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序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序二
  • 位置: 首页/附录库/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

序二

 我是通过编《咬文嚼字》认识了语文界的一些朋友的,陈璧耀教授是其中之一。在我的心目中,陈教授勤奋、踏实,熟悉文史典籍,又能密切关注现实语文生活,学术视野开阔,治学态度严谨。尤为可贵的是,在语文观念方面,坚持与时俱进。这本《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以下简称《新成语词典》),我在刚看到它的样稿时,便能感受它的见解的独特和材料的丰富。它既是一本工具书,也可以说是一部学术著作。

(一)


 图书市场上的成语词典不知凡几,但往往是大同小异,以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新成语词典》是别具一格的。如果说通常的成语词典是旨在知识传播的话,那么,《新成语词典》则在释疑解惑之外,还承担着保护语言资源的责任。它不仅是给一般读者看的,也是给学界同仁看的;不仅是给当代编的,也是给后代编的。这样的词典具有“立此存照”的特殊的学术价值。
 《新成语词典》收词约三百条,这是从三十多年的语料中精选出来的。就一部词典来说,这样的收词量当然不算多;但这些成语的历史感,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厚重和珍贵。我们甚至可以说,随便挑出一条成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将是一个特定的年代。三百条成语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留下了风雷激荡的时代身影,折射出纷纭复杂的社会心态。凡是有心的研究者,都能从中梳理出历史的脉络,也能辨认出语言的足迹。

(二)


 《新成语词典》是注定要引起争议的。
 争议之一,是某些词条的成语资格问题。打擦边球、动大手术、华丽转身、短期行为……这些能算作成语吗?我想,三百条中的不少条,都可能受到这样的质疑。
 传统的成语,大都是历史的馈赠。无论它出自先秦典籍,还是宗教故事,是源于文人手笔,还是历史事件,都是在长期的语用实践中逐渐沉淀下来的。因此,它们必然留有时间的烙印。成语的“成”,既是约定俗成的“成”,强调它的定型性;也是成年累月的“成”,强调它的久远性。
 然而,随着成语概念的形成和成语特征的清晰,时间因素逐渐淡化。人们发现,成语虽然大都只有短短的四个字,但言有尽而意无穷,看上去神完气足,读起来抑扬顿挫,极富表现力和形式美。于是,人们不仅对传统的语言材料继续进行剪裁,让它们符合成语的结构特征;而且还在现实的语言生活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造出四字格的语言作品。这已经成为汉语言的一个鲜明的特征。陈璧耀教授长期关注新成语,正表现出了语言学家的敏锐。
 至于这些语言作品是不是成语,能不能长期流传下去,陈教授是看得很清楚的:一切留给时间来选择。他只是凭借一个学者的眼光,作出自己的判断。收进《新成语词典》的,首先都是四个字的,从形式上显示具有成语的特征;其次,是提供大量鲜活的用例,从语用上证明社会的认可度。即使将来它们不被视为成语,对它们进行关注和研究,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三)


 争议之二,是某些传统成语,仅仅是词形的变化,如“明日黄花”变为“昨日黄花”,或者仅仅是词义的发展,如“美轮美奂”从仅可用于建筑物变为也可用于其他美的对象,这就算是“新”成语吗?
 确实,人们看到的大量新词新语词典,所收的词语都是全新的,是过去工具书中查不到的。《新成语词典》却是新旧杂陈,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传统成语。但我认为,这恰恰是这本词典的特点所在,也是价值所在。
 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成语即使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同样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异。如果没有及时的引导,变异就有可能导致混乱。记得当年读中学时,同学之间就曾为“莫名其妙”和“莫明其妙”、“故步自封”和“固步自封”之类成语的正误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今天,我们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一条“七月流火”,从网上争到网下,至今没有平息下来。《新成语词典》的出版,让人们了解专家的思考,显然是有助于引导语言应用的。
 当代语言生活空前活跃。新词新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传统词语也在频繁发生变异,让人们眼花缭乱。陈璧耀教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以语言学家的责任感,认真观察语言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没有拥抱生活的热情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即使是一家之言,也能激发学界的研究兴趣,并最终推动语言规范。

(四)


 争议之三,也是最大的一个疑点,成语运用中的以讹传讹,比如“不尽如人意”被剪裁成“不尽人意”,“首当其冲”被误解成“首先”,这也算是新成语吗?陈教授的回答是肯定的。在这一点上,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学术勇气。
 成语史上,确实有大量的以讹传讹、习非成是的例子,可以用来支持陈教授的观点。比如“钩心斗角”原来形容建筑结构的精巧,后来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衣冠禽兽”原来是指古代服装上的纹饰,后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卑劣,无异禽兽。成语的语义延伸、转移甚至彻底改变,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
 语言运用中经常提到的一条原则“约定俗成”,更可以用来支持陈教授的观点。一种词语形式,如果有千百万人长期使用,这就不是语言学家所能左右的。“罄竹难书”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其本义来说,指用尽所有的竹片也难以写完,不说是褒义词,至少是中性词;但后来多用于“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这样的语境中,便成了典型的贬义词;如今又时来运转,似乎重新回归为中性词甚至褒义词。“罄竹难书”的“否定之否定”,便是在千百万人的习惯的推动下发生的。
 然而,问题还有更复杂的一面。同样是变异,既有积极变异,也有消极变异。比如“明日黄花”变为“昨日黄花”,这不是使用者的误写,而是一种自觉的调整,目的是让这条成语更适合一般语境。“咸鱼翻生”变为“咸鱼翻身”,同样也是一种有意的改造,目的是减弱成语的方言色彩,让它易于理解和使用。这些都是积极变异。凡是积极变异,都是有利于语言健康发展的,社会应该欢迎并予以推广。
 而对于消极变异,则要取慎重态度。它往往是知识传递出现断裂而造成的。比如前面提及的“不尽如人意”可以剪裁成“不尽如意”,却不宜剪裁成“不尽人意”,因为不合语法,现在却是“不尽人意”满天飞。“首当其冲”被误解成“首先”,无疑是因为根本不理解“冲”为何意,只是被“首”字牵着鼻子走。对于这样的消极变异,恐怕第一步还是要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对的,可发现有人不走园中小径,硬是在花丛中踩踏,还是要先给他提个醒吧。
 我祝贺陈教授的新著出版。我非常钦佩陈教授的求实精神。作为一个《咬文嚼字》的编辑,我更愿意和陈教授一起,继续思考语言文字的规范问题。

郝铭鉴
 2012年6月20日

☚ 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序一   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编委会 ☛
000117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