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唐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唐书 宋代官修的唐代史。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具体分工是,欧阳修负责撰写 《纪》、《志》、《表》,宋祁负责撰写 《列传》。此前,后晋朝廷已经组织人力编纂过《唐书》,由宰相刘昫挂名,这就是 《旧唐书》。宋仁宗听宫廷侍讲讲这部《旧唐书》,很不满意,就下诏组织重修,欧阳修、宋祁等人经过十七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新唐书》 的编纂是在太平天子的时代,各方面的条件都超过动荡不安的后晋,如史料的搜集,就是编纂《旧唐书》 的史官们所无法比拟的。加上有 《旧唐书》 作基础,《新唐书》 后来居上,理所当然。《新唐书》是宋以前体例最完备的正史之一,纪、传、表、志俱全,这是自司马迁 《史记》 创例、班固 《汉书》 沿例以来的第一例,对宋代以后官修正史如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都有所影响。《新唐书》还创立了 《选举志》、《兵志》、《仪卫志》 三志,也都为后代正史沿用。古人有言: “史之所难,无出于志。” 《新唐书》超过 《旧唐书》的主要地方,就是 “志”。但是,《新唐书》也自有其缺点,在史料价值上多不如 《旧唐书》,故司马光撰 《资治通鉴》 时,采 《旧唐书》,而不用 《新唐书》。清代学者曾将新旧 《唐书》 详加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两书不可偏废。有些人甚至认为: 新不如旧。 新唐书 纪传体断代史。二百二十五卷。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书成于嘉祐五年(1060年)。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生于宋景德四年(1007年),卒于熙宁五年(1072年)。庐陵吉水(今江西吉安)人。曾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被贬,先后在滁州、扬州、颖州、应天府等地做过九年地方官,后调回中央,任翰林学士。《新唐书》修成后,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宋祁,字子京,生于宋咸平元年(998年),卒于宋嘉祐六年(1061年),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他历官史馆修撰、龙图阁学士等职。修成《新唐书》后,他进升为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谥景文。他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文学家和史学家。其兄宋庠,曾任宰相。 北宋初年,人们对于《旧唐书》的潦草成篇不甚满意,认为它言浅意陋,有欠缜密。并且,百余年间有关唐代的历史资料,又有新的发现。因此,宋仁宗时又重新编写《唐书》。宋祁负责修撰列传,长达十七年之久。欧阳修负责本纪、志、表。列传先成,本纪、志、表后成,由欧阳修统稿删革为一体。因为宋祁修史多年,且为欧阳修前辈,所以分别署名。而当时任监修的宰臣曾公亮仅上《进新唐书表》而已。曾公亮的表章上不仅载刊修官欧阳修与宋祁,而且还列有编修官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等人。范镇,仁宗时知谏院,后为翰林学士,著有文集及《东斋纪事》等几百余卷。王畴,英宗时累迁翰林学士,拜枢密副使,史称其吏治审密,文辞严丽。宋敏求曾撰《长安志》、《唐大诏令集》,当时以富于藏书、博学多闻而著名于世,曾精熟唐代典故。他曾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一百四十八卷,对唐代史料的搜集作出了重大贡献。吕夏卿曾撰《唐书直笔》以讨论唐书的条例。在《新唐书》的修撰中,他们分任各史表的撰写工作。刘羲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负责修撰《律历志》、《天文志》和《五行志》。以上诸人在《宋史》中都有传。 《新唐书》的体例完整。它有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总计二百二十五卷书。它所纪述的历史时期,大体与《旧唐书》相同,也是上起唐武德元年(618年),下至唐天祐四年(907年),包括整个唐代的史事。值得注意的是:《新唐书》较《旧唐书》在体例上有所创新。