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序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序一
  • 位置: 首页/附录库/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

序一

 陈璧耀同志的《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以下简称《新成语词典》)出版,对研究语言的发展变化和语言的应用很有意义。他在成书过程中,希望我能给他的大著写篇序言。我支持他的研究,很想早日看到他的成果,所以就欣然答应了。当他把书稿给我时,看到他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我的期望,我很受感动。
 《新成语词典》确是一本很有功力的研究性著作,是我们研究成语发展变化不可多得的书。其例句丰富并一一注明出处,这是讨论新成语最宝贵的语料,难为作者细心搜集,非常可贵。对成语的释义条分缕析,既准确细致,又常有精辟的见解。我认为很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一)


 一说到成语,人们马上会想到语言中那些言简意赅,表达形象,结构稳固,像“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长期流行于我们语言中的固定语词。因为成语有上述特点,又富于民族特色,所以深受广大语言使用者的喜爱。由于成语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复杂性,要运用好成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研究成语的书和成语词典,近些年来出版了几百种。但研究成语变化,特别是探讨新成语的书却很少见到。究其原因,可能在人们的脑海中,成语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千百年一直流传下来的,不会想到会产生新成语。陈璧耀同志的《新成语词典》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世间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语言自然也是这样。成语虽然是语言中一种最稳固的成分,但它也必然要变化发展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的成语也不可能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今天的成语正是长期发展积累的结果。陈璧耀同志的书就是当代新成语产生发展最好的证明。但至今可能仍有人认为成语是长久不变的,自然更不会考虑新成语的问题。15年前我曾提出成语的规范问题,后来又主编了一本《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当时就有人批评成语有什么需要规范的,它们都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固定的东西。为了说明成语需要规范,我曾谈到“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莫名其妙”和“莫明其妙”等由于语义的变化造成词形的变化;“叶公好龙”、“安步当车”中“叶”读音由shè到yè,“车”读音由jū到chē的变化引起的分歧;“空穴来风”的意义从事出有因到无稽之谈产生的两种理解等等,说明成语是发展变化的,以致需要规范,更不要说那些误写乱用成语的现象了。但当时只注意到原有成语的变化,并没有注意新成语的产生。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实际上正如古人所说,今之视古犹后之视今一样,我们这个时代也必然会创造不少新的成语。它们经过语言实践的检验,不少也会流传下去,使我们的成语宝库更加丰富。我想这就是璧耀同志这本书对成语研究的一大贡献。

(二)


 如果我们对新成语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取得了共识,什么算新成语则可能会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了,这也正是本书探讨的问题。璧耀同志搜集了现在所见到的大量新成语的材料,并详加研究和注释,为我们探讨这个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可否把成语的标准定为: 结构固定,表义复杂,一般为四字格,通常不易从字面理解它的含义,有的成语还包含有出典。我们试着用这样的标准去认定新成语。
 从本书所搜集的语料看,可以分类讨论。我姑且分三类,即形式不变,内容发生变化或形式内容都是创新的:
 1. 旧酒瓶装新酒类。如“美轮美奂”从形容建筑物扩大到更广泛的事物,认定它们是不是新成语的问题比较容易,只要这种扩大的用法为社会接受,它们自然就是一种有新用法的成语。像这样的情况很多,因为它们的变化,只是内容发生局部的变化,容易为社会接受,也能较顺利地成为新成语。
 2. 旧酒瓶装矿泉水类。如“七月流火”形式是古老的,但内容却与原来的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它们是不是新成语,就不易取得一致意见。因为原来的形式和内容还存在,突然将内容彻底改变而成为一种新成语,认定它们就会产生困难。对这类新成语应该继续观察,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要马上承认较为妥当。
 3. 新瓶装新酒类。形式和内容都是新出现的,这类是最典型的新成语,如“暗箱操作、冰山一角、二人世界、感情投资、零和游戏、破冰之旅、偷尝禁果、吸引眼球、小菜一碟、一炮打响”等等。这些词语是否能成为真正的成语流传下去,主要取决于它本身是否符合成语性质的要求,其次取决于社会语言表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语言应用中观察,让实践来回答它们是否能真正成为成语。可以预期,它们中不少是可以成为成语流传开来的,但也不排除有的只是昙花一现。

(三)


 读《新成语词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借此讨论一些问题。由于长期从事语言规范研究工作,对词语规范比较敏感,对新成语也感到有规范的问题,其中突出的就是异形成语。所谓异形成语,也就是几条不同语形(写法)的成语,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它们除形式不同外,在应用的价值上是完全一样的,实质上应该是本体和变体的问题,同异形词的性质是一样的。《新成语词典》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作者用主副条加以区别,也就是区分出了本体和异体的不同,这是很好的。但主副条是如何区分出来的,有的可以看出是以通用性高低来区分,如“暗箱操作、黑箱操作、黑箱作业”。有的是以词形的理据性来区分,如“吸引眼球、吸人眼球、抓人眼球、夺人眼球”等。无疑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方法。但如果通用性和理据性都差不多,以致无法决断时,除了消极地等它们自行分化外,是否应想法择优引导社会使用,促成它们及早分化,以减少语言中的赘余成分?
 这里提到通用性和理据性问题,可以考虑将通用性很小的异形成语就连副条的地位也不给予,直接把它们剔除出去。有的新成语仅有少数人偶然一用,不值得我们费力去考虑它们的存在,因为语言中这种偶发现象常可见到,如“凹凸有致”、“洗脚上田”等可能就是这样。另一种是理据性不足的,如“咸鱼翻身”和“咸鱼翻生”,可否认为其中一种是误写?误写的也就不值得列为副条。
 对于那些生僻的偶尔一见的新成语,可以预测它们由于使用范围狭小,缺少反复使用的复呈性,恐怕不易发展为成语。成语的特点就是反复为人使用,才能流传不息。此外,某些同一般固定词组差不多、其意义由字面组合而成的结构,没有特定的形象意义或引申意义,如“抱成一团”、“生猛海鲜”、“全线飘红”等,可能今后也不易发展成真正的成语。
 以上的想法只是提出来供研究思考,我个人也没有什么成熟的见解。我认为在搜集资料的时候要尽可能全面,标准也要适当从宽,在研究、分析的时候就应从成语的性质特点、社会应用和规范方面去多考虑,尽量把新的成语和一般固定词组等区别开来。在这个意义上说,《新成语词典》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的宝贵资料!
 我相信本书出版后会受到群众和学者的欢迎。因为这是一个还不为人注意的新天地。过去有史式先生研究过新成语,但他的思路与本书并不相同,乃至史式先生收词过泛,所确定产生的时间过长,没有严格区分成语和其他固定语的不同,但其开创之功不可没。应该说,本书已百尺竿头更进了一步,超过了以前的研究!

李行健
 2011年11月16日于北京

☚ 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后记   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序二 ☛
000117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