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康德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康德主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西欧各国,特别是在德国广泛流行的一个提倡复兴康德哲学的流派。最早的代表是朗格和李普曼,后来形成了两个主要学派,一个是H·柯亨和P·那托尔普创建的马堡学派;另一个是以W·文德尔班和H·李凯尔特为首的弗赖堡学派。它们从右的方面批判接受康德哲学,否定康德关于“物自体”概念的唯物主义因素,发展康德哲学中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同时还利用和发挥了康德的自律伦理学,提出了所谓伦理社会主义的理论。弗赖堡学派还把伦理学和美学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着重从价值论上解释康德学说,强调哲学的首要问题不是实在问题,而是应有问题即价值问题。新康德主义认为,在社会中起基本作用的是道德和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原则。它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注意经济关系,忽视社会的伦理价值。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它主张建立一种以康德的伦理学说为基础的“伦理社会主义”,认为这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理想社会中,康德的“绝对命令”成了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人是目的”成为普遍的价值共识。认为实现这种理想社会不能靠革命和阶级斗争,只能运用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办法,引导人们不断完善自己。新康德主义于20年代以后曾一度失去影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却出现了逐渐复活的趋势。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xinkangdezhuyi,Neo-kantiansim

19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西欧各国的一个复兴康德哲学的流派。主要代表有:自然科学家H·L·F·Von赫尔姆霍茨,哲学家K·费舍、O·李普曼、F·A·朗格等。他们提出“回到康德去”的口号,把康德的先天知识形式归结为先天的生理结构,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使康德哲学彻底的唯心主义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新康德主义在德国哲学界占了统治地位。他们中又分为许多学派,其中以马堡学派和弗莱堡学派影响最大。马堡学派的主要代表有H·柯亨、P·那托尔普、E·卡西勒等。他们的观点主要是以逻辑结构来解释世界,认为逻辑范畴是纯粹思维创造的,它适应着理论体系的改变而改变着自己的意义。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有W·文德尔班、H·李凯尔特等。他们主要研究康德的美学、伦理学,认为哲学首要的问题是价值问题,他们把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科学对立起来,认为自然科学是关于事实的科学,它以一般化的方法探求普遍规律;社会历史科学是关于价值的科学,它是以个别化的方法描述特殊的事件,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新康德主义的伦理社会主义思想对第二国际和德、奥社会民主党的E·伯恩斯坦等人,以及俄国的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有较大的影响。

☚ 狄尔泰   新实在论 ☛

新康德主义

倡导复活康德哲学并按照彻底唯心主义加以改造的一股哲学思潮。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学说和派别之一。产生并流行于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的德国、俄国等地。创始人是朗格和李普曼,后发展为若干支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有马堡学派和弗赖堡学派,提出“回到康德”的口号,但认为康德的自在之物只是一个“极限概念”,表明认识的界限,而非实在的东西。科学并不研究真实世界,它只研究“思维的创造”,数学和逻辑上的联系和关系,都是纯粹思维创造的,否认存在客观规律性。攻击马克思主义,宣称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不应当是辩证唯物论,而是康德的以绝对命令为基础的伦理学。主张用伦理社会主义来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

以复活康德哲学为宗旨的一个哲学流派。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德国并在西欧具有重大影响。
19世纪70年代之前,是新康德主义的形成时期。1865年李普曼的《康德及其模仿者》一书出版,标志着新康德主义的诞生。书中认为康德之后的全部哲学都不过是一些拙劣的模仿,应该完全抛弃,并首先提出“回到康德去”的口号,要求复活康德哲学的主观唯心主义精神及其研究方法。
早期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朗格、费舍、策勒尔、赫尔姆霍茨等。朗格的哲学思想又称新康德主义生理学派。他依据19世纪上半期现代生理学的材料,把感官生理特性对感觉的影响绝对化,夸大为认识的根本来源。认为一切规律性、必然性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人的组织器官决定的。这就加强了康德认识论中的主观因素,同时否定了承认自在之物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唯物主义因素。在社会历史领域,朗格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反对通过革命的手段实现社会的根本变革,主张走改良主义道路。这些观点曾遭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直接批判。朗格的哲学观点对新康德主义后来的发展,以至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
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新康德主义影响最大的时期。它不仅在德国哲学界占居了主导地位,而且内部形成许多派系。这些派系纷纷著书立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马堡学派和西南学派。马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柯亨、那托普、卡西勒。他们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制定科学认识的逻辑基础,因此侧重于纯粹概念和数学的论证。在追溯康德思想时,不仅继承了把感性直观形式看作主体本身固有的观点,而且进一步把感性认识的内容也看作主观的东西。这样,感性的东西完全是由思维规定的,思维从自身产生认识对象。纯粹思维在创造科学的理论体系时,以数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因为一切自然事物乃至一切自然科学规律,都可以归结为某种纯粹的数量关系。无穷小是一切数的基础,所以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这里所说的数,不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作实体性客观存在的数,而是纯粹思维的产物,只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马堡学派的哲学家们对康德的先验逻辑学说也作了改造,他们反对康德把知性范畴绝对化、固定化,认为随着理论体系的变化,逻辑范畴也会改变。
西南学派又称弗莱堡学派、巴登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他们侧重于价值问题的研究,认为只有价值领域才是哲学真正的领地。理论认识的现象界是事实的世界,“实践”的本体界是价值的世界,事实命题应该从属于价值命题,所以一切知识都要以价值观念为依据,而价值观念由主观的情感和意志决定。他们以这种价值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把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即社会历史科学)对立起来,认为二者的目的不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同。自然科学的目的是寻找规律、共相,所用的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普遍化方法;社会历史科学的目的是使过去的事件在人们的观念中真实地复现,所用的是具体描述的个别化方法。自然科学寻求的是那些脱离具体内容的、作为纯粹形式存在的抽象概念、理论,因此“一般”并无实际存在的意义,只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假定。社会历史科学用价值标准来描述的“个别”才是实在的,对个别历史事件进行伦理学的和美学的估价,就是社会历史科学的最终目的。他们否定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并进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新康德主义还有一些小的派别,像实在论派、形而上学派、心理学派等,影响都不大。此外,黎尔、施塔姆列尔、沃伦德尔、闵斯特贝尔格、法兴格、保尔逊、内尔逊、雷诺维叶、亚当逊等,都是较有影响的新康德主义者。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新康德主义逐渐解体。它的一些观点被其他哲学流派吸取、承袭,它的代表人物有的去世,有的转向其他流派。在现代哲学思想史上,新康德主义宣扬的是较为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这在认识论上是从康德向后开倒车,在实际生活中又为修正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这些都是它的消极作用。但是它以文献学的形式研究传统的思想理论,起到了学术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这一派所研究的自然科学的逻辑基础问题、人类的文化哲学问题等,在现代哲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 直觉   朗格 ☛

新康德主义

Neo-Kantianism

新康德主义

Neo-Kantian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