所谓纪传体史书,完整的体例应该具有本纪、列传、史志和史表。自司马迁《史记》创例以来,就只有班固《汉书》沿用,而别的诸史皆无史表这一类。而《新唐书》的作者继承了《史记》、《汉书》的传统,编制了《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十五卷。因此,与《旧唐书》相比较,《新唐书》更加明了而系统地介绍了唐代历史的全貌。而且它对后世影响颇深。此后的《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以及《清史稿》等都有年表世系。《新唐书》的史志较之于《旧唐书》,不仅在内容上得到了充实,而且还在体例上有所创新。该书所立的《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是以往各史所没有的,并被《宋史》以后诸史所沿袭。这些志的增设,是针对唐朝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而创立的新目。这使《新唐书》的史志更全面、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新起现象及其典章制度。另外,在列传中也新增了许多类传的名目。如《藩镇列传》、《公主列传》、《藩将列传》、《奸臣列传》等传,集中反映了唐代所特有的历史现象。总之,在体例上,《新唐书》比《旧唐书》更加完备。 在内容上,《新唐书》增加了许多《旧唐书》所没有的事迹,但同时又删去了《旧唐书》的许多冗杂散乱的文字。因而,在总的篇幅上,它比《旧唐书》少。正如曾公亮表中所称:“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 《新唐书》的本纪只有十卷,是欧阳修根据《旧唐书》本纪大量删削而成。它仅有《旧唐书》本纪部分的三分之一,但又增加了一些事迹,而且多是相当重要的史事。如《则天皇后纪》,虽然文字简约,但由于新增了一些史事,因而在分量上又比《旧唐书》多。如增加了徐敬业攻克了润州以及最后被部将所杀等史事。又如垂拱三年,《旧唐书》仅记正、二、四、八等四个月的史事,而新书则增至十个月的史事。但是,《新唐书》中的大多数本纪又过于简略,有时竟不载年月,很难看出所载史事的时间。 《新唐书》的史志和史表,不仅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在内容上较前史更加充实。它系统地介绍了唐代典章制度的基本概况。新设的《兵志》虽只有一卷书,但对唐代兵制的演变,如府兵,彍骑和方镇之兵的变革提供了较为详尽的记载。《食货志》五卷,比《旧唐书》内容丰富,增加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分量,保存了大量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但也有错误,如“租庸调制”不如《旧唐书》准确。《地理志》七卷,不仅叙述了唐朝军府设置和沿革,以及各地物产分布等情况,还把各州县的沟渠、陂塘、池堰、运河、井泉等详细的水利资料记载下来。这样详尽的记述,是非常难得的史料。《新唐书》的作者不采用《旧唐书》“经籍志”这一名称,而上承《汉书》,称为“艺文志”。《艺文志》补充了《旧唐书·经籍志》开元以后的书目,史料价值尤为可贵。《天文志》和《历志》,记录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李淳风的《甲子元历》以及僧一行的《大衍历》和黄道仪。总之,《新唐书》的史志比《旧唐书》史志确实是更加丰富而详尽地反映了唐代的典章制度及社会文化状况,是一部较好的史志。 《新唐书》有列传一百五十卷,虽然卷数与《旧唐书》列传相同,但所载内容不尽相同。《新唐书》削去了六十一人的传记,而增加了三百三十一人的新传,因而,补充了许多新的史料。而且,《新唐书》又在《旧唐书》许多原有传记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首篇《李密传》。李密在《隋书》、《北史》、《旧唐书》都有传,《新唐书·李密传》虽编撰在后,却增添了若干重要内容。例如:《李绩传》记载了李绩在争论是否立武则天为皇后时的态度;《房玄龄传》中记载他与唐太宗关于创业与守成难易的对话;《魏徵传》中记载了他所奏上的十渐疏文,以及《韦弘机传》中记载修李弘陵墓时,役夫反抗等史事,都是《旧唐书》所未记载的重要史事。另外,宋祁在编撰中作了周密的斟酌和去取,并非简单的缩编和摘抄。他重新组合列传并重新安排了次序,还另立了《卓行》、《奸臣》、《叛臣》、《逆臣》等新目类传。特别是在重新编排次序上,他改变了《旧唐书》的“纪次无法”。如把《忠义传》从《旧唐书》中的第五改为第一 ,然后是《卓行传》、《孝友传》、《隐逸传》、《循吏传》等,最后是《奸臣传》、《叛臣传》、《逆臣传》三个类传。又将李林甫、卢杞等列入《奸臣传》,仆固怀恩,李怀光等列入《叛臣传》,安禄山、黄巢等列入《逆臣传》。