脱离艺术,逐步分化以至走到了末路。

☚ 乡土文学   新青年 ☛
000192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