由此也可以看出宋祁是非常重视封建伦常关系的。 但是,《新唐书》与《旧唐书》相比,也有重大的不足。一、文字过于简略。二、作史者多身为文学家,以至凭个人喜好,把原诏令奏议中的骈文改写成散文,有损史料价值。而且欧阳修等人倡导古文运动,偏爱韩、柳。所以,竟把韩愈、柳宗元的九篇文章载入各自列传中,而这九篇文章与史事毫不相干。且韩、柳排佛,《新唐书》作者遂删去了《方伎传》中孙思邈、玄奘、神秀、慧能、一行等人的事迹,使唐代佛教历史在《新唐书》中一无所载。三、史事也偶有失实之处。《新唐书》编成后,吴缜即撰《新唐书纠谬》二十卷,举其差错之处竟达四百余条。因此,《新唐书》编成后《旧唐书》仍不能废,二书各有短长,同为研究唐代历史的必备参考书。 《新唐书》最早的刻本是成书时雕板传世的北宗嘉祐年间国子监刻本,称嘉祐本。但此本没有流传下来。南宋绍兴年间湖州刻本是据嘉祐本重刻,后人多误以为是嘉祐本,今日本静嘉堂文库有藏书。百衲本《廿四史》中的《新唐书》即据此本影印,缺卷用北京图书馆藏元本补足。元朝有大德年间刻的《十史》本。以后各代都有刻本,明有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有武英殿本及各书局刻本。中华书局一九七五年出版的校点本《新唐书》,是目前最好的通行本。 新唐书书名。北宋欧阳修等撰。225卷。约140万字。书成于仁宗嘉祐五年(1060)。元、明、清代有刻本,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纪传体史书。记唐290年历史。其中涉关东史事有《东夷传》《北狄传》等篇,记述边疆民族地理情况等。 《新唐书》以纪传体记载唐代历史的史书。北宋宋祁、欧阳修等人历17年于1060年完成。全书共225卷,其中帝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与《旧唐书》相比,帝纪由30万字缩为9万字,列传新增331人,删掉61人,志增加3篇,表增加4篇。其中地理志由4卷增至8卷。现存《新唐书》共134卷。 新唐书 新唐书纪传体唐史。二十四史之一。本名《唐书》,因五代后晋官修《唐书》在前,故加“新”字以区别。二百二十五卷。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进士,累官知谏院,擢知制诰。支持范仲淹改革。后出知滁州,复召入,为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即位,出知亳州。王安石变法,他指陈青苗法之弊。卒谥文忠。平生多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均受其称誉。散文畅达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还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宋祁(996—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进士。历直史馆、同修起居注。累官至翰林学士,与兄庠俱以文学名于时。著有《宋景文集》、《益部方物略记》、《笔记》等。参加编撰的还有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王尧臣等史学名家。 ☚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 新唐书纪传体正史。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全书二百二十五卷,有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本书与《旧唐书》相比,事增文省,增加了不少新史料,首创“兵”、“仪卫”、“选举”三志,新增各表,为其特色,但本纪与一些列传过于简略,保存原始史料不如《旧唐书》,故新、旧唐书均并行于世。《新唐书》出,吴缜撰《新唐书纠谬》二十卷,指出其讹误。清代沈炳震撰有《新旧唐书合钞》二百六十卷,王先谦撰有《新旧唐书合钞补注》二百六十卷。 新唐书xīn táng shū《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2)。纪传体史书。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成书于1060年,225卷。计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约140万字。记唐290年历史,多据五代刘㫬《旧唐书》,兼予改作,补充资料,其取材范围与《资治通鉴》大抵相同,于金石铭刻间亦采用。为唐史研究的必参之书。记事疏略,取舍失当处亦不在少数。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修、宋祁撰。欧阳修 (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 (今属江西省)人,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金石考据家,又是著名的散文家、经学家。所谓“荻画学书”,即以荻草为笔,在沙土上习字,说的就是欧阳修少年时代的真实故事。仁宗庆历年间,参与范仲淹等推行的“新政”,为谏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范仲淹罢相后,欧阳修被贬,出为地方官,辗转九处,遂有 “十年困风波,九死出槛阱” 的诗句。至和元年(1054),已历时十年的《新唐书》在宋祁主持下,列传接近完成而“纪、志俱未有草卷”。欧阳修被调回京,委以“刊修官”之职,主持纪、志和表的修撰。嘉祐五年(1060),《新唐书》最终告成上奏。此后,欧阳修又擢升为礼部侍郎,不久即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相)。神宗即位后,罢相出为外任。熙宁四年 (1071)致仕,在颍州 (今安徽阜阳)安度晚年。除《新唐书》、《新五代史》两部史著外,一生论著,包括《集古录》十卷,都被编入《欧阳文忠公集》,共一百五十三卷。宋祁(996—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 (今属湖北省)人,后徙开府之雍丘 (今河南杞县),北宋著名散文家、史学家、经学家。仁宗庆历五年 (1045),正式受命为《新唐书》“刊修官”之一。皇祐元年 (1049),原先的六人“刊修”班子只有宋祁一人尚在史任上,仁宗即将宋祁由 “同刊修”(副职)改为“刊修”(正职),命其主持修撰。三年,出为外任,许其“将史稿自随”。编修官原先也是六人,此时仅有三人在史任。宋祁一面“乞宰相监修唐书”,一面在外地“翻讨残书”、“悉索副稿”,艰难地主持着修撰列传的工作。欧阳修被增派为“刊修官”之后,便有了两位主编,一个在京,一个在外,分别主持修撰。编修官也相继增至六人: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梅尧臣。嘉祐三年(1058),宋祁在益州任上完成列传的全部“副草”,“悉送”京城书局。明年,宋祁又作了一番最后修订,于五年 (1060)同纪、志、表一同奏上。宋祁作为负责列传的 “刊修官”,前十年难得与编修官相见,后七年也未曾与新增补的“刊修官”欧阳修见过一面,“成书之日,又不与伏奏殿廷”(《让转左丞札子》)。后进为工部尚书,入判尚书都省,又拜翰林学士承旨。有《景文集》六十二卷传世。《新唐书》修成之日,称之为“新修《唐书》”或直呼为《唐书》。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也有一卷分上、下和分上、中、下的情况。该书史料来源,大致有三:一是整部《旧唐书》,二是唐代流传至宋的素材和重又搜集的文献,三是金石铭刻的利用。《资治通鉴考异》所引书目,可以作为该书取材的一个参考系数。此外,金石考证与野史笔记的利用,是其有别于《旧唐书》的一项重要特点。《新唐书》在历史编纂学方面的贡献,历来论述较多,可依纪、表、志、传归纳为四: 一为 “本纪法严而词约,多取《春秋》遗意”。所谓“事增于前”的说法,在本纪部分却非如此,将《旧唐书》约三十万字的内容减为不到十万字,“未免草率从事”,以至进呈之日,宋仁宗即有旨,《旧唐书》不可废。二为恢复立表,使纷繁的史事头绪分明。书中有《宰相表》三卷、《方镇表》六卷、《宗室世系表》一卷、《宰相世系表》五卷。《宰相表》不仅可以清楚人员变动,还能看到宰相制度的某些演变。《方镇表》更可使唐代中期以后所谓“四十七镇”的建置、分割、移徙、兴衰开卷了然。三为改进书志,“较旧史为精彩一变”。《地理志》七卷,反映着当时地理学发展所能达到的新水平。《艺文志》四卷,在目录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将记藏书与记著作两种不同性质的目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仪卫志》为“尊君而肃臣”所增,《选举志》二卷虽不是首创,但在新增的三志中写得最好,把关系唐代政治的科举制度理出一个头绪。《兵志》一卷为新创,但不在“悉记”兵事,而在“治乱兴灭之迹”,故只注意唐代“兵之大势三变”。四为扩充列传,事增于前而文省于旧。事增于前包括立传增多、事迹增多、类传增多,文省于旧虽改变了 《旧唐书》 “颇涉繁芜”的缺点,但欧、宋两位“刊修”以个人文学好恶删改、取舍,是不能不受指责的。《新唐书》是适应北宋中期最高统治集团的需要重新修撰的,因而绝不允许再用五代割据者的认识来总结唐代的历史。由此,其编纂思想突出地表现为:1.暴恶以动人耳目,使“昏虐贼乱、祸根罪首”不敢犯上作乱。2. 扬善以垂劝戒,将忠义、卓行、孝友三个类传接续排列,置于类传之首。3.尊奉《春秋》,推崇韩愈,事事以《春秋》为依据,处处为韩愈辩护,甚而“仰之如泰山、北斗”。4. 力排佛、老,以明王道。为了维系固有的“君臣之道”、“礼义之本”,竟然将对东西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玄奘等高僧抹掉,似乎开放的唐代成了封闭的社会。新修《唐书》上奏后便镂板刊刻,称十四行本。此外,北宋时还有十六行本、闽刻十六行本。南宋有十行本、闽刻十行本,明有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有殿本,民国以来又汇集两宋传世刻本刊印了 “百衲本”。中华书局校点本,以“百衲本”为工作本,参校了上述诸本,为目前最佳本。 新唐书 《新唐书》欧阳修、宋祁撰。成书于北宋嘉祐五年(1060 )。为了区别于刘煦等人撰的《旧唐书》,人称《新唐书》。全书包括帝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合计二百五十卷。其中,新增仪卫、选举、兵三志,保存了科举、兵制方面的不少资料。食货、地理二志系统周详地保存了社会经济史资料。《新唐书》撰于《旧唐书》之后,成书过程长,有条件充分吸收新资料,在许多方面比《旧唐书》充实。 ☚ 旧唐书 旧五代史 ☛ 新唐书xin tang shuNew History of Tang 新唐书xin tang shuNew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新唐书纪传体断代史书。北宋欧阳修(1007—1072)、宋祁(998—1061)等撰。225卷,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修字永叙,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天圣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以文知名,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工部尚书。约北宋庆历四年(1044)始编,成于嘉祐五年(1060)。参加者尚有范镇、吕夏卿等人。记唐290年(618—907)间历史。多据五代刘昫《旧唐书》增删改写,并兼用金石铭刻,加以补充。无论纪传或志表中,都包含着不少民族史资料,反映了唐王朝与周边诸族的交往和各族在唐廷任职之文臣武将史迹。尤其专立列传8卷,分别叙述突厥、吐蕃、回鹘、沙陀;北狄契丹、奚、室韦、黑水靺鞨、渤海;东夷高丽、百济、新找、日本、流鬼;西域泥婆罗、党项、东女、高昌、吐谷浑、焉耆、龟兹、跋禄迦、疏勒、于阗、天竺、摩揭陀、罽宾、康、宁远、大勃律、吐火罗、谢𫘊、识匿、个失密、骨咄、苏毗、师子、波斯、拂菻、大食;南蛮南诏、环王、盘盘、扶南、真腊、诃陵、投和、瞻博、室利佛逝、名蔑、单单、骠、两爨蛮、南平僚、西原蛮等的地理位置、政治状况、风俗习惯及与唐朝往来等等,比《旧唐书》详细。是研究唐代民族史及民族关系等的重要资料。书初刊于北宋嘉祐(1056—1063)间,元、明、清有刻本。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为该书勘误、作注者有北宋吴缜《新唐书纠缪》、清陈黄中《新唐书刊误》、唐景崇《新唐书注》等。 新唐书纪传体唐代史。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共二百二十五卷。与《旧唐书》相比,所记时间大体相同,但事增文省,增加了不少史料,并首创了“选举”、“兵”、“仪卫”三志,新增 “宰相”、“方镇”、“宗室世系”等各表。但由于过分注重文简,原始资料保存不如《旧唐书》。二者并行于世,互有短长。宋吴缜撰有《新唐书纠缪》,清沈炳震撰有《新旧唐书合钞》,王先谦撰有《新旧唐书合钞补注》等。 新唐书纪传体唐史,二百二十五卷,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修撰。此书始修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完成于嘉祐五年(1060)。由本纪、志、表、列传四大部分组成。本纪部分字数比《旧唐书》少十分之七,但所叙事却有所增加。特别是补充了唐后期历史的不少内容。列传部分则略去了《旧唐书》中的六十余传,新增选举志、兵志、仪卫志和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等。食货志、地理志的内容也比旧书增加了许多,其中有不少十分珍贵的资料。但是由于《新唐书》的作者过于注重文简,对很多重要史实叙述不清。兵志和选举志中也有不少遗漏和错误。(参考图433